想家

字數:1608   加入書籤

A+A-


    那天,打開電視機,正好看到央視三套在重播《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晚會》,我知道今年的家鄉更加美麗、誘人,7、8月會是歌的海洋、舞的草場,會是草原人一年裏最好的季節,再加上今年70大慶,便可想而知了。

    雖然都在默默關注,但卻不敢直視,思鄉之情會在麵對家鄉時脆弱到一觸即潰。

    就是那樣猝不及防,呼斯楞的《鴻雁》:“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一出聲,我便是淚流滿麵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老去,思鄉惦念之情日益滋長,而孩子尚未長大成人,正是人生關鍵時刻,我便不得不陪在身邊照顧,連一年回一次家的願望都落空了。

    常常在心中無數次地想家,卻不敢多想,怕自己在一刹那就情緒失控、不能自已。

    才能體會到年少時常常讀到很多遊子們的思鄉作品時的惆悵和無奈,如今,孤單一人在這異地他鄉,舉目無親,更是想念那萬裏之外的溫暖和親情。

    甚至小時候那一窮二白的日子裏,撿拾牛糞都成了活在天堂般的幸福。

    昨日看到一篇文章,大抵是說我們小時候的事情: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黑白電視機、丟沙包、跳房房......都是那麽寒酸而久遠了,但是,看到時,卻有一種寧可回到從前的衝動。

    而人生絕無回頭路,過去的早已埋葬在滾滾紅塵中,我們隻能一步步前行,走向人人都一樣的歸屬地。

    或許也會不同,死亡是一樣的,身後卻是不同的吧?天堂地獄還是有的。

    昨天看了韓顯豐教授的關於生命以及宇宙信息、生命靈體一說的文章,看似有些玄乎和摸不著頭腦,但是誰敢說冥冥中這一切不存在?

    人之靈魂不死,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死亡的不過是這一副驅殼。

    韓教授說可以讓人跟逝去的人、甚至更古之前的人類對話,我倒是相信。人之意識思維的傳送和交流是一瞬間的事情,隻要兩個靈魂能信息溝通,實現對話便是極有可能的。

    我在想若讓我和先生能對一次話,我會不會不再那麽憂傷放不下?後又想,這一世的緣分已盡,何必勞此心神?我們早已是他是他、我是我了,不是嗎?

    畢竟,無論宇宙空間有多麽可以互相交流、溝通,一個人、哪怕是一個靈魂、一個生命靈體都是獨立的存在,無論身處何方,都是不能替代、不能逾越的獨立。不是嗎?

    雖人之七情六欲難以自已,但若想明白了,也就能坦然待之了。

    想家便想唄,有機會便回到父母身邊敬敬孝心,一日三餐、端茶倒水,回不到身邊便給足生活的供養,也算是為人子女的一份心意。

    想一想萬事都是一樣的,能又怎樣?不能又怎樣?

    世界還是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