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討價還價

字數:3147   加入書籤

A+A-




    “就是每延後一個月歸還這一百萬兩,需要增加五萬兩的利息。”趙光抃笑著說道。

    “什麽?”薑曰廣失聲道:“兩年後豈不是要多還一百二十萬兩?”

    “薑大人算錯了,兩年後要多還二百二十二萬五千一百兩。”趙光抃笑著回答道。

    “這不可能。”薑曰廣失聲道。

    “當然是可能的。”趙光抃說道:“每個月的利息如果不歸還就要滾入本金,在下個月繼續增加利息,這樣利滾利之下兩年也就是這麽多了。”他這句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哪裏是借款,簡直是就是高利貸啊。

    薑曰廣算了算如今戶部的存銀,大約還有一百五十萬兩左右,如果給他一百萬還可以支撐,雖然會讓下半年朝廷的經費極為緊張,總好過被狠宰一刀。

    “我們直接給錢,不需要多付利息了吧。”薑曰廣咬著牙問道。

    “當然,隻要你們直接支付兩百萬兩白銀,一分利息也不用多給。”趙光抃說道。

    “怎麽又多了一倍?”薑曰廣感覺自己被耍了,他的眼中冒出怒火,氣得全身都在微微發抖。

    “怎麽?馬士英大人無故攻擊八賢王不需要賠償嗎?”趙光抃故作驚訝的說道。

    阮大铖本來也是希望朝廷能收回湖廣這個魚米之鄉,讓自己又更多的財富來源,招收更多的新兵,可是現在看來趙光抃根本就沒有放手的意思,他是算準了朝廷財政緊缺,要他們下不來台的。

    阮大铖當即上前道:“錢我們是沒有的,湖廣也可以不要,但你們將馬士英大人擋在溧水無法返回應天府是什麽意思?”阮大铖不似薑曰廣的思維單純,他很清楚朝廷所能控製的軍隊不多,如果再分兵去湖廣很可能更加危險。

    倒不如守著應天府,依靠北方四鎮再想辦法更加實際,但要想這麽做首先需要有武裝,馬士英手下的三萬人是朝廷幾乎所有的軍隊了,如果失去他們應天府的弘光朝廷將沒有任何話語權。

    “馬士英欺瞞皇上,縱兵進攻藩王封地,乃是犯了謀反大罪。我們所要求的條件之中,就有嚴懲逆臣馬士英的條款,想必阮大人不會沒看到吧。”趙光抃看著阮大铖說道。

    阮大铖的確沒有往下看,此時奏折在弘光帝手裏他又不好要回,隻能目視著皇上等待對方答複。弘光帝仔細的找了找,最終發現了這個條款,他索性念了出來:“嚴懲發動內戰為建奴張目的馬士英和左良玉,將他們處以極刑。”

    “這絕對不可能,馬士英大人乃是首輔,就算處刑也輪不到八賢王插手。”阮大铖知道自己在朝廷的根基不穩,如果失去了馬士英他的次輔位置很可能也不保了。

    “此條可以商量,但是朝政不能再被這樣的人把持,所以八賢王以監國身份,要派駐代表在應天府,以保證朝廷不被小人所乘。”趙光抃的態度卻十分堅決,讓眾人都感到為難。

    “這一條我們需要商議,隻不過馬士英大人身為首輔,也要回來商議吧。”阮大铖打算以這個理由,將馬士英弄回來,沒想到趙光抃卻輕易答應了:“可以,我會立刻致信給王爺,讓馬士英能回來。”

    趙光抃留下了那份奏折之後,住進了應天府內的一家客棧,靜等朝廷的消息。此時著急的可不是趙光抃,麵對著唐軍在湖廣的步步緊逼,以及逐漸蠶食應天府的土地,弘光朝廷恐怕更加害怕拖延日久。朝廷本來打算召江北四鎮前來勤王,可是即便最忠心於朝廷的黃得功也隻能望水興歎,在唐軍完全掌控了長江水麵之後,要想渡江作戰等於自殺。

    三天後馬士英終於返回了應天府,他與阮大铖等人商議了一番,最終決定做出讓步。趙光抃終於再次被邀請回來,這一次不再是朝堂之上,而是由內閣與他商議,就連不喜歡上朝的弘光帝朱由崧也沒有參加。

    “八賢王的條件我們大部分可以同意,隻是我們也需要提出一些條件。”阮大铖對著趙光抃說道:“將湖廣作為封地交給王爺,以及嚴懲左良玉的條件我們同意,但與首輔大人的懲處我們希望王爺能夠收回。”

    “這個自然可以,但王爺在這裏派駐代表與首輔共掌朝政的問題如何解決?”趙光抃問道。

    “當然可以,但王爺不能在應天府駐紮軍隊。”馬士英說道。

    “這不可能,王爺重要保護自己的人,除非應天府內不能駐紮軍隊,否則唐軍必須駐紮進來。”趙光抃斬釘截鐵的說道。

    “如果必須駐軍,唐軍在應天府城內不得超過五百人,應天府其他地區不得駐軍。”馬士英做出了一些讓步。

    “當然可以。”趙光抃點頭同意了,反正這也隻是個象征意義,如果說弘光朝要有什麽異動,唐軍可以迅速進入應天府內。

    “八賢王要求各自建立一套官員體係,分別放在寧波和應天府似乎不妥,如此一來置朝廷顏麵於何地?”阮大铖詢問道。

    “你們把持朝政,為所欲為,總不能太過份了吧。”趙光抃冷笑道。

    “可是國無二日,兩套官員體係如何運作?”阮大铖問道。

    “寧波的官員隻管八賢王封地,朝廷則不能對封地指手畫腳。”趙光抃的意思就是朝廷今後無權職責封地內的一切,等於是將弘光朝圈在了一個應天府內。這個問題其實不需要討論,誰都知道經過這次的事情,八賢王不會允許朝廷再對封地內有所威脅,但是朝廷畢竟占據著大義的名份,要想抵消這個名義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官員體係,這也是馬士英不得不做出的讓步。

    “好吧,我們答允了,但是王爺在朝廷派出監督官員,該當如何安排?”阮大铖問道。

    “左都禦史即可,但權力卻不止於此,一旦朝廷有對封地不利的廷議,我們有權製止。”趙光抃的話也同樣不容辯駁,這是保證封地自己的利益,絕對不可能讓步,這一點馬士英和阮大铖同樣知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