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wyn
字數:3119 加入書籤
2004年11月,《生命簽證》劇組已經開機2個月了,整個劇組的運轉一直都很順利。 在wyn當地,還有人記得當年何鳳山先生幫助過猶太人的事跡,因此wyn政府和民眾,都給予了一定的幫助。 比如說片中最為重要的場景,華國駐wyn領事館。在政府人員的協調下,屋主終於同意拍攝,並且同意對房間進行一定的改造。 再比如說群演,雖然《生命簽證》中沒有什麽大場麵,但需要的群眾演員還不少。比如說拍攝猶太人在華國領事館門前排長隊的時候,比如說拍攝一些反應當時真實的曆史環境,特別是猶太人遭受迫害的鏡頭時,都需要有大量的群眾演員。 還有最簡單平常不過的盒飯以及住宿。這麽大的劇組,每天的吃穿用行,需要多少的花銷。在國內的時候,還要好一些。可是到了國外後,花銷劇增。這還是指定的那家快餐公司,老板也是猶太人,因此給了一個優惠價,要不然價格還會更高。 這下子,陳一果終於是明白為什麽去橫店拍戲的劇組那麽多了。因為省錢啊。 實際上,張國師一開始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去橫店拍。但是橫店沒有那麽多的外籍演員啊。仔細考慮了一番,張國師還是同意了陳一果最開始的建議,來wyn拍戲。花費高就花費高吧,大投資不一定能拍出經典的電影來。但經典的電影,往往都少不了大投資。 影片中,德語對話的事情,在陳一果的一再堅持下,張威平不得不也同意了。一開始的時候,張威平非常反對德語對話。因為劇中的華國演員,都不會德語,語言關是個大問題,盡管已經提前培訓了一個月,但拍攝難度仍然很大,哪怕是老演員陳道銘,明明表演沒有任何問題,卻卡在語言上。而且德語,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接受程度都比不上英語。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把德語對話變成英語對話,這麽一來市場接受程度更高,也容易獲得高票房。或者後期配音,也好過這麽一遍又一遍的ng。 張威平的話不能說有錯,也的確是為了電影的票房和上映效果考慮。張國師和陳一果的觀點是一致的,何鳳山與妻子,與領事館同事,與反派駐德大使的交流,是漢語,沒問題。但劇中主角何鳳山與反派納粹軍官的對話,必須是全德語;與劇中猶太人溝通時使用的語言,也必須是德語,而且不能是後期配音。 的確,英語的接受程度更高,在國外上映的時候,效果也能更好。但是這樣修改後,就和真實的曆史差距太大了。 何鳳山是一位外交官,是華國駐wyn領事館的外交官。作為一名外交官,用英語和一名納粹軍官溝通,和當地的猶太裔居民溝通,正常嗎?這是很明顯的劇情bug,是不可能成立的。 因此,哪怕很艱難,張國師和陳一果都堅持德語,必須是德語。還是那句話,經典不能有瑕疵,特別是這麽樣的瑕疵。他們都不允許因為語言問題,毀了這麽一個好故事。 劇中何鳳山先生的扮演,陳道銘也持同一觀點。劇中,他的德語戲份是最多的。女主角的身份是何鳳山先生的妻子,主要戲份都是和何鳳山有關的,與猶太人或納粹軍官的戲份並不多,且這種鏡頭中多數充當背景,語言問題不大。男二號也是,他的劇情多數跟何鳳山,跟駐德大使展開,沒有太多的德語台詞,問題也不大。 至於說主要反派-納粹軍官,其扮演者托馬斯·克萊舒曼,他本身就是德國人,更加用不著擔心德語發音的問題。 對於這位德國演員,應該怎麽說呢,演技不錯,精湛老道,把納粹軍官給演活了。是一位,非常敬業的演員。事實上,托馬斯·克萊舒曼對自己的定位很簡單,他就是一名演員。既然拿了片酬,就會聽從導演的吩咐,很好的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但也僅此而已,不能奢望其付出更多。看得出來,他扮演這一類的角色十分的得心用手,而且也非常喜歡這個角色。 陳道銘一直都是一位非常敬業的演員,是一位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這一點,在陳一果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 或許,很多人是通過方鴻漸這個角色喜歡上陳道銘的,也有人是看了康熙王朝,喜歡上陳道銘的。但陳一果最喜歡的角色,還是《我的1919》中的那位在巴黎和會上慷慨陳詞,駁斥島國無恥理由,維護華國利益的外交官-顧維鈞。 特別是慷慨陳詞的那一段,在陳一果的眼中,沒有了陳道銘,隻剩下顧維鈞。或許,這就是演員的最高境界了,讓人下意識的忽略了這個演員,隻記得片中的角色。 或許就是因為對這個角色的印象,太過於深刻了,第一次見到陳道銘的時候,還鬧出了笑話。陳一果握著陳道銘的手說道,“顧老師你好,我是陳一果,特別喜歡你演的陳道銘。”話一出口,陳一果就知道自己鬧笑話了,臉色通紅。 邊上的人也都大笑了起來,陳道銘也一樣,但並沒有生氣。對他而言,觀眾們隻記得劇中角色,忘記了演員姓名,是最大的褒獎。 因為這一次的誤會,反而拉近了陳一果和陳道銘之間的距離,私下裏的交流也都還不錯。陳一果也會向陳道銘請教,他是如何對角色進行定位分析的,如何處理一些情感上的細微變化,如何調校和指點一個演員的演技。 陳一果不會一直做一個編劇,他也想當導演。因此,每到一個劇組,他都會汲取任何導演相關工作的經驗。陳道銘雖然不是導演,但他是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員。而要做好一名導演,除了把握好鏡頭,將劇本上的文字語言轉化為鏡頭語言,指導現場的拍攝工作,把控好整個劇組,管理和指導燈光、劇務、攝像、化妝、服裝等多個部門外,還要學會調校演員。 不是所有的演員都像陳道銘一樣,演技非常的好,又喜歡琢磨演技。導演的很重要一項工作,就是學會調校演員,指點演員如何更好的進入角色,扮演好一個角色。 有些時候,一個鏡頭,連續卡幾十次,因為什麽?全部都是因為演員的演技不好,演技不在線嗎?不完全是,很多時候也是因為導演不會指點演員的演技,結果卡的越多,演員越來越緊張,演技也越來越差。而導演呢,似乎也鑽了牛角尖,就死命的磨這麽一個鏡頭。 事實上,沒有哪一個大導演是全才,各方年門門精通。 但是論對鏡頭的把控,論對大場麵的把控,論對於色彩的運用,沒有人是張國師的對手。所有第五代導演加起來,論對戰爭場麵的控製能力,最多也就是和張國師打個平手。 陳愷哥拍攝《無極》開場時候的戰場畫麵鏡頭,陳一果也是看過的。這麽說或許不太厚道,但比起張國師來,差了真不是一點半點。 而張國師的弱點,也不是沒有,就是編劇能力。這一點通過《十麵埋伏》就能看出來,色彩運用十分的出色,鏡頭也漂亮,但是和原版的《無極》一樣,故事內核不錯,但故事外殼有些經不起推敲。 而在調校演員方麵,張國師要好一些。鞏利和章紫怡都是天生的演員,但也要有人發掘。如果沒有張國師的指點和挖掘,絕對不會有兩人的今天。 至於說陳愷哥調校演員方麵的能力,好歹也是師哥,而且提攜過陳一果,他就不說了。 陳道銘不是導演,但是一個好演員,也去過不少的劇組,看過導演是如何給演員講戲的,他自己也指點過一些演員的演技。所以在這方麵,也給了陳一果不少的建議。 而陳一果每天的工作也是非常的忙碌。怎麽說呢,他現在就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就往哪裏搬。這個命令是張國師下達的,陳一果也欣然接受了。 陳一果明白,張國師是有意的照顧他,方便他熟悉劇組的各項工作。隻有各方麵的工作都接觸過,熟悉了,以後自己當導演,管理劇組的時候,才會更得心應手,降低被下麵的人聯手架空可能性。不要以為這樣的事情沒有過。店大欺客,或客大欺店,這樣的事情,圈子裏麵經常會發生。萬一導演的威信不夠,無法把控劇組人員,就會反過來人欺負。 另外,每拍完一個鏡頭,隻要陳一果在旁邊,張國師就會把陳一果喊過來,讓他看一遍鏡頭,說一下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同時,張國師也會把自己對於鏡頭的理解和控製,傳授給陳一果。雖然這其中的很多東西,陳一果都不是特別能理解,但都牢牢的記在心中 所以陳一果每天都很忙,都很累,卻非常的快樂。他感到,他距離自己的導演夢,越來越近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