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回 黃河直下
字數:3256 加入書籤
淩夜來見到趙昀滿臉尷尬的神情,隻是微微一笑,隨手將手中寶劍丟到空中去。趙昀知道師父又在演示,顧不得難為情,就直接坐在地上,半直著身子,極力仰高了脖子去看。
卻見冰螭神劍快逾流星,寒芒一點自半空中電掣而下,眨眼間已輕輕巧巧的落在淩夜來欺霜傲雪的手上。
趙昀咂舌道:“師父你是怎麽做到的?看都不看,就能接住劍?”
淩夜來輕移蓮步,曼聲道:“你退後十步,這次可要看好了。”
趙昀忙不迭的照做,往淩夜來看時,聽得淩夜來輕叱一聲,身體隨著冰螭神劍淩空而去,身劍合一,已然分不清劍,分不清人,霎時化為寒冰一點,直沒入天際。
趙昀極目四顧,卻怎麽也找不到淩夜來的蹤跡。曠垠的藍天寂寞無邊,仿佛盤古開天之初的枯寂,仿佛淩夜來那驚天一劍從未施展過。
趙昀隻覺得淩夜來憑空消失了一般,心中說不出的煩躁,正欲叫喊,突然間身體一震,感應到強大的壓力席卷而來,不由自主的退後了三步。
“轟隆隆!”
巨響從天邊迸發出來,塵土從眼前彌漫開去。塵土飛揚,擋住了視線,趙昀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手持威鬥神劍,疾步而前,直到了百步開外,被眼前景象嚇得瞠目結舌。
原來前麵地上有一道百丈深的鴻溝,而前邊的地麵都寸寸斷裂,整個大地像被上古凶獸野蠻爪擊一般,原本草木繁盛,頃刻間生息全無。
而淩夜來就俏生生的懸浮在半空中,冰螭神劍也不在身上,一襲綠蘿裙隨風而動,竟不沾染半點塵土。漫天黃塵與一抹綠意,這樣鮮明的對比,給趙昀造成了一個極大的衝擊,暈眩感久久不能消去。
良久,良久,趙昀心神才回複過來。他張大了嘴,語氣裏仍然是滿滿的不可置信:“這一劍居然這麽厲害?”
有這一劍,有這一劍銳不可當的鋒芒,有這一劍神乎其神的速度,縱然敵人擁有上古仙寶,又何懼哉!
神擋殺神,佛擋殺神。劍道之上,唯我青蓮!
淩夜來微笑著,卻幽幽歎了口氣:“可惜我修為不深,對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招領悟還夠透徹,出招之時未免著了痕跡。據傳,李青蓮自己出這招的話,別人根本無法捉摸他的出招方向,也無法感知他出招的時機。
與李青蓮同時代的劍道大家公孫大娘就感歎李青蓮此招竟似從萬古荒涯的間隙中淩空而來,如鏡中月,水中花,不可捉摸。那才是青蓮劍法真正的厲害。”
居然居然還不是最佳狀態,卻已經恐怖如斯。巔峰狀態的青蓮劍法又是怎樣的寂寞如雪?
見到趙昀發愣的樣子,淩夜來玉手輕點,無形力道在趙昀頭上敲了個爆栗:“好了,別愣著了。聽我講解該怎麽使用這一招。”
這“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名,乃是出自李青蓮《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單就詩句言,不過是說黃河之水發源無端,奔騰之勢不可遏製。
青蓮劍法第一招以此為名,其意當然是指劍招天外飛來,而劍氣磅礴雄渾,無可抵禦。因此以淩夜來的聰慧,也依然參不透此招的最高境界。
她畢竟是女子之身,陰柔為體,劍鋒就不能像男子般渾厚雄壯,缺乏天生一種磅礴偉鑄,王道浩浩的氣勢。
因此淩夜來剛剛這一招,倒更多是劍走偏鋒,雖然不失一途,究竟不是正格,這也是淩夜來歎氣的原因。
“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劍招極是簡單,不過就是平平常常的拋劍,將劍丟在空中,然後掉落傷敵。自然,修為若到,便可像淩夜來那般人劍合一,挾天外橫絕之力傷敵。
雖然這招說來輕巧,貌似三歲小兒也能辦到。但應敵變化之時,倘若有一點點差錯,一旦劍丟到半空,手上沒兵器,而恰恰被敵人抓住了破綻,那就是搬石砸腳了。
是以本招雖是一劍,卻有數百種變化。而這些變化,雖然是招式上的演變,實際上卻是李青蓮心意的轉換。體會不到李青蓮的心境,就無法使出毫無破綻的劍招。
淩夜來一直強調趙昀學李青蓮的詩,原因正是在此。
一心一意練劍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結界中不知晝夜,淩夜來說要歸房休息的時候,趙昀還意猶未盡,也忘了饑餓,還繼續苦練。淩夜來也不勉強,便將進出結界的方法教與趙昀,自去休息不提。
如是七日,趙昀都沉浸在“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奇妙中,簡直到了廢寢忘食,如癡如醉的地步。可是一些變化,無論他重複試煉多少次,結果往往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都是在接近成功的刹那,無功而返。
他這才真正意識到淩夜來教他研究青蓮詩詞的重要性。李青蓮已經作古,要了解到李青蓮的劍意,隻能通過“詩言誌,詞道情”的詩詞來體悟。
於是趙昀在君子囊中裝滿食物,一半時間拿來練劍,一半時間拿來讀詩,真是困極了才小睡片刻,稍微清醒點又起來練劍。因此都不回甲字號客房休息,就一直呆在“蜃海珠”中。
到第八天,淩夜來複又回到結界中,見趙昀手捧一本書,一邊踱步,一邊還不住的吟詠,一時忍俊不禁,笑道:“臭小子,真是不識好歹。我跟你反複強調多少遍讀詩的重要性,你全不放在心上。這刻倒是偷偷用起功來了。”
趙昀顧不得師父的調侃,他這幾天學劍學詩接觸到了無數問題,自己摸索總是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候見師父來了,忙問道:“坐客論悲辛,對酒兩不飲。停觴淚盈巾,歎我萬裏遊。李青蓮這首《門有車馬客行》想要表達什麽劍意呢?為什麽對酒兩不飲?他說的萬裏遊能化用到黃河之水天上來上嗎?我怎麽覺得李青蓮的天上來,和這首的萬裏遊有莫大的關係呢?師父你說是不是?”
淩夜來微笑道:“不錯,不錯,孺子可教也。這萬裏遊正是第一招演化出來的一個變化,那種漂泊無依,自傷又複自豪,自負還且自歎的情懷,滔滔汩汩,正欲從天際宣泄而出呢。來,看我演示給你看這一變化。”...“”,。(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