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平天道

字數:3778   加入書籤

A+A-


    顏霜玉。

    蔣翰林腦海中不斷搜索著關於這個名字的信息,但卻一無所獲。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這個前幾日白衣女子闖進甘草堂,幹脆利落的提出要見林家當代家主一麵。

    那晚甘草堂內林雲裳甚至拔劍而起,期間具體發生了什麽事蔣翰林無從而知,而今日白衣女子登門是不是與林雲裳之間進行了什麽交易,蔣翰林也不清楚。

    想到這老郎中歎了口氣,那隻即將邁出林宅的腳也不由的頓了頓。

    他舉目回望,沿著磚石牆壁遠處有一個小小的拱門,那扇拱門連接著林家公子所居住的內院。

    或許有些事那位青衫公子來做才更加令人放心吧。

    蔣翰林忽然嗤笑一聲,垂頭邁過了門檻,善惡好壞自然人人都分得清楚,可是有些事卻不是想做便能做的。

    林家後院的武房裏,林雲裳俊俏的臉蛋兒上帶著一抹紅暈,她的桃花眼有些局促,口中似乎憤恨的嘀咕著什麽。

    而白衣女子的顏霜玉一臉笑顏如花,帶著一股清香漫步在林宅裏由青磚石鋪成的甬路上。

    江南宅院最是講究,一般分為內外後三院,林家也是如此,外院為議事正廳以及家主所居住的正房,後院則是林家支脈子弟以及奴仆院工,至於內院曾經林雲裳住過,現在則隻留下了林雨軒孤零零一人獨居。

    顏霜玉沿著青石磚一路走到了一個連接內院的拱門旁,接著好奇的歪頭朝裏望去。

    小院的正中央有一座池塘,池塘內還頗為奢侈的用巨石堆了一個假山,周圍的柳樹因為冬日的寒冷並未掛綠,這讓四周的回廊房間多少顯得有些空蕩。

    小院中央的池塘邊此時擺放著一把藤椅,一個身著書生青衫的人靠在椅子上翻看著一本古書。

    顏霜玉一雙美目眨了眨,接著露出一個玩味的笑容,踮起腳尖輕輕的走進了這小小的院子。

    然而她剛走了沒兩步,坐在椅上的人便出聲道:“你不是狐仙,我也不是趕考的書生。”

    顏霜玉嘴角帶笑,嫵媚的聲音響了起來:“今日我可以扮做狐仙,那你就不能扮做趕考的書生?”

    藤椅上的人仍舊低頭看著書,似乎對顏霜玉的提議連半點興趣也欠缺。

    “不解風情的書呆子。”顏霜玉嘀咕一聲,但腳下的步履沒有停滯,仍朝著藤椅走去。

    “唰啦。”書本合攏的響動嚇了顏霜玉一跳,接著藤椅上的青衫書生霍然站起,轉身與顏霜玉四目相對。

    顏霜玉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人,他的模樣自然算不上什麽絕世美男子,但一身書生青衫加上他那儒雅的氣質,倒是的確有幾分風流才子的韻味。

    顏霜玉在打量林雨軒時,林雨軒也在打量著她。

    一身白衣素雅卻剪裁的十分貼身,尤其是在這冬日時節,那婀娜豐腴的身姿包裹在輕薄的白衣之內,忍不住讓人憐惜。

    她生的一副標準的白狐臉,眼睛則是罕見的瑞鳳眼,眼睛細長,眼尾微微上勾,似如欲語還休一般。

    而這些林雨軒隻是一晃而過,最終他的雙眼有些不老實的盯在了女子渾圓雙峰之上,目露沉思。

    顏霜玉似乎感覺到了林雨軒的眼神,臉頰掠過一抹紅潤輕啐了一聲:“不扮趕考書生,偏偏要扮那登徒子。”

    回過神來的林雨軒啞然一笑,輕聲說道:“書生怎的就做不成登徒子?”

    顏霜玉蓮步輕移湊到了林雨軒的近前,她吐氣若蘭,在林雨軒的耳畔小聲道:“那我倒想悄悄公子是假扮的登徒子,還是本身便是登徒子。”

    “顏霜玉!”忽然小院門口傳來了一聲女子的怒罵,狐臉的白衣女扭頭回望,林雲裳一襲青衣麵帶紅潤,一雙桃花眼羞憤的瞪著自己。

    “看來今日公子做不成書生,更做不成登徒子了。”顏霜玉嬉笑一聲,而後慵懶的轉身離去。

    林雲裳盯著白衣女離開了了林雨軒所在的內宅後,還不忘用眼神狠狠剜了林雨軒幾眼,惹得這位大公子隻能摸著鼻子訕笑著。

    兩名姿色各異的女子離開後,林家的內院總算又回複了平靜,林雨軒躺回到藤椅之上,眼神卻漸漸冷了起來。

    那顏霜玉鎖骨上露出了半隻蝴蝶,色彩斑斕,嬌豔欲滴。

    與武天會給的魔教女子信息,一般無二。

    林雲裳的牛角尖,鑽的竟比林雨軒推演的還要快些。

    藤椅上的青衫公子微微閉目,神識潛入腦海,輕輕勾動了一下腦海中的那縷絲線,另一邊的錢宅內的錢壽平似乎略有所感,頓了頓,接著開口言道:“叫顧錦離來見我。”

    不多時,這位被餘杭城尊稱為錦衣郎的顧錦離走了進來。

    “關於魔教之事查的如何了?”

    顧錦離拱手說道:“魔教秘寶究竟是何物暫時還未查清,不過魔教的信息倒是有了些許眉目。”

    錢壽平點了點頭,輕聲道:“一一說來。”

    “是。”顧錦離應和一聲,接著便緩緩的講述起了關於魔教之事。

    魔教曆史淵源,昔年大楚尚未立國之際,天下大亂,昆侖山三大道門之一的平天道不忍蒼生受苦,遂道門精銳盡出,試圖匡扶亂世。

    平天道認定大道無為,於是便引動暴亂起義,試圖讓君王臣子遠離權柄,依靠民間的門閥鄉紳拱而治,但這一點卻引得法墨兩家極大不滿,甚至就連對門閥鄉紳素有好感的儒家,也因為暴亂起義一事跟平天道心生間隙。

    恰逢楚候大興,儒法墨三家協作,一舉平定了由平天道所引起的暴亂,期間戰事之中,平天道精銳死傷慘重,昆侖山為求不引火燒身,便將平天道逐出三大道門之位。

    楚候平定天下之後,將平天道打入邪魔一類,大肆清繳,幸存下來的平天道人士便蟄伏四野,在門閥鄉紳的保護之下,苟延殘喘。

    而這破碎的平天道,也就成了如今魔教的源頭。

    隨後日月輪轉,直至如今大楚國運不昌,江湖上有武天會這些組織蠢蠢欲動,朝堂上更是鄉黨,政黨,宦官,外戚攪成了一團亂麻,伴隨這些紛雜的亂象,被稱之為魔教的平天道似乎也隱隱有抬頭的趨勢。

    而這位從邊遠南疆潛入江南道的魔教女子,據說其身懷中魔教重寶,打算借道江南趕本上京,隻是不知如何走漏了消息,這才引得近幾日江南道上風雨不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