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朝議
字數:4003 加入書籤
大楚,皇城上京。
身著兵部尚書官服的李書白,如同朝中的諸多大臣一樣,沿著高聳的台階,緩緩的邁步走上金龍寶殿。
“書白。”李書白身後,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響起。
李書白回眸觀望,見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微笑著緩步走上台階,步履雖然遲緩,但行進間卻氣勢十足,不怒自威。
而拋開老者自身的威嚴氣息不算,單就是身上那一身官服,都足以讓臣子不敢抬頭仰觀。
那官服一身紫底,領口袖口皆由金絲崩製,華貴異常,而衣服的正中更是繡出了一隻展屏孔雀,振翅欲飛。
在大楚,武官頭等為猛虎,文官頭等為孔雀,而有資格金線收口,紫衣孔雀加身的唯有一人,那就是當朝相國,孔令遲。
見到這位當朝相國向自己打招呼,李書白原地站定,等相國與自己占成一排之後,才微微躬身言道:“學生李書白,拜見孔相國。”
老相國擺了擺手,而後溫和的道:“書白,可曾感到今日列位大人的狀態,都有些許異樣啊。”
李書白微微一愣,而後回道:“學生愚鈍,未曾感覺有何異樣。”
孔令遲輕笑一聲,一邊跟著李書白緩緩向上,一邊言道:“書白你哪裏是愚鈍,分明是不想去看罷了。”
說到這,這位相國大人頓了頓,伸手一指他們前方的一個諾大身影,開口道:“你看這董大將軍,還看不出些什麽來麽?”
李書白抬頭觀瞧,隻見這位當朝大將軍董元昌,一步近乎要跨過兩登台階一般。
“這董大人好似有些氣惱,又有些急切呀。”
相國大人嗬嗬一笑,低聲道:“能不急切麽,江湖水入朝堂這麽大的事,誰都想伸手摸兩把,唯有他這外戚的董大將軍,想摸摸不到,想吃吃不得,他不氣急,誰氣急。”
孔令遲敢這麽說話,李書白卻不敢這麽肆意評論這位當朝大將軍,他隻是報以一笑,而後便默不作聲。
金龍寶殿門前匯聚的群臣越來越多,議論的聲音也漸漸響起,無數細碎的聲音猶如蠅蟲一般,叫人煩躁異常。
“大人,聽說了麽?聖上有可能會在寶殿之上,召見那位江南的林家郎。”
“哼,惹是生非的江湖鼠輩,也不知當今聖上如何思量,居然會召見這等亂民,不合禮法,不合禮法。”
“就是,讓一個江湖子踐踏寶殿,真是斯文掃地。”
因為林雨軒的言論,兵部一直對這位江南的林家郎觀感很好,如今聽到有人議論,李書白身後的兵部侍郎有些忿忿不平,立馬扭身朝說話出望去。
那裏,幾個身著官府的人正一邊撚著頜下的短須,一邊捶胸頓足,仿佛受到了什麽天大的屈辱一般。
“尚書大人,國子監那些迂腐儒生又在胡言亂語,要不末將……”
“禁聲。”李書白眉頭微皺,輕斥道。
反倒是本該作為文人頭子的孔令遲,此時仍舊一臉微笑的說到:“書白,火氣不要太重,侍郎軍伍出身,聽不得那些背後的閑言碎語也是常態。”
李書白剛想回些什麽,就聽殿內傳出太監尖細高亢的聲音:“朝議即將開始,百官入殿!”
百位官員齊聲應諾,而後根據官職一個個邁步走進金龍寶殿,手捧護板安穩站定。
隨著百官站齊,太監又高呼一聲:“聖上駕到!”
一身龍袍的當今聖上宋知文緩步前行,而後在龍椅落座。
下方百官齊刷刷的撩衣跪倒,三呼萬歲。
“眾家愛卿平身……”
最前列的當朝大將軍董元昌帶頭起身,他接著起身的時候偷眼打量,隻見當今聖上宋知文麵色蒼白,語氣裏更是帶著一絲虛浮。
看來聖上的病,比在場群臣想象的還要更加嚴重一些。
“今日朝議,朕有一條好消息要與眾家臣子分享,福安,你且將那封捷報宣於眾家愛卿。”
一直恭候在一旁的太監“諾”了一聲,接著從袖筒中掏出一份奏折,朗聲宣道:“今狐鴉部密使上奏,曾在我江南道流毒八年之久的九江塢匪賊,被以江南林家為首的天青盟剿滅,賊首海光濟,斃命,首級以送往上京。”
捷報一被宣讀完畢,眾臣子立馬再次跪倒,高呼一聲:“聖上天威。”
看著跪在地上的一眾臣子,宋知文臉上紅暈多了幾分,他正坐與龍椅之上,開口言道:“江南林家,這個名字,朕小的時候可是聽先皇灌滿了耳朵啊。”
“當年大楚天下剛剛平定,以魔教為首的一眾武人不甘失敗,潛藏四野,正是這江南林家的先祖,保著朕的祖輩登上龍椅,才換來如今大楚天下國泰民安。”
說到這,宋知文從龍椅上站起了身,有些唏噓道:“九江匪患以禍亂八年,朕依稀曾記,當年我命江南節度使傾力圍剿,結果呢?!”
“砰!”龍椅扶手被宋知文拍的重響一聲。
“匪患依在!”
宋知文目光環視群臣,聲音柔和下來:“此捷報一來,朕便痛心疾首,每每想到天下有林家郎這等賢良遺漏四野,朕便覺得愧對天下……”
一聽聖上為自己告罪,下麵的群臣立馬齊聲高喊:“賢良遺漏四野乃臣等之罪!”
喊聲平息之後,宋知文擺了擺手,坐回到了龍椅之上,開口道:“群臣平身,今日之後朕不希望還有賢良遺留四野,還望眾家臣子謹記於心。”
“諾!”
宋知文的一番姿態已經做出,而那些心思機敏的臣子卻已經覺出了其中的滋味。
剿滅九江匪患一事重要麽?
既重要,也不重要。
之前雖然九江匪患仍在,但圍剿過後卻不敢再肆無忌憚。
他們零星劫掠的那些商船民船,根本抵達不到聖聽之內,而對付這樣一夥動靜不大,卻又善於逃竄的水賊來說,花費大量的軍費精力,顯然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買賣。
這也是江南道節度使雖然圍剿失敗,但卻一直沒有被重罰的原因。
而重要,卻重要在剿滅九江匪賊的這群人身上。
對於一心想將江湖水引入朝堂的聖上來說,江南林家剿滅九江塢的事情更像是表態,是一個比剿滅武天會事情上,更加通透的表態。
他們能為朝廷做事,而且是專門解決朝廷中那些看似棘手的事。
而這一點無疑是搔到了宋知文的癢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