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不拜菩薩拜山河書院(十二更)

字數:774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侯門醫妃有點毒 !

    國子監上榜十二人。

    這個成績好嗎?

    以國子監的底蘊來說,這個成績一般般。

    不過考慮到國子監去年經曆了大震動,還能有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上榜十二人,放在任何書院,這個成績都值得誇耀。

    國子監在換了新的領導班子後,依舊保持了一貫水準。不錯,不錯。

    顧玖長舒一口氣,“新上任的國子監官員,能力看起來還不錯。”

    趙民發說道:“國子監總歸比不上山河書院。這一回,山河書院徹底出名了。三十一個人上榜,未來三年,所有人談起今年的科舉,都少不了山河書院。可以預見,報考山河書院的人會越來越多。”

    顧玖點點頭,“這的確是好事。有這個成績,書院師生都付出了很多,一定要重賞。不過接下來還有殿試,未免分心,獎金會在殿試後發放。”

    如果說鄉試,會試是淘汰賽。那麽殿試就是排位賽,不進行淘汰。

    這就是為什麽,會試榜上有名的人,個個都喜笑顏開。

    通過了會試,百分百會考取進士功名。

    差別隻是名次排位。

    很可惜,楊季排在第二名,不是第一名。

    極大可能,殿試的時候,他不會被點為狀元。

    顧玖問趙民發,“記不記得三年前的科舉,狀元是哪裏人?”

    趙民發愣了下,“好像是北方人。”

    顧玖嘀咕道:“這一次的狀元,很可能是南方人。”

    咦?

    還有這講究?

    顧玖笑了笑,“科舉也要講究平衡。南方文風昌盛,北方這一點同南方還有差距。但是科舉,尤其是殿試,不能光看誰的文章寫得好,還要考慮到南北差異,考慮到考生情緒,考慮到朝廷平衡。

    朝堂上,不能全是南方人。北方人必須形成了一個集體,才能擋住南方集團對朝堂的操控。類似的平衡,在殿試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很可惜,楊季雖是南方人,卻沒機會被點為狀元。唯一的希望,他能進入頭甲。”

    楊季考不中狀元,能考個榜樣,探花也是極好的。

    最次最次,也該是傳臚。

    顧玖希望山河書院不僅上榜人數多,還能有個好名次。

    這一點,她和書院的師生的心情是一樣的。

    趙民發提到,生活秀同書院報都準備寫文章慶賀山河書院在會試上取得的驕人成績。

    顧玖說道:“書院報可以提前發表慶賀文章,生活秀必須等到殿試結束,金榜題名之後。”

    趙民發不明白。

    顧玖說道:“參加會試幾千人,隻錄取區區二三百人。那些落榜的舉子,都是不穩定因素。偏偏又都是讀書人,又有舉人功名,鬧起來,朝廷絕不會等閑視之。

    山河書院會試成績好,被人豔羨的同時,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金榜題名之前盡量低調一點,落榜的人不足為慮,卻也沒有必要刺激他們,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我不希望因為一篇文章,引起陛下對山河書院的不滿,從而讓有可能進入頭甲的楊季,被拙落到二甲。記住了嗎?”

    “小的會將夫人的話轉告黃公子,提醒他生活秀暫時不要惹麻煩。”

    顧玖接著又提點道:“讓黃去病給國子監那邊傳個訊息,國子監暫時也該保持低調。山河書院不想被國子監牽連,相信國子監也不想被山河書院牽連。”

    兩邊打嘴仗歸打嘴仗。

    牽扯到共同的利益的時候,山河書院同國子監也會拋棄前嫌,暫時合作一把。

    當人們攻擊山河書院的時候,難保不會將國子監牽扯進來。

    同理,國子監被攻擊的時候,身為同城勁敵的山河書院也不能幸免。

    趙民發將顧玖的要求一一記住,然後急匆匆離去辦事。

    ……

    麵對下人的時候,顧玖還能保持喜怒不形於色。

    等到下人不在,隻有劉詔陪在她身邊的時候,顧玖哈哈大笑,笑得得意忘形。

    她枕在劉詔腿上,異常興奮。

    “以為能上榜二十來人,就已經很了不起。沒想到這次竟然有三十一人。而且名次都還不錯,最差的一名也排在兩百名以內。”

    顧玖太興奮,太得意。

    她要和劉詔分享。

    “我太高興了。多年的投入,總算得到了豐碩果實。啊,此刻我感覺神清氣爽。就好像自己下場參加了一場會試。”

    劉詔忍俊不禁。

    “你要是想體驗會試,我讓人在院子裏仿造幾間號舍,我們一起進去考。”

    “不要!”

    顧玖打滾,堅決反對。

    她雖然激動興奮,卻也沒想過要自己下場體驗一番科舉。

    號舍,三尺見方,吃喝拉撒睡全在裏麵,二月天氣乍暖還寒,那是人過的日子嗎?還要在裏麵答題考試。

    媽呀!

    科舉考試製度,完全不人性化,極度恐怖。

    難怪每次會試,不下百人被抬出來。

    能堅持到最後的,不管有沒有考上,都是牛人。

    劉詔說道:“這次會試,山河書院出了大風頭。你打算怎麽慶賀?”

    顧玖笑道:“沒有任何慶賀方式,比得上金錢獎勵來得實在。我決定重賞每一個榜上有名的學子,對付出甚多的諸位先生也要重賞。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繼續發光發熱,教出更多進士學生。徹底打響我們山河書院的名聲。”

    “山河書院的名聲已經足夠響亮。”

    “還需要更響亮,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周第一書院。”

    顧玖力爭上遊,劉詔全力支持。

    ……

    轉眼到了殿試。

    轉眼到了放榜的日子。

    一如之前的判斷,狀元是南方人,劍南道人士。

    榜眼不出意外,妥妥的北方人。

    楊季則被點為探花。

    這是山河書院成立以來,在殿試中獲得的最好名次。

    科舉落下帷幕。

    幾家歡喜幾家愁。

    生活秀再無顧慮,大書特書山河書院的豐功偉績,連著三期,為山河書院做了一回效果極好的軟廣告。

    弄得很多落榜的舉子心動不已。

    免費讀書?

    免費吃飯住宿?

    免費筆墨紙硯?

    還有免費的衣服鞋襪。

    還有開放式的圖書館,藏書上萬冊。

    還有機會得到三元公,孫狀元,前中書令李大人的親自指導。甚至有可能成為三位大佬門下弟子。

    誘惑力太大了。

    不能不動心啊。

    就連國子監落榜考生,也都生出了轉學到山河書院讀書的想法。

    “以前徐聞的文章還不如我,結果呢,這回徐聞榜上有名,而我名落孫山。想來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沒有遇到名師指導。”

    “此話有理。”

    “徐聞當初什麽水平,大家心知肚明。在座的,誰自認比徐聞差?結果最差的徐聞上了榜,我們一個個卻都榜上無名。”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不服氣啊!

    “真要報考山河書院嗎?”

    “國子監已經有所改進,或許我們該繼續留在國子監。”

    “國子監現在搞的那一套,都是照搬山河書院。與其繼續留在國子監,不知道下次會試什麽情況,不如去山河書院搏一把。”

    “徐聞都能拜師三元公,我們不比他差,想來也能順利拜師三元公。”

    一群國子監落榜學子,很快分為了兩派。

    一派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更傾向於留在國子監。

    一派則是堅決要去山河書院。

    很快,文青書局售賣的考試衝刺習題集,又迎來一波銷售小高峰。

    買者如雲,而且很多都已經取得了舉人功名。

    買書的時候,還不忘問一聲,“山河書院報名處在哪裏?”

    “集市公房,知道在哪裏嗎?不知道啊。那知道大槐樹廣場嗎?廣場邊上那棟兩層樓就是集市公房,報名處就設在裏麵。走過去就能看見大大的報名處三個字。”

    舉人們懷裏揣著習題集,來到集市公房,偷偷摸摸打量環境。

    結果定睛一看,特麽的,全是熟麵孔。

    “許兄也來報名?”

    “真巧,孫兄也在。”

    “不知李兄準備得如何?”

    大家打著招呼,掩飾著尷尬。迅速領取了報名表,報完名,跑路。

    王學成忙死了。

    報名處從早到晚,就沒少過人。

    差點忙到錯過楊季的酒席。

    如果說,這個時候,大家報名山河書院,還有那麽一點點遲疑的話。

    當《大周生活秀》刊登了一篇山河書院重賞上榜進士的文章後,報名處徹底被熱情的學子們攻陷。

    被點為探花的楊季,得到了五千兩白銀的重賞。

    其他三十名進士,依著名次高低,分別獲得了三千兩到一千兩不等的現金獎勵。

    而身為會試攻堅辦的主要負責人三元公楊先生,也得到了一筆豐厚的獎勵,足足八千兩。比探花郎楊季還多出了三千兩。

    孫狀元也得到一筆現金獎勵。

    就連剛加入會試攻堅辦的李大人也跟著沾了光,分潤了一點好處。

    消息刊登在《生活秀》上麵,全京城的人,齊聚在京城的舉子們,全都知道了山河書院究竟如何闊氣。

    讀書不僅不用錢,還能賺錢。

    哎呀媽呀!

    以前怎麽沒發現這麽好的事情。

    學子們捂著心口,確定這是心動的信號。

    “不回去了,就留在京城考山河書院。”

    外地考生,紛紛做出決定。

    新民縣二期,三期,六期的房子,都迎來一波租賃高峰。

    房東們喜笑顏開。

    樸實的房東們竟然在家裏設了香爐。

    不拜菩薩,也不拜三清祖師。

    而是拜山河書院。

    噗!

    是的。

    房東們齊齊設香爐拜山河書院。

    山河書院好啊!

    山河書院妙啊!

    山河書院越興旺,他們的房子永遠不愁租。

    果然皆大歡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