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姑嫂和解

字數:790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侯門醫妃有點毒 !

    裴太後突然感覺到寂寞。

    皇宮太冷清了!

    長安宮那邊,每天人進人出,就跟衙門一樣。

    反觀未央宮,除了初一十五宗室命婦們進宮請安,其他時候宮門口連隻蚊子都沒有。

    裴太後不舒服,不高興,心情鬱悶。

    如果劉詔肯廣開後宮,未央宮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後宮嬪妃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來到未央宮請安,為了討好她各種勾心鬥角。

    光是想想這個場麵,裴太後就樂了!

    可是劉詔沒有廣開後宮,裴太後也失去了快樂的源泉。

    至於宗室那邊,劉詔出手將宗室的男人,孩子全都管了起來,宗室內部情況好轉了不少。

    雞毛蒜皮的事情,大家不會拿來麻煩裴太後,找蕭琴兒就能解決,而且還方便。

    重大事情,蕭琴兒解決不了,自有皇後娘娘。

    裴太後無形中,似乎被架空了。

    當初,顧玖讓裴太後和蕭琴兒一起管理宗室內務的初衷是互相製衡。

    主要是裴太後製衡蕭琴兒。

    也是給裴太後找點事情做,免得她無聊找茬。

    然而,蕭琴兒利用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更方便接觸宗室人員,搶過了裴太後的差事。

    時日一長,大家也都形成了慣性思維,有事找蕭琴兒。

    蕭琴兒解決不了,就進宮找皇後娘娘。

    於是乎,裴太後又無聊了。

    人一旦沒事幹,就愛胡思亂想。

    加之裴太後老了,老小孩老小孩,更愛折騰。

    住未央宮,嫌未央宮冷清。

    住慈寧宮,嫌慈寧宮死氣沉沉。

    去禦花園玩,同樣嫌冷清。

    叫蕭琴兒進宮陪她說話,一開始蕭琴兒還算殷勤。

    次數多了,蕭琴兒懶得聽裴太後叨叨叨,就幹脆找借口不進宮。

    蕭琴兒不進宮,裴太後就折騰劉詔和顧玖。

    今兒頭痛,明兒肚子痛,後日手腳痛……

    她這邊叫痛,做兒子兒媳婦肯定要去看望。

    裴太後拉著顧玖的手,哭哭啼啼,“本宮可憐啊!老了,身邊連個說話解悶的人都沒有。”

    顧玖不動聲色的掙脫開裴太後的手,“母後好生保養身體,切忌多思多慮。”

    裴太後這麽容易就能被打發嗎?

    當然不能。

    她抽噎道:“本宮孤零零一人住在未央宮,活著沒意思啊!不如讓本宮死了算了,到下麵去找先帝。也不知先帝有沒有在半路上等著本宮。你們放心,本宮見了先帝,保證不告狀。你們就是忙了些,沒時間來看望本宮,本宮都能理解。”

    顧玖嘴角抽抽。

    拿個死人威脅她和劉詔?

    她想笑,卻笑不出來。

    她可以不在乎裴太後的威脅,全是無稽之談。

    劉詔做兒子的,不能不在乎。

    顧玖隻能耐著性子安慰她:“母後想找人陪著說話,此事兒媳來解決,定不叫母後孤單寂寞。”

    裴太陽眼巴巴地看著她,“讓汝陽陪著本宮吧。”

    顧玖搖頭,“汝陽要讀書,而且她年齡小,缺少耐性,坐不住,會吵著母後,加重母後的病情。兒媳另外給母後找人,保證讓母後滿意。”

    裴太後不樂意,“別找蕭琴兒!本宮算是看透她。”

    蕭琴兒的敷衍,讓裴太後怒火難消。

    顧玖抿唇一笑,點頭答應下來,“我答應母後,不找四弟妹。”

    “那你找誰?”

    “改明兒母後就知道了,先留個驚喜。”

    “本宮就拭目以待,等著你的驚喜。”

    裴太後如今也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沒過多折騰顧玖。

    等顧玖離去,裴太後從床上坐起來。

    她歎了一聲,同文公公嘮叨起來,“要是湖陽還活著,雖說她不愛進宮,但有她這麽一個人值得本宮惦記,本宮這日子啊,過得也是有滋有味。哪像現在,湖陽不在了,本宮竟然連個惦記嘮叨的人都沒有。”

    這算不算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湖陽公主泉下有知,知道太後惦記著她,怕是會高興得跳起來。”

    “哼!她才不會高興。她隻會譏諷本宮,說本宮貓哭耗子假慈悲,順便罵本宮一句活該。”

    不得不說,裴太後太了解湖陽。

    湖陽活著的時候,她嫌棄湖陽,各種看不順眼。

    湖陽吃癟,她比誰都高興。

    可如今湖陽不在了,她又開始惆悵。

    連那個讓她惦記咒罵的人都不在了,生活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色彩。從五彩斑斕變成了黑白灰,人生都變得暗沉。

    裴太後又一次歎息。

    她替自己哀歎。

    “哪裏想到湖陽竟然是個短命的,才五十出頭人就沒了。本宮還盼著她多活幾年,我們姑嫂你來我往,這日子也是有滋有味。誰能想到,她倒是個情種,過了這麽多年還惦記著無望那個禿驢。”

    裴太後越說越氣。

    老來伴,老來伴。

    雖然裴太後嘴裏頭對湖陽各種嫌棄,但是心裏頭是將湖陽當做了老來伴。

    姑嫂二人鬥了一輩子,老了,不妨繼續鬥下去。

    吵吵鬧鬧的日子,那才叫日子。

    結果湖陽因為無望禿驢,搞什麽絕食。硬生生糟蹋自己的身體,最後把自己糟蹋死了。

    湖陽剛死那會,裴太後沒這麽深的感覺。

    那時候她還幸災了一句:“她終於將自己折騰死了!”

    隨著時間一點點滑過,裴太後越來越想念湖陽。

    她不思念成宗文德帝,反而思念湖陽。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思念越來越強烈,甚至連她自己都沒意識到。

    就像是,這輩子最大的對手,本以為要鬥到老鬥到死,結果對手死在了前麵。

    那種悵然若失,那種惆悵的滋味,讓人食不下咽,心頭燒心挖肺的難受。

    裴太後把對湖陽的思念化作對無望的仇恨,“無望禿驢不回來則罷。他若是回來,本宮一定叫他給湖陽償命!”

    文公公欲言又止。

    裴太後瞪了他一眼,“有什麽話就說。你是本宮身邊的老人,有什麽可顧忌的。”

    文公公小聲提醒裴太後,“太後娘娘,無望大師可是有功之臣。他若是回到京城,定會受到陛下的重視。太後要他給湖陽公主陪葬,恐怕很難。”

    啪!

    裴太後一巴掌拍在桌上,“無望禿驢害死了湖陽,本宮讓他陪葬,難道有錯?”

    文公公猶豫道:“無望大師始終是功大於過,他和湖陽公主之間畢竟是私情,在朝廷大局麵前算不上什麽。否則陛下和娘娘就該順著湖陽公主的意思,將無望召回來。”

    裴太後氣得鼻孔翻天,一張臉繃得緊緊的。

    她怒氣衝衝地說道:“無望禿驢,當年本宮見過他。長了一張騙人的臉,以及一張騙死人不償命的嘴。湖陽那麽精明又自私的一個人,能被無望哄騙,定是無望耍了見不得人的手段,勾住了湖陽的心。這種六根不淨的禿驢,就該一把火燒死。也就是陛下和皇後兩個人胡鬧,竟然重用這種六根不淨的酒肉和尚。”

    文公公小心翼翼地說道:“事實證明,陛下和皇後的眼光很獨到,無望大師辦成了別人辦不成的事情。”

    “哼!他有再多的本事,也不能否認他害死了湖陽。”

    裴太後心疼啊!

    湖陽怎麽就想不開,糟蹋自己的身體,還不肯配合太醫好好調養身體。

    裴太後扭過頭,拿起手絹,偷偷擦拭了一下眼角。

    湖陽過世半年,裴太後第一次為她落淚。

    當初成宗文德帝過世,裴太後都沒流一滴眼淚。

    她喃喃自語,“我們姑嫂二人,今日就算和解。你走好,到了閻王爺麵前別耍公主脾氣,說點好話爭取投個好胎。下輩子若是有機會,別做姑嫂,就做姐妹吧。”

    文公公眼眶通紅,心頭難受。

    裴太後斥他一句,掩飾內心的情緒。

    “哭什麽哭!本宮又沒死!”

    “老奴是替湖陽不值,又替娘娘難受。”

    “有什麽難受的,本宮好得很!”

    “世人都說太後和湖陽公主不和,誰能知道湖陽離世,最惦記她的人會是太後娘娘。可見所謂的傳言都是虛的。”

    裴太後嗤笑一聲,“本宮同湖陽本就不和,這是事實。”

    “可是娘娘惦記著湖陽公主。”

    “本宮惦記著她,不等於本宮和她關係和睦。本宮隻是寂寞了,湖陽偏生又是最鬧騰的人。她若是活著,即便不見麵,本宮也要發一通火,這日子啊,就不枯燥了,懂嗎?”

    文公公緩緩搖頭,“老奴愚鈍。”

    他不懂!

    裴太後也不嫌棄文公公,“不懂沒關係。本宮現在就嫌棄後宮太冷清。你說皇帝怎麽想的,廣開後宮,多納幾個嬪妃,宮裏也能熱鬧些。看著她們勾心鬥角,為了爭寵十八般武藝全都使出來,多有勁啊!”

    文公公笑道:“陛下真要是廣開後宮,太後又該嫌嬪妃們鬧騰。”

    裴太後說道:“鬧騰也比冷冷清清好!你瞧這未央宮,多好的地方,平日裏都沒個人過來。這日子沒鹽沒醋,沒滋沒味。也不知皇後給皇帝下了什麽蠱,皇帝死活不肯納妃,真是氣煞人也。皇後已經生下了三個嫡子,無人能撼動她的地位,你說她還巴巴的嚴防死守,不許皇帝納妃,到底存的什麽心?哪朝哪代,做皇帝的不是女人成群。到了咱們皇帝這裏,嘿,改性子了。”

    她是十分的怨念。

    以前她主張讓劉詔廣開後宮,是為了打壓皇後顧玖,爭奪權柄。

    而今她依舊主張讓劉詔廣開後宮,是因為她嫌後宮太冷清,連個說話解悶的人都沒有。

    偌大的後宮,就住了一家子,不到十口人。剩下的都是宮女太監,能不冷清嗎?

    “陛下和皇後感情深厚,相敬如賓。陛下不願意傷害皇後,才不願意納妃。”文公公小聲說道。

    裴太後嗤笑一聲,“什麽怕傷害皇後,皇後長了一身銅牆鐵壁,天下間誰能傷害她。分明是她給皇帝下了蠱,皇帝才會對她一心一意。”

    話語中,滿是嫌棄和不滿。

    嫌棄顧玖明目張膽的霸占皇帝劉詔。不懼世俗流言,不懼朝臣非議,不懼一切。

    女人家的溫柔賢惠,全都丟了。

    堂堂一國之母,連個表率都做不好,弄得天下間風氣都變了。

    民間可不止一起,因為不準丈夫納妾,女人鬧騰得官司都打到了官府。

    還美名其曰,皇後娘娘都不準皇帝納妾,平頭百姓有什麽資格納妾。

    她們都是以皇後娘娘為榜樣。

    這種官司,官府敬謝不敏。自個回去鬧騰吧,官府真不愛受理這種雞毛蒜皮男男女女的事情。

    尤其厭煩高舉皇後娘娘旗幟的女人。

    官場上,對皇後娘娘的言行,本就褒貶不一,非議一直都存在。

    眼見著皇後娘娘帶壞了民間風氣,給婦人做了個極壞的榜樣,官老爺們更是吹胡子瞪眼,對皇後娘娘越發不滿。

    等到官老爺們得知皇後娘娘將宗室女子弄進宮裏做女官,不滿情緒更是連連高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