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房屋擴建
字數:6253 加入書籤
飄香樓的銀子每隔一段時間佟掌櫃就叫人送過來,那邊的收益不錯,初夏後麵又給加了兩個菜譜,初夏就思考著,要不要重新買個院子,目前整個院子來說,已經顯得有點小了。
本來是四間房的,被自己占用了兩件當作坊,大寶小寶長的也快,到時候還是得挪房間,就初夏的打算來看,以後這兩間作坊怕也是不夠用的,如果是這樣,還不如早些做打算,初夏就把自己的想法給張安民和劉氏說了。
“爹,娘,要不咱們就再買一處大點的院子吧。”
劉氏是覺得目前夠用,但是考慮到初夏說的,以後也是個問題,便詢問張安民,“孩子她爹,你說呢。”
以前是有沒有考慮過會在院子裏辦作坊,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張安民讚同初夏的想法,“那就重新買一處吧,不過考慮到作坊,買的院子就不能小了。”
張安民和初夏跑了幾處要賣的院子,都不是太理想,有的甚至比現在的還小,回去的時候,張安民看看自家院子的四周,似乎有了想法,和初夏說道,“閨女,要不咱們直接在現有的院子的基礎上擴建,你覺得怎麽樣?”
初夏家的院子左邊住著一戶人家,右邊則是一個坍塌多年的茅草房,很多年沒有人住的樣子,直接將右邊的茅草房買下來,拆了重新建,將院打通,那空間可就大了。
“好主意。”
托人打聽,才找到這茅草房家的人,別人也不知道要一個破草房有什麽用,直接五兩銀子就給賣了,都搬走好多年了,反正也不會回去住。
等房子到手,就開始動手拆了,等到茅草屋的屋頂都掀了,周圍的人才鬧明白,這張家的人將這邊的房子也給買下來了,這是打算做什麽?看樣子是想把院子給擴大,可你家總共才幾口人,住得了幾個房間,要這麽大的院子,瞧有錢把你們給嘚瑟的。
外人呢是有羨慕也有不屑,羨慕的人就想自家幾代人還沒有別人幾口人住的院子大,不屑的人那就是妒忌了,巴不得對方什麽時候摔一跟頭。
房屋擴建是張安民盯著的,那邊又加蓋了五間房,打算原本在這邊的作坊給移到那邊去,空著的房間就暫時空著,在鎮上請了不少的工人幹活,恰巧裏麵就有桃花村的人。
“你真是有錢了,這兩邊這麽大的地方都是你家的?”那人問。
張安民笑笑,“開個小店鋪,這邊的房子剛好不貴,就買下來了。”
那人就湊過來說,“你呀,就別騙我了,這就算不貴,兩個屋子加起來也得不少的銀子吧。”
剛好有做工的人叫張安民,張安民點點頭,就走了過去。
那人就看著這個已經打通的大院子,可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你說張家老二這才分家出去多久,就混成這樣了,早知道當時在村子裏就應該好好結交下,說不定現在還能撈點什麽好處。
那人回去就一通誇,本來就有點喜歡吹牛,喝了酒後更甚,就說自己在鎮上見的,張家老二的院子多麽多麽的大,人多麽有錢,和自己稱兄道弟,還請自己吃飯喝酒啥的,這話傳著傳著就傳到了蔡氏的耳朵裏。
蔡氏恨得牙癢癢,你個死老二,你自己有錢,和媳婦孩子吃香的喝辣的的,也不看看你爹娘、兄弟過的是什麽樣的日子,上次去找你要銀子,竟然一點銀子也不給。
蔡氏與大伯母也鬧了一通,起因就是王家送過來的聘金,蔡氏要攬到自己的懷裏,大伯母當然不讓,不過最後大伯母也沒有拗過蔡氏,而蔡氏銀子還沒有揣熱乎,轉身悄悄的就給了老三一家。
大伯母現在就是想分家了,對張老爺子和蔡氏也不抱什麽希望,倒是被大伯攔著了。
“我們是長子,二弟才分家出去不久,我們就分家,你讓外人怎麽想,而且就算分家,爹和娘也得我們養”,大伯張安平也知道家裏的矛盾,可他是家裏的長子,爹娘都是跟著長子在一起的,而且栓子也是長孫,如果讓張安仁養兩人,外麵的人會怎麽說?他不想走出去被人戳著脊梁骨。
“我不同意”,大伯母意不平,“爹娘都偏三弟三妹,什麽都給到了他們那邊,憑什麽要我們養,早知道這樣,當初老二分家出去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跟著分的。”
要是張老爺子和蔡氏手裏還有點銀子,大伯母說不定會看在銀子的麵上養著他們,可現在兩人的銀子早就被老三給花光了。
“你給我閉嘴,哪裏都有你的事情,這件事輪不到你管”,張安平吼了兩句,大伯母就閉上了嘴巴,心裏倒是冷笑,你倒是想養,可你問問你那娘,她是想讓你給她養老,還是想讓你三弟給她養老。
張安仁的脾氣是越來越不好,看了那麽多的大夫,吃了那麽多的藥,可就是不見個好,還時常衝著蔡氏嚷嚷,蔡氏也沒有說什麽,小兒子得了這樣的病,心情不好是正常的,蔡氏又去打聽到了,說附近的另一個鎮上有個神醫,包治百病,蔡氏想讓張安仁去看看,可出門看病要錢,蔡氏眼下手裏是沒有銀子。
張老爺子也知道老二家現在是住在鎮上,有錢日子過得不錯,再反觀自己家目前的狀況,心裏五味陳雜,“老二就沒有想說回家來看看?”就算那個時候家裏人有錯的不對的,不至於記掛到現在,連自己的爹娘都不顧吧。
“老二那就是個白眼狼!早知道當初是這樣,還不如當初生下來的時候就掐死,人有錢了哪裏還記得咱們,心裏說不定還巴望著咱們早點死掉呢。”
張老爺子聽了蔡氏的話心裏就火大了起來,“那個混賬東西,就算是分家了,老子也是他爹。”
蔡氏與張老爺子合計一晚上,不行還是得去找張安民,這回直接殺到了張安民家。
蔡氏是知道張安民住在哪裏的,她曾經遇見過劉氏抱著孩子上街,自己在後麵跟了過去,這回也輕車熟路的跟了過去,去了就看見蓋房的那些人正在忙上忙下,看來大家說的都是真的,這回張安仁沒有來,來的是張老爺子、蔡氏與三嬸鄧氏,劉氏一看見三人,直覺就是不好。
一哭二鬧就開始了,幹活的人都沒整明白,這老太太是怎麽了,一來就是哭,然後就是坡口大罵。
劉氏就心裏想著,上次的事情肯定沒完,這幾個人不會消停,這不,原來是在這裏等著呢,劉氏本來是在院子裏與韓氏講話的,起身就要出去看看,讓韓氏幫忙看著兩孩子。
初夏也在屋裏,聽著外麵吵吵鬧鬧,這是怎麽了,出去一看,蔡氏正在大鬧天空。
“大家快來看看,這個不孝的兒子,自己住大院,領著媳婦孩子大魚大肉,把爹娘給扔在鄉下,不管不問,大家給評評理啊”,蔡氏就使勁的叫喚,我要嚷嚷的讓大家都知道,看你有沒有臉。
三嬸鄧氏就在旁邊勸著張安民,“二哥,你看你把娘給氣的,你就給娘服個軟。”
“嚷嚷什麽,趕緊給我走”,劉氏衝了出來,別以為自家像以前好欺負,這些人就說成心來惡心她們的,“我們已經分家了,當時分家的時候就說了,爹娘不歸我們養,我們不孝,對,我們就是不孝,你找你那兩個孝順的兒子去!”
張老爺子指著劉氏就道,“這裏沒有你說話的份”,他就說老二以前是挺孝順的一個熱,現在怎麽會變成這樣,他就懷疑是劉氏在後麵吹耳邊風的,不然以老二的性格,能不管自己一家?
張安民將劉氏拉到自己的身邊,“你們回去吧,不管你們怎麽鬧,要什麽東西我都不會給你們的。”
蔡氏鬧得這麽厲害,旁邊的人都看了過來,就連幹活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看著這裏。
張安民是打算鐵了心腸,一次一次這樣的鬧,一次一次將他的心踩在腳底下,看到了沒?這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親人,在他們心裏,有拿他當兒子看嗎?
“你個混賬東西!”張老爺子罵道,被戳中了心思,“老子是你爹,兒子養爹天經地義,找你要點東西怎麽了?”
“就是,這話說到那裏都是這個理”,三嬸跟著說。
蔡氏斜眼夾看著,“你是老娘肚皮裏生出來的貨,老娘給你吃喝這麽多年,怎麽現在想拍拍屁股撒手不管,老娘告訴你做夢,你這院子建的這麽大,過兩天我就讓全家搬過來,你弟弟的病,栓子讀書的錢,我和你爹養老,都得你來負責。”
蔡氏的話剛說完,一盆水便直直的朝著她潑過來,鄧氏在她旁邊站著,看見水潑了過來,跳腳快速的往旁邊跑開,躲到一旁,倒是蔡氏淋了個落雞湯,“哪個天殺的,把水倒在老娘身上。”
初夏將木盆放在腳邊拍拍手,“哪個不長眼的,在我家門前大吵大鬧”,說著朝劉氏和張安民走過去,“爹,娘,你們沒事吧?”
“沒事”,劉氏說著,“你怎麽出來了,進去”,她不想讓初夏看到目前的場麵。
“好你個小賤人,有娘養沒娘教的,竟敢對我潑水”,蔡氏跺跺腳,上前就要出手教訓初夏。
“我看誰敢!”劉氏抓起牆邊的一根木棍握在手裏,“你們沒完沒了是吧?上次去店鋪裏麵鬧完不算,現在又跑到我家裏來鬧,既然你們不怕丟人,那我也不怕,今天我就和你們拚了。”
見劉氏手裏握著木棍,蔡氏怕她真動手,腳步頓了頓,“奶教訓孫女,那是應該的,看她這目無尊長的潑辣模樣,和你一個臭得性,賠錢貨,生下來就應該賣到妓院去。”
初夏這才知道原來這群人還到店鋪裏麵去鬧過,可能是張安民和劉氏怕自己擔心,所以才沒有告訴自己。
“你算哪門子的奶奶,你怎麽不說你是怎麽對我們一家的,你怎麽不說我娘差點難產死掉是因為誰造成的,你怎麽不說我們究竟是如何分家出來的”,初夏一句句問出聲,“分家的時候,我們可是淨身出戶的,如果不是我家現在有錢了,你們會記得我們?你們會來找我們?你們那齷蹉的心思,別以為我們不知道。”
“你這孩子,怎麽這麽說話,這好歹是你親奶”,鄧氏又站了過來,“你這個樣子,以後隻怕是沒人要。”
“姓鄧的,你少在這裏假惺惺的,你就是一顆老鼠屎,在裏麵不停的攪和”,劉氏朝著鄧氏噴,恨不得拔下她那張臉,以前暗地裏欺負自己也就算了,現在還詛咒自家的女兒嫁不出去,“你們給我滾!”
“滾什麽滾,這裏是我兒子的家,憑什麽滾,要滾也是你們滾”,張老爺子指著劉氏罵道。
張安民隻覺得眼前的幾個人異常陌生:“你們走吧,我不想說難聽的話,以後不要再來了。”
鄧氏:“二哥…”
今天來的目的就是要銀子,沒有拿到銀子,幾人豈肯罷休,蔡氏心思一動,眼尖的就要往開著的院子裏衝,不肯給我銀子是不是,我就不信你屋裏沒有點值錢的銀子,搬點值錢的東西也好。
初夏就盯著蔡氏,怕她鬧什麽幺蛾子,看她往裏麵衝,還能不知道她要幹什麽,兩個弟弟還在屋裏呢,上前就將門一關,擋在門前。
“你給我死開!”蔡氏推攘著初夏。
一看蔡氏動手,劉氏就急了,手中的木棍就揮舞了過去,蔡氏背上結結實實的挨了一下,閃躲到了一邊。
旁邊有不少的人都在指指點點,初夏被劉氏護在懷裏,一把抽走了劉氏手中的棍,對著蔡氏幾人就跑了過去,如果一定要做壞人,那麽自己就來當這個壞人,“你們給我滾,不要再來我家,不然來一次我打一次。”
知道這丫頭狠,敢來真的,蔡氏和三嬸抱著頭逃竄,張老爺子則跑到牛車旁架起牛車,兩人趕緊跳了上去,初夏還跟在牛車後麵追了一段路。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