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智擒奸雄(一)
字數:5636 加入書籤
十日後,本來無雙約了要來雲龍山的,這會又派星遙來說不能來了。
“過幾天吧”星遙私下對藍生與銀霓道“長公主是奉密召去北京,此事暫不宜對旁人說,星遙要隨侍左右,還得回去準備,便不多擔擱了。”
星遙走後,銀霓道“看來又有大事發生!”
銀霓望著朱婷朱玉向藍生道“這次妹妹與紅菱都不在,朱婷朱玉也還沒來,混進來一個奸細,以後若要出行得事先調人來,山上不能沒人。”
紅菱趕去撫州不久,有奸細混進來打探消息,被發現後隨即遁走,此人輕功極高,以至於連山門沒攔住他。當寶兒追至山門外五裏,早已逃之夭夭,看來是有人接應。
寶兒與徐芳認為其是因無憂而來,殊不知是唐門派來查方方的,此人回到唐門,向唐灩會報,幾乎可以確認方方便是鬼穀陰姬之女。
江西廬山,十日前無雙才在撫州驛館喝過清香撲鼻的盧山貢茶~廬山雲霧茶。
如今廬山出了事,而且就是出在產茶的地方。
明承唐、宋、元三代,茶、鹽等均屬榷(*),不得的私種,更不得私下買賣。
官茶多運往邊塞、西南、西北,換取番邦(西藏、蒙古)的馬,因此也稱茶馬貿易。不但有茶法,還有一套完善的榷茶製度,且有專門機構“茶馬司”負責監管。太祖朱元璋嚴懲走私更是不遺餘力,駙馬歐陽倫便因利用驛館之便來走私茶而被賜死,可見一斑。
而當初太祖為了讓差使順利處理邊境的茶馬事宜,特製了四十一塊金牌,上麵篆刻著“皇帝聖旨,合當差發,不信者斬”等字。
後永樂帝擔憂金牌被濫用造成流弊而全數收回,直至當今宣德帝,發出第一塊金牌給無雙長公主,以期能代天子巡狩四方,至天下升平。
不過金牌改了幾個字:“皇帝聖旨,代朕巡狩,不信者斬!”,這便是無雙那金牌的由來,持牌者權力極大,若非皇上的至親至信,絕無可能。
宣德帝雖比無雙大九歲,但尚無子嗣,再加上永樂帝與父皇對無雙的寵信,因之對這小姑姑更是崇仰倍至,不但把南京暫時交給了無雙,還賜她金牌。
除了官茶,經特許後可有商茶存在,但商茶須與官府簽定契約,除了上繳一成的稅,五成以上的茶還需低價賣給官府。最後能留下賣給茶商的不到四成,茶商憑引買到茶還須上裞、交引後,方可私下買賣。
廬山雲霧茶每年約可產數十噸,宋以來便由江家村村民代代種製,做好的茶除進貢外,可留下四成憑茶引賣給茶商。
可從去年起,便有人介入,以官府名義,逼迫江家村民將剩餘半數商茶以官價出售。
官價與市價差異極大,高時甚至可達數倍,因此本月秋茶做出來,江家村民便以少報多,聯合抗賣。
而這介入之人先是派人協調,協調不成便動武恫嚇。茶的收入是江家村民所有的生計,因此村民早鐵了心,抵死不從,因而由買變搶,釀了八死二十餘傷的慘劇。
這介入之人並非等閑之輩,他便是漢王最小的兒子,永樂二年,出生才幾個月便封為新泰王的朱瞻垹。
朱瞻垹的封地為山東新泰,但實際上,自漢王前年與世子朱瞻坦被迫就蕃封地山東樂安後,他便一直留在南京原漢王府,負責為漢王籠絡南京朝臣及打探消息。
漢王一向愛喝雲霧茶,逼迫江家村茶農也是漢王出的主意,本來出事後朱瞻垹是想私了的,可他還沒來得及去照會江西布政使,怕出事的江西布政使與按察使早聯名密奏了南京督察院。
他倆敢得罪漢王,最重要的原因是無雙才來江西破了大案,因此二司認為與其與新泰王共榮辱,不如賭皇上會派人明察此事,何況他倆並未從中得到任何好處。而如此大事萬一事發,必落個知情不報,不但烏紗帽難保,恐還會受誅連。
大明律定有《八議》,皇親貴族,功、賢、能、勤及官三品以上,督察院不但不能徑行處置,連調查權都沒。
無雙閱過密奏後,直接上了北京,與皇上商議後折返,派了一隊錦衣衛護送,直接上了雲龍山與眾人密議。
除了藍生與銀霓,還有寶兒與徐方、紅菱。
無雙憂心道“此消息至今仍秘而不宣,但盧山百姓民怨沸騰,皇上把這燙手山芋交給我,得於短期內解決才好。”
既有《八議》,依例,皇上當召新泰王入宮,問清案情後親斷,此事可大可小,可輕判可重懲。但皇上將案子交給無雙,一方麵是怕重判會與漢王間產生嫌隙,他如今皇位尚未坐穩,仍需藉漢王與趙王等勢力來鞏固,更不想與彼等決裂,否則之前彼等伏擊之事早就嚴辦了。
話說回來,若判的太輕不但難以息民怨,更難以壓抑漢王諸子的氣焰,同時地方官吏也難以適從。
無雙蹙眉道“漢王有十一子,個個飛揚跋扈襲有乃父之風,此案既要能滅其氣焰,平息民怨,又要能讓漢王接受,實屬三難。”
寶兒“長公主可否召他入宮,問明案由,勸他主動上奏自請處分,讓動手殺人的伏法,賠償茶農所失以平息民怨。”
無雙“這是最好的結局,可他在無雙麵前未必肯認罪,無雙與皇上都認為他會把責任全推掉,真凶不伏法,光是賠償難以平民怨,不了了之的結果,反倒讓漢王與其諸子氣焰更炙。”
無雙沒挑明說,她估計此案將以她手上的金牌為後盾,由江湖勢力(藍生與銀霓)出麵,因此可能從造成南海門與漢王決裂,所以才請出寶兒與徐芳同議,須她倆同意才行。
浙江與撫州的事也是由《江湖勢力》介入才的以順利破案,可睚眥必報的漢王可非省油的燈,不可不事先做好準備。
晚,銀霓與紅菱禦風前往廬山,詳細問了幾戶茶農,與番台、臬台所報並無出入。銀霓也檢視了剛做完頭七,尚未掩埋的屍體,有兩個一刀斃命的,其他多半是被亂刀亂劍砍死,身上好機處傷口…,兩人避開守山的官兵,兵分兩路,往山下搜尋,並未發現可疑人留在山上。
寅時,銀霓與紅菱便回到雲龍山。
“村民說行凶的共有二十人,”銀霓向眾人道“我檢查八具屍體,動手殺人的應隻有十人,但足以致命的傷口不過四、五處,其中兩人都是一刀斃命,當是高手所為。”
銀霓解釋道:當初場麵混亂,村民也拿起武器反抗,有三、四人是因傷處過多失血而死,而遭來人痛下殺手的不過四人,依傷口看來,全是兩人所為。
結論是“這四人是武林中人。”
銀霓向藍生道“山上雖已無新泰王的人,但妹妹回來之前,悄悄去了一趟漢王府,卻有不小收獲。”
“有何收獲”藍生急問
“妹妹聞出兩人的氣味,歐陽湘成與賀爽。他倆從王府後牆躍出,妹妹一路跟蹤,跟到了兩人於三裏外的落腳處。屋裏還有一女子與一孩童,那女子竟是當初挾持無雙的歐陽珊如。”
無雙“若我猜得沒錯,這女子當是他孫兒。”
銀霓道“無雙猜錯了,是女兒!”
無雙算了算,驚道“那歐陽湘成豈不是六十歲才生她?”
銀霓笑道“那有何稀奇,漢武帝不六十二歲才生弗陵?有的男人八十歲還能生呢。”
閑話休說,銀霓續道“那孩童是楊修的孩子,楊修竟於上次挾持無雙時,死於鳳姊之手。”
“難道她兩人也參與廬山之事?”無雙問
藍生“當不會,以歐陽湘成的身份當不會做此事…,原來他倆竟躲在漢王府。”
銀霓“哥說得是,他倆雖未出麵,但歐陽湘成卻遣了手下參與,鬧出事後,朱瞻垹甚是不滿,說是近日風聲緊,要他倆非萬不得已,暫時不要回漢王府。”
銀霓說完了,卻見無雙埋首沉思,良久,銀霓見她眸子一亮,繼而嘴角微揚。
“無雙有法子了?”
無雙喜道“這兩人可是欽犯,窩藏欽犯決非朱瞻垹擔得起的。”
藍生“可他倆不是已不在漢王府了?”
無雙道“那就給他倆來個“萬不得已”!”
徐芳與寶兒始終插不上話,兩人沉默地聽無雙運籌帷幄,與銀霓推敲演繹,過程委實步步機心、精采絕倫。她倆這才知道,為何無雙能屢破奇案。
傍晚,歐陽湘成與賀爽正在屋裏喝酒吃飯,忽聞遠近傳來喲暍敲門聲,原來是一隊官兵來村裏查欽犯。
歐陽湘成向歐陽珊如交代了幾句,與賀爽略作收拾,便從後門遁走。
東、北、南到處都有官兵,甚至還有錦衣衛。兩人隻好往西走,藏頭露尾折騰半個時辰,竟不知不覺來到了漢王府前。
此時又聞兩隊官兵分別從左兩方逼近,兩人“萬不得已”,隻好躍進了漢王府。
次日酉時,無雙由三十六名錦衣衛及藍生、銀霓陪同,突訪漢王府。
朱瞻垹正與歐陽湘成等人吃著晚飯,隻好止杯投箸,於大廳笑臉相迎。
無雙因何而來,朱瞻垹心裏有數,可仍佯作錯愕“不知長公主大駕光臨所為何事?”
無雙於大廳內喝了口雲霧茶後道“無事不登寶殿。”看看左右,朱瞻垹隻留了一文一武兩名親信“這裏說話可方便?”
朱瞻垹道“此二人皆本王親信,長公主有事但說無妨。”朱瞻垹接著簡單介紹兩人,那頭戴巾冠的是漢王府的師爺,名張朝放,因對南京地麵上的事最為熟悉,所以沒跟漢王去樂安,而留在漢王府。另一名身著勁裝,侍衛打扮的青年男子,名曹東,二十出頭,本就是漢王向朝廷要來的護衛,吃的是朝廷的俸祿。
無雙早將錦衣衛留在廳外,望著藍生與銀霓道“這兩人也是我親信,既無外人,姑姑就直說了,我剛從北京回來,皇上已知道廬山之事,鬧出了八條人命,還傷了二十人…,這會民怨沸騰,皇上讓我來問侄兒,打算如何善後?”(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