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梁知縣升官
字數:3947 加入書籤
“還有個好消息,二舅舅一家也要進京了。
這一次朝中許多官員調動,二舅舅也從九江府調到京城,聽說不日就要進京呢。”清涵笑著說起另外一個消息。
袁家三兄弟,老大老二都在朝廷裏做官,袁家老二之前在九江府任通判。
這一次因為官員調動,被調到了京城,在戶部做了郎中。
從一個六品通判到五品京官,也算是個不小的飛躍,正好袁大人也在,可以一家團聚了。
“大舅舅已經寫信給三舅了,問三舅能不能將生意往京城這邊挪,若是可以,一家人倒是能在京城團圓。
外公年紀大了,時常盼望兒孫團聚,如今大舅二舅都在京城,隻差三舅。”
袁家老三在江南做生意,基本上還是袁大人在兩淮任鹽運使打下的人脈和基礎。
這幾年袁家老三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聽說最近開始經營海運了,也是個很能幹的。
“舅母打發人來送信,說是讓你們兩個過去幫忙,收拾院子留給二舅三舅他們住。你倆還不快點兒收拾收拾,過去幫忙?”
袁家當初買的宅子不小,加上府裏人口簡單,地方足夠用,就算二房三房都來也不怕,完全夠住了。
袁夫人那邊忙不開,就送信給清涵,想讓清雅清媛過去幫襯一二。
正好清雅清媛兩個在家裏也是閑著無聊,尤其是清雅,越閑著越是胡思亂想。
還不如去袁家幫著忙活忙活,人一忙起來,就沒那麽多心思了。
舅母喊她們去幫忙,清雅清媛自然不好推脫,於是趕緊收拾了一番,外頭備了車,姐妹倆坐著車便去袁府了。
瞅著兩個妹妹歡天喜地往外跑的樣子,清涵也是哭笑不得。
清雅十四了,性子越來越穩重,這清媛也十二了,按說年紀也不小,可還是成天蹦蹦跳跳的沒個正形兒。
“希望再過兩年,清媛的性子能穩當下來,這成天毛毛躁躁的,還真是讓人擔心。”清涵隨口念叨了一句。
“三姑娘本性就天真活潑,加上有太子妃和二姑娘護著,也沒經曆過什麽風浪辛苦,自然不像二姑娘那麽穩重。
太子妃也不用擔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數,三姑娘這樣也挺好,會有人喜歡她這性子,太子妃放心吧。”鄭姑姑聽了清涵的話,忍不住笑道。
“三姑娘才十二呢,離著說親還有兩年,太子妃也不用急。
這姻緣的事情難說,當初誰能想到,您會嫁給太子做太子妃?如今二姑娘的親事定了,三姑娘就是多留幾年也無妨。
太子妃的親妹子,就是年歲稍大一些出閣,旁人也不敢說二話。”
鄭姑姑對清雅清媛這姐妹倆很是疼愛,在她眼中,清媛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很是招人喜歡,不愁著姻緣。
清涵一聽這話就笑了,“姑姑,你比我還疼她們倆呢。
行啊,姑娘家也就是沒出閣這幾年還算逍遙,等著出嫁了給人家做媳婦,要侍奉公婆,要照顧夫婿,還要生兒育女,哪有一天屬於自己?
就讓她們多享受幾年自在的時光吧,如今也不是從前日子過不下去了,隨著她們好了。”清涵被鄭姑姑一番開解,倒是沒那麽發愁了。
正說笑間,有丫頭過來稟報,說是梁大人來了。
清涵微微一愣,梁知縣被救之後一直在小院養傷。有馮雲朗妙手回春,又有太子府的珍貴藥材,梁知縣倒是好的挺快。
據說前些天已經能下地走路了,卻沒想到,如今會來太子府。
“走吧,過去瞧瞧,這個梁青菜啊,八成是來道謝的。”這個人也真是,才好了點兒就往外亂跑。
清涵無奈笑笑,在丫頭的攙扶下,出了清雅的院子,回到前麵會客廳。
一進會客廳,就見到梁知縣還有梁夫人,以及兩家兩個孩子都在。見到清涵進來,一家四口撲通跪在了地上,連連磕頭。
倒是把清涵鬧懵了,“梁大人,梁夫人,你們這是做什麽?好端端的行這大禮?趕緊起來。”
梁知縣跪在地上沒起來,隻是抬頭看了清涵一眼,“梁棟謝過太子妃救命之恩。
若不是太子妃伸出援手相救,梁棟這條命,怕是早就交代在真定府大牢裏了。
太子妃大恩,梁棟永生難忘,今後太子妃有任何差遣,梁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梁知縣對清涵那真的是感激不已,人家救了他一條命,也等於是救了他們家呢,能不感激麽?
“梁大人,我救你不為了別的,為了你這梁青菜的名頭。你是個好官,好官不能落得那般下場。
大齊朝廷也需要你這樣盡忠盡責的好官,百姓更需要你這樣一心為民不謀私利的好官。你不用謝我,你該感謝自己這些年一直堅持的原則。”
“李牢頭,還有他的親戚,都是衝著你梁青菜的名聲才幫你,若不是他們,就算我有心,文虎他們去真定也晚了,救不了你。
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造化,又何必言謝?
這一次你立了大功,若不是你發現了五回山之中的兵馬,怕是大皇子的陰謀就得逞了,是我該謝謝你才對。”
“起來吧,我現在身子不方便,不好親自扶你起來。你這傷勢初愈還沒有完全康複,不好跪在地上,快起來。”
清涵吩咐旁邊的人上前,將梁家四口人都扶起來,讓他們坐下。
“方才陛下讓人去小院宣旨,讓下官出任真定知府,說是等下官養好了傷便回真定上任。
下官如今傷勢也好的差不多了,加上這個時候秋收要開始,當初是下官跟百姓定下的契約,這時候不能不履行。
這些事情不能耽誤,所以下官過來,一則向太子妃道謝,二來辭行,下官想回去辦差了。”
梁知縣坐下之後,才表明了來意。原來是皇帝給梁知縣升了官,讓他出任真定知府。
這個梁大人心係百姓,掛念著定興縣那些跟作坊定了契約的農戶,就想著早點兒回去辦差。
從七品知縣一下子成為了正四品的知府,這個跳躍可是不小。清涵聽到這個消息,也格外高興。
“你在定興縣七八年了始終沒有升官調任,加上這一次你立下大功,就算給你個知府,也不算太過格兒。
真定知府這個位子挺好的,你還能照顧到定興,好吧,你若是執意返回真定,我也不攔你,不過千萬要注意身體。”(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