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字數:1146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盛世文豪 !

    洪敏之的視線充滿壓迫感。餘柏林此時已經站起來,躬身垂首,十分恭敬。

    略過了一會兒,餘柏林身體已經有些僵直,洪敏之才道:“坐下吧。”

    餘柏林謝過洪敏之後,坐回凳子上,心底鬆了一口氣。

    餘柏林觀察力很敏銳,洪敏之雖然神情一直沒變化,看上去是偽裝,餘柏林卻知他的確和表現出來的一樣,沒有生氣。

    “依你所見,如何才能?”洪敏之幽幽道。

    餘柏林道:“天下之田皆交稅。”

    門口小吏徹底控製不住自己驚訝,猛地抬頭看向餘柏林。

    洪敏之嗤笑一聲:“你還真敢說。”

    餘柏林繼續道:“但這樣,就是站在天下士大夫的對立麵上,國家也就亂了。”

    “畢竟士大夫不交稅,已經幾千年。”洪敏之歎氣道。

    餘柏林心裏咯噔一下。難道洪敏之還真有這種打算?這還真……

    他畢竟是後世人,對現在的社會規則沒有認同感,說出這種話正常。洪敏之可是地方望族,天生的士大夫階層,他居然想廢了延續幾千年的士大夫特權?

    “如今陛下聖明。”洪敏之道。

    “正因陛下聖明,所以並不會這樣做。除非是亂世之時,開國之初,當權者才敢大刀闊斧改革。在統治之中,治大國若烹小鮮,傷筋動骨之事,需慎重。”餘柏林委婉勸說道。

    他之前的確因洪家囂張之事和皇帝陛下□□之時對洪敏之多有偏見,但這一兩年對朝政接觸越來越深,對洪敏之的偏見也越發稀少,變成了佩服。

    若有可能,他還是希望見到這一位敢為天下先的能臣有一個好結局。

    真站在天下士大夫的對立麵,別說這改革會不會成功,洪敏之百年之後,洪家家族肯定前途堪憂,甚至洪敏之身後名聲也絕對會被潑汙水。

    史書就是文人一杆筆寫成的,皇帝不符合他們心意他們都敢亂寫。千軍萬馬對壘,將韃子打的在位期間不敢再犯,到了文人筆下,史書之中,變成親手殺敵一人,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雙方共十萬軍隊打仗,死傷還不如小混混鬥毆。

    那皇帝誅劉瑾,平安化王與寧王之亂,大敗蒙古,賑災免賦,朝中高層幾乎都為史書上有名有姓的賢才。就算好玩樂美色,看看那些所謂千古一帝的後宮和生平。在皇帝之中,他私德也不算差的。

    就是因為他不和之前幾任皇帝一樣對文人太過容忍,便背了千年的荒淫無道的昏君汙水,直到現代曆史學家多方研究,才撥亂反正。可在影視劇中,還是昏君無道的模樣。

    洪敏之若是真敢觸及天下士大夫的根本利益,那可不是現在新政查掛靠田這點小打小鬧能比的。那得罪文人的皇帝就是洪敏之前車之鑒,他就等著遺臭萬年吧。

    平民為了不交稅,掛靠士大夫名下,這本就是曆代所禁止的。雖然洪敏之新政改革觸動了士大夫的利益,但好歹占了理字,也能得到原本清廉之人支持。

    要真是把士大夫的利益一鍋端了,皇帝陛下都保不住他。要敢保他,皇帝陛下自身的統治都岌岌可危。

    洪敏之顯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百般為難。

    攤丁入畝,清查掛靠田,廢除苛捐雜稅統一為田賦稅並以銀錢交納,廢除徭役改為雇傭……新政種種措施,短時間內能減緩國家國庫危機,但長久來看,隻能急一時之需。

    且若換一個溫和的首輔,稍稍放鬆一二,這些改革瞬間就會荒廢。

    洪敏之想要一勞永逸,可以想象。

    但阻力太大,餘柏林不在乎自己交稅不交稅,也不讚成洪敏之。

    洪敏之又沉默了好一陣子,才緩緩歎了口氣:“罷了,今日之話,不要外傳。”

    “下官明白。”餘柏林拱手道。

    洪敏之又看向門口小吏,小吏滿頭冷汗,道:“小的絕不外傳!”

    洪敏之點點頭,對餘柏林道:“你既入閣,必克己奉公,謹小慎微。內閣中人,出任何差錯,本官都定罰不饒。”

    餘柏林道:“下官謹記於心。”

    洪敏之這才讓餘柏林離開。餘柏林離開之時,外麵官吏紛紛側目。餘柏林進去時間太長,這都近半個時辰了,不知首輔和他說了什麽。

    餘柏林之後又拜見了何清和王海泉。

    何清雖心裏已經對許昌閣失望至極,但畢竟是自己招來的人,還是耐著性子提點了幾句。至於餘柏林,他不太熟悉,便隻略微說了些客套話。

    到了王海泉這裏,許昌閣幾句話就被打發走了,餘柏林則被他留下來。

    “沒有外人在時,你可隨意些。聽聞洪首輔留你說了挺長時間?”王海泉讓餘柏林坐下後,笑著問道。

    王海泉是餘柏林老師張嶽的房師,又是他座師,天然與餘柏林一派,餘柏林心情輕鬆許多。他道:“首輔大人拿著學生殿試試卷,詢問學生對新政的了解。”

    王海泉笑道:“老夫就知道他一定會問你。能忍了這麽久,也不容易。既然留了你這麽長時間,看來對你還是滿意的。”

    餘柏林慚愧道:“首輔大人滿意不滿意,學生還真不知道。首輔大人表情從頭至尾都沒變過。”

    王海泉大笑:“他向來喜怒不形於色,不過既然沒訓斥你,想來至少不是不滿意。至於是否滿意,老夫也不知道了。”

    “有恩師這話,學生心中安穩不少。”餘柏林做出一副鬆了口氣的樣子。

    王海泉道:“翰林輪值內閣,不過是起草詔書之類文書之事而已,於你而言很輕鬆。你要多看少言。”

    “學生銘記恩師教誨。”餘柏林道。

    翰林官輪值,實際上算是提前去內閣實習政事,別讓翰林在翰林院抄書抄得眼高手低,成書呆子了。

    翰林官別看現在官職很低,但若輪值之後,就漸漸開始參與政事,入六部之後,基本從侍郎做起。

    所以即使吏部官員和外官比翰林品級高很多,見著翰林,也是客客氣氣,從不敢得罪。

    既然餘柏林隻是個實習生,自然要多學多看少說話甚至不說話。

    王海泉道:“為官做宰,許多人汲汲仕途,懈怠事功。洪大人是做實事之人,你要多向他學習,為社稷蒼生多做實事。”

    看來恩師對洪首輔評價很高。餘柏林心想,若洪首輔不想步子邁得太大,直接跟天下士大夫全杠上,他還是很想向他學習的。

    不過餘柏林不打算把和洪敏之對策之事說出去,連封蔚都不會說。他道:“學生定向首輔、恩師學習,不辜負皇恩。”

    王海泉笑道:“你少年老成,胸有丘壑,老夫並不太擔心。”

    餘柏林離開之時,許昌閣早已離開。

    雖何清與許昌閣對話時間較長,洪敏之留了餘柏林半個時辰,許昌閣早就拜見完了三位文輔。

    隻是餘柏林和許昌閣同為翰林院輪值同僚,一同來拜見文輔,許昌閣居然提前走了,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且不說就算兩人私下再有間隙,表麵上大家也不會撕破臉。再來,這可是內閣,在當值之前,與內閣官吏打聲招呼,閑聊幾句,提前混個麵熟也是有好處的。

    內閣管得嚴,閑雜人等不得進入。許昌閣本應接著等餘柏林的機會,趁機留下來,與內閣官吏多擺談幾句。許昌閣居然把這機會白白浪費了,還給人以一種他與同僚不睦的感覺。

    京中之事流傳很快,許昌閣想用金錢羞辱餘柏林之事也早就被內閣官吏聽聞一二,本來他們還想同是翰林,許昌閣不至於做這麽俗的事。

    現在看他居然丟下餘柏林自己走了,難道他們兩真的不和睦?

    “翰林院能有什麽衝突?”內閣官吏多是從翰林所出,對翰林很熟悉。翰林就是編書修典,能有多大衝突?唯一衝突就是機會。可不是許昌閣搶別人的嗎?和餘柏林又有什麽關係。

    “大概是嫉妒吧。一個是憑關係,一個是憑實力。”

    “憑關係又怎麽了?有什麽可自卑的。”

    “所以是嫌才妒能吧。”

    …………

    幾位官吏竊竊私語,然後見有人過來時,統統住嘴,繼續工作。剛才八卦好像是從未發生一樣。

    何清事後知道許昌閣居然拋下餘柏林,自己率先回去了,氣得眼前一黑,差點又把杯子摔了。

    就這麽副德行,他兒子到底是怎麽看上他,還大力向自己舉薦的?難道是太會偽裝了?現在目的達到,就露餡了?

    何清還是不願意相信,是自己二兒子眼神不好。

    或者,更有甚者,人以群分。

    .....................................

    餘柏林回到翰林院,與寧桂洲報備一二,收拾東西,第二日就該去內閣當值了。

    回到家中,封蔚癱在竹椅上,手捧著一份奶油水果冰激淩,十分愜意。餘柏林心裏有些堵。我在內閣拜見閣老戰戰兢兢,你倒好,在家裏悠悠閑閑。

    “七月流火,天氣已經轉涼,吃什麽冰?”餘柏林沒好氣道。

    封蔚慢悠悠道:“好吃啊,冬天也是可以吃的。圍著火爐吃。”

    餘柏林默然無語。半晌,他才對身旁下人道:“給我也來一份。”

    “老爺要哪種的?”

    “酸奶加寒瓜。”餘柏林道。

    “是,老爺。”

    寒瓜即西瓜,華國很早就開始培育了,經很多代改良,味道已經很不錯。

    封蔚吞完最後一口冰,道:“那三個老頭跟你說什麽了?”

    “……你尊重點,有一位還是我恩師。”

    “好吧,我錯了,三位中堂找你說什麽了?”

    “何閣老隻說了些客套話,恩師提點我多學少說,洪閣老問我新政之事。”餘柏林道。

    封蔚道:“王中堂對你有幾分真心喜愛。洪中堂是個實幹之人。何……嗯,你無視吧。”

    餘柏林不由笑道:“我知道。”

    餘柏林想起今天洪敏之所說話,忍不住好奇道:“我觀洪閣老言行,並非權力欲重,持身不正之人。之前為何縱容家中子弟亂來,還故意鋪張排場,看著有幾分故意的樣子。”

    封蔚狡黠笑道:“你猜?”

    餘柏林想著洪敏之前後言行不一致之處,猜測道:“是否是因為先帝將改革之事全交給洪閣老,洪閣老為推行新政,必須手握大權,且……需讓先帝安心?”

    封蔚點頭:“我最初也看不明白,後來見他與哥幾次交鋒之後,就幹淨利落的放棄了爭權奪利,反而堅定的站在哥那一邊。我想,是哥不但也要推行新政,而且願意承擔責任的緣故吧。文宗他想要推行新政,但又不想得罪人,害怕失敗後史書評說,便全推給洪敏之了。”

    “洪敏之要安心做事,自然要讓文宗放心。他不能是一個私德端正的人,不能沒有把柄。”封蔚毫不避諱的對餘柏林評說先帝道。

    “可若這樣做,洪首輔百年之後,洪家下場肯定淒慘。說不定不到百年就……”

    “是啊,所以我現在蠻佩服他的。”封蔚點點頭,“你可別跟他學,要保重好自己。江山社稷,又不是一個人的責任。”

    餘柏林道:“現在有陛下在,洪首輔想來也放心了,才會恢複本性,約束家人。”

    封蔚驕傲道:“當然,哥豈是文宗那種人?若一心為國之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天下還有誰敢做事?”

    可大部分君王都是這樣做的。陛下若是真願保下、真能保下洪首輔,僅憑這一點,陛下就已經是千古一帝。餘柏林心道。

    今日之事,餘柏林心中激蕩許久,輾轉反側,最後披上外衣,來到書房,點上蠟燭,磨墨鋪紙,提筆蘸墨。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餘柏林鄭重的在一角落筆提款,作為今日與洪敏之對策後的結論。

    第二日,餘柏林早早的趕去了內閣。今日不上朝,封蔚慢吞吞的洗漱完畢,聽聞餘柏林昨夜寫了一幅字,便來到書房一觀。

    他看著那一副氣勢逼人,可窺見書寫者當時心境絕不平靜的大字,歪著腦袋想了想,伸手將字一卷,不去兵營,入宮去了。

    封庭看著封蔚順手牽來的字,微笑道:“我記得昨日長青是去了內閣?”

    “然後問了許多洪敏之的事。”封蔚道。

    “長青看來很敬佩文博。”封庭笑道,“我又得一良臣。”

    封蔚虎著臉道:“我可不是來恭喜哥又得一蠢臣的,我是問哥怎麽打消長青向洪敏之看齊的愚蠢想法。”

    封蔚失笑:“哪裏蠢了?”

    “我不希望長青不顧自身。”封蔚埋怨道,“為國報效是很好,可不顧自身安危就過了。”

    “你倒是體貼。”封庭笑道,“你多在他耳邊念叨幾句,他就記住了。”

    “真的?”

    “大概?”

    “哥……”封蔚幽怨臉。

    封庭大笑道:“好了,不逗你了。長青心中有數,不是魯莽之人。長青與文博對話,道,治大國如烹小鮮。這足以窺見他行事準則。再來,有你我護著他,擔憂什麽?”

    封蔚鬆了口氣:“那我就放心了。”

    說罷,他拿起餘柏林的字,就要走。

    封庭打了封蔚搶字的手背一下,道:“既然你都把字拿來了,就別拿回去了,我有用。”

    封蔚一臉為難:“我回去怎麽向長青交代?”

    “照直說啊。有膽子偷字畫,沒膽子說嗎?再說了,你偷的還少嗎?長青什麽時候與你計較過。”

    “這倒是……不過我想這幅字在他心中地位不一般,他可能會埋怨我。”

    “那……你自己看著辦吧。”封庭慢悠悠的將字卷起。

    封蔚撓了撓後腦勺,一臉為難。可他哥要的東西,他又不可能搶回來。

    封庭將字重新攤開,看了看,然後微笑的叫人收起來,送給正在讀書的太子。

    他讓人磨墨,自己提筆,重新把這句話寫了一遍,蓋上私印,然後將這幅字連同一些金銀巾帛作為賞賜,讓內侍送至洪敏之府上。

    封庭有野心,有很大的野心。他的野心,就是成為史書上功勞不可磨滅,堪比堯舜的帝王。為了成就此野心,他當為手中賢臣,創造最為安心的實戰才華的環境。

    洪敏之接到賞賜時並不驚訝。他時常接到賞賜,沒什麽驚喜的。但他攤開卷軸,以為是皇帝賜下的名字名畫時,見著那字跡和文字,他頓時愣住了。

    他忙問道:“尚公公,陛下可還有話給微臣?”

    內侍笑道:“陛下並未有話讓奴婢帶來。”

    洪敏之謝過內侍,自己拿著那一副字,獨坐書房,沉思許久。

    直到洪正德來書房時,洪敏之還在沉思。

    洪正德道:“父親,這幅字可有不對?”

    洪敏之搖搖頭,道:“並無不對。”

    “那父親為何……”

    “隻是感歎罷了。”洪敏之收起字,道,“你叫人把字裝裱起來,掛在書房。”

    “是,父親。”

    洪敏之又道:“你要小心謹慎,看看是否族中還有人仗勢欺人,為非作歹。”

    “兒子知道。”

    洪敏之頓了頓,道:“陛下……是個好皇帝。你要忠心為國,將來匡扶社稷,為君效力。”

    “兒子謹遵父親教誨。”

    洪敏之低頭看著已經卷起的這幅字,雙眼緊閉,眼角滿滿沁出兩滴熱淚。

    ...................................

    餘柏林結束第一天入閣工作,回家之後,到書房,到處找不到自己昨夜所寫那副字。他詢問之後,知道是封蔚拿了,便去隔壁王府一問,封蔚居然留宿兵營,說不回來了。

    餘柏林:“……”

    王府總管幹笑道:“大概王爺有什麽重要的事吧?”

    餘柏林:“……或許吧。”

    總不能是把他的字弄丟了,躲出去了吧?

    字倒是能再寫,但那副字是餘柏林心有所感時所作,現在再寫,就沒那必要了。畢竟也不是什麽非寫不可的東西。

    餘柏林等了封蔚好幾日,到休沐之時,封蔚終於回家。

    看著封蔚縮頭縮腦的樣子,餘柏林頓時無語。難道他真的是因為把自己寫的字弄丟了,才躲出去的?

    “我覺得字寫得好,就去宮裏炫耀,被哥要走了。”封蔚舔著臉諂笑道,“然後給大寶了。我總不能和侄兒搶吧?”

    餘柏林苦笑:“多大點事?你就為這件事去兵營住了幾日?”

    封蔚使勁點頭。

    餘柏林:……好無奈,好頭疼。

    “你跟我說一聲就是了,不過是一幅字,大寶喜歡就給他好了。”餘柏林對大寶小寶都很寵溺,雖然這幅字是他準備掛在房中激勵自己,但大寶要走了,他也不會舍不得。

    至於封蔚亂拿他字畫……也不是第一次了。最開始他還有些生氣,要和封蔚切磋一二。後來就習慣了。反正是自己寫的,封蔚拿出去炫耀,也隻會帶去宮裏,也算是幫他給皇帝陛下刷好感度了。

    “不早說。”封蔚傻眼了,“早知道你不生氣,我就回來了。”

    怪我囉?餘柏林樂了:“你問過我嗎?”

    封蔚開始耍賴,要吃冰,要餘柏林給他畫畫,要餘柏林給他彈琴,要餘柏林陪他下棋還要讓他十個子。

    十個子,虧你說得出口。餘柏林臉都黑了,伸手就把封蔚收拾了一頓。

    結果封蔚提出的諸多要求,就滿足了吃冰一項。

    更悲催的是,他一時悲憤,吃多了,還吃壞了肚子。

    餘柏林叫禦醫的時候,封庭抱著他大兒子小兒子,攜夫人一起,來看望吃壞肚子的封蔚,大肆嘲笑了自己愚蠢的弟弟一番。

    封蔚:qaq哥!你是我親哥!

    封庭:-v-我當然是你親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