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三國

字數:4205   加入書籤

A+A-


    郭彩潔是有野心的。

    黃金獅子基金每年數千萬美金的分紅,還有煤礦胡老板的大手筆投入,讓郭彩潔底氣十足。

    郭彩潔想派出屬於天朝的史詩大片,那種類似《指環王》的史詩魔幻電影。

    郭彩潔一直天真的認為,以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曆史底蘊,不可能拍不出一部好的史詩電影。

    結果,還真是拍不出來。

    …………………………………………

    這些天,郭彩潔吃睡都在文案上,沒日沒夜的修改劇本。

    拍出《指環王》這樣的電影需要的不僅是題材,更需要中國導演對史詩的理解以及故事想要表達的精神思想。

    中國的史詩電影有意無意都像模仿西方魔幻電影的宏大,他們在特效和敘述上努力,在思想表達上卻無限的狹隘,總是想為了文藝而文藝,他們不明白講好一個故事是多麽簡單。

    將《指環王》那中土世界的背景拋開,根本就是一個正義戰勝邪惡簡單的故事,何以能夠做到如此有動人?看電影時不禁為正義每一次勝利而歡呼?!

    現代許多題材卻流行人性化,將反派也塑造得有感情有理想,好像編劇就這麽沉溺於塑造反派當中。

    ………………

    國內電影到底缺乏了什麽?

    缺乏了對人文主義真正的關注。在所有《三國》題材中都在描述人們眼中的英雄。

    所有影視劇中的劉備都很親民。

    可是,在描述他親民的時候劉備還是像領導,中國式的領導,故事劇情往往不是什麽赤壁大戰就是謀士之間的博弈。

    《三國演義》太喜歡描述算計,一旦算計成功就贏,對於故事精神層麵的描述不夠直白透徹。

    另一方麵就是《三國演義》蛋疼的單挑模式,導致戰爭的氣勢大大的消弱,總之,中國人對古代戰爭的描述不夠直白而壯烈。

    更重要的一點是《指環王》能專門為了一場戰爭進行深入的描述,哪怕隻是小小的遭遇戰都拍得很精彩。

    中國電視劇不是沒拍過三國的各種戰鬥,但其描述過於蒼白,隻是想體現武將的勇猛和軍師的謀略,那麽為何而戰呢?

    拍十八路諸侯,你們就老想著描述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

    孫堅在進攻董卓過程中被盟友偷襲後方而流淚要不要渲染?

    袁紹的憤慨宣誓要不要渲染?

    曹操和鮑信追擊董卓時的戰鬥是不是要拍攝到最細致的一麵?

    不僅是描述曹洪讓馬,更要深入曹操對討伐國賊的決心,為光複漢室理想的執念……再到人物失敗後的轉變、黑化……

    ………………

    劉備為了天下蒼生而起兵本是一個符合主旋律的故事,舊版《三國演義》把這一份精神層麵拍得很好,但還是有缺陷。

    劉備由始至終就應該塑造成一個老百姓,他的王者氣質應該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就如同《指環王》的主角弗羅多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霍比特人,但他擁有令所有人都敬佩的勇氣,他決定了所以堅持到底。

    這個故事就如此簡單。

    又或者像人皇阿拉貢一樣磨練自我的意誌,在曆史中原本就有許多劉備起起落落的情節,都沒有被國內影視作品很好的發揮,將劉備的變化呈現出來。

    ………………

    中國人早已經刻板的把劉備定位為一個領導人,無形中已經給主角定下一個高大上的感覺,所以,人們很難在影視劇中感受那種由低層視角散發的王者氣息。

    甚至忘記,這位蜀漢君主的出生之低微,僅僅是一個社會底層織席販履之徒罷了,一個卑微的不能再卑微的小人物。

    ………………

    劉備的皇叔身份,自詡中山靖王之後,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文帝劉啟的兒子,雄韜武略的漢武帝同父異母的兄長。

    這位王爺便是標準的紈絝子弟,想方設法地不幹活,就聽音樂和造小人。

    據說有120個兒子,加上女兒不知道有多少個。

    《史記》給的評價就是:“為人喜好酒色。”

    有120個兒子了不得。為大漢的人口增長,做出了“卓越貢獻”。

    他的兒子們,或許沒有他們的父親這麽厲害,但畢竟都是宗親,一家生個三四個是沒問題的,按這麽計算下去。

    ………………

    “子又生子,無窮潰也”

    ………………

    一百多年後和劉備一個身份的皇叔少說有個把千個。劉皇叔的分量就不言而喻了。

    為什麽劉備給人的印象是愛哭鬼?弗羅多卻是王者?

    就是缺乏這種對於意誌力的描述,與主角能力強弱沒有關係。

    ……………………………………

    《新三國》更有一個尿性。

    許多角色方麵能夠預言未來,對故事發展的傾向過於強大,勝負已經成了宿命。

    《指環王》的故事也是能夠事先知道結局的,可是再一次看的時候仍舊心動不已,因為劇情中能夠給人不定性。

    《雙塔奇謀》中人類一定能守住,可是每次看著人類積極備戰的過程,國王和百姓對未來的絕望,無形間將觀眾帶入了這氛圍當中,令人能夠深深知道如果被破城的後果。

    電影通過燒錢將漫長的戰鬥拍出來,強獸人的兵力其實隻有一萬。

    三國演義動不動就描述幾十萬兵力,可那戰鬥細節都被軍師的謀略和武將的神勇給掩蓋了,卻是不僅僅是對戰爭長鏡頭的拍攝畫麵,更缺乏描述戰爭給百姓、給國家、給世界帶來了什麽……

    ………………

    最後就是故事趣味的設計,《指環王》、《三國演義》都很臉譜化。

    但《指環王》對於人物的描述是細致的,能夠看得到精靈王子、金霹、人皇、弗羅多等人如何從各不相識,逐漸成為生死好友,這其中有大量他們互相嘲諷打鬧的情節,更多的是他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細節。

    除了《三國英雄傳之關公》、《諸葛亮》一些非正式的戲說電視劇外,很少三國作品能夠有對角色生活日常相處到戰場相處細節的描述,往往就是高大上的開戰。

    吳宇森的《赤壁》其實還不錯,還添加了給馬接生這種神奇的故事。

    但是,曹操看足球和趙薇、甘興這些角色就太接地氣了,硬把史詩大作拍得代入了現代的感覺。

    這就是大寫的尷尬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