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席君買

字數:271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懶散初唐 !

    “這個席君買真是了不得,看捷報上對他的描述,幾乎是第二個薛仁貴了,看來我大唐也是人才濟濟,有這樣的虎將相助,朕何愁天下不平?”李世民看著手中的捷報,當下也是仰天大笑道,花白的胡子也是翹的老高,與前幾天那副怒不可遏的樣子截然不同。

    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看到李世民高興的樣子,一個個也都露出舒心的表情,一方麵是不用擔心承受李世民的怒火,另一方麵也是在為這次的大捷感到高興,而且據說那個席君買等人率兵殺進吐蕃境內,甚至想要活捉鬆讚幹布,估計等到這一役後,哪怕吐蕃不滅,日後也不敢再挑釁大唐的威嚴。

    李休同樣也在殿內,現在他的心中也頗為不平靜,因為他沒想到平定這次吐蕃之亂的關鍵人物竟然是席君買,甚至如果不是這次的事,他幾乎都忘了大唐還有這麽一個傳奇的人物。

    席君買在曆史上不如薛仁貴等人有名,曆史上對他的記載也不多,無非也就是說他善使槍棒,弓馬嫻熟,能開六石強弓,除此之外連生卒年月都不詳,甚至記載的關於他的戰線也隻有一件,但也正是這件戰線,就足以讓他名留青史。

    在原來的曆史上,席君買同樣也是個小小的果毅都尉,當時吐穀渾也已經歸附大唐,所以大唐開始在吐穀渾駐軍,而席君買就是其中之一,隻不過當時吐穀渾位於大唐和吐蕃之間,哪怕是歸附了大唐,國內依然有不少人與吐蕃眉來眼去。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吐穀渾的宰相宣王忽然發起叛亂,甚至想要挾持吐穀渾王投靠吐蕃,這時席君買率手下一百二十騎,竟然一舉大破宣王的上萬大軍,甚至還親自斬殺宣王兄弟三人,此一戰使得吐穀渾的叛亂立刻平息下來,而席君買也憑借著百騎破萬軍名垂青史。

    不過曆史上對席君買的記載也隻有這麽一件,甚至這一戰後,連朝廷如何獎賞都沒有記載,這就有些奇怪了,所以後來有人猜測,席君買雖然立下了奇功,但可能是擅自出兵,畢竟他隻是個小小的果毅都尉,上麵還有一個校尉壓著,而擅自出兵可是軍中的大忌,所以他雖然立下大功,但並沒有得到太大的獎賞,史書上也隻是一筆帶過,對他也沒有太多的描述。

    現在隨著李休的穿越,吐穀渾並沒有像原來曆史上歸附大唐,而是直接被侯君集和程咬金用天花給滅了,吐穀渾境內的百姓十不存一,徹底的被大唐給吞並了,如此一來,席君買自然也沒辦法像原來曆史上那樣平定叛亂。

    不過也正應了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席君買雖然沒能像曆史上那樣平定吐穀渾之亂,但畢竟不是普通人,在這次吐蕃入侵大唐時,他也再一次大放異彩,同樣以一百多騎鑿穿了吐蕃數萬人的大軍,雖然這也有其它唐軍牽製的功勞,但他的表現也依然十分的驚豔,甚至足以與上次薛仁貴在高句麗的表現相比。

    想到上麵這些,李休也不由得心中高興,一方麵是為大唐出現這樣的猛將而高興,另一方麵則是為自己改變曆史後,並沒有埋沒了席君買這員名將而高興,可惜現在席君買追殺鬆讚幹布進到吐蕃,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來,否則一定要親眼見一見他!

    吐蕃犯邊這麽大的事情就這麽解決了,李世民在高興過後,也立刻派人去鬆州那邊準備犒賞三軍,特別是席君買這個功臣,更是一定要宣進京親自獎賞一番。

    更讓李世民感到高興的是,吐蕃這次慘敗而回,甚至現在大唐的軍隊都已經殺進吐蕃,邊界自然再也沒有了威脅,如此一來,他也可以放心的去泰山封禪了,至於善後的事也不需要他親自處理,頂多派個大臣前去,如果能抓住鬆讚幹布自然最好,如果抓不住,那就狠狠的敲吐蕃一筆,至少讓他們數年內都緩不過氣來。

    今天李世民召集群臣過來,一方麵是通報吐蕃大敗的消息,另一方麵也是繼續商議去泰山封禪的事宜,雖然因為吐蕃犯邊的事耽誤了幾天,不過倒也沒什麽關係,而且這次大勝也給泰山封禪起了一個好兆頭,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李世民的信心。

    三天之後,李世民終於率領著文武百官離開了長安,李承乾做為監國坐鎮長安,不過李世民雖然離開了長安,但各地送來的奏折大部分還是要送到他手中處理,畢竟李承乾隻是太子,有些事情也無權做主,另外這幾年李承乾也鬧的太過分,李世民對他的信任也再次減小了許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也不知道李世民是怎麽想的,竟然把李泰也帶在身邊,看樣子是打算讓他隨自己一同去泰山封禪,對外的解釋是李泰的封地本來就在山東,泰山也在李泰的封地之內,所以這次由他陪同也是應該的。

    不過李休卻知道根本不是那麽回事,恐怕李世民是知道讓李承乾擔心監國後,李泰肯定會心中不快,所以才帶李泰一起去泰山,這樣一來,兩個兒子都得到了好處,至少表麵上看起來,李世民這個父親的倒是不偏不依。

    但是李世民卻忘了,他不是個普通的父親,而是一個帝王,這種做法非但不會讓兩個兒子感到公平,反而隻會加深李承乾和李泰之間的裂痕,特別是李泰,封禪這種事意義重大,李世民如果帶上李承乾倒也沒什麽,可是現在卻隻帶了李泰,隻會讓李泰產生更大的妄想,堅定他奪取太子之位的信心。

    一想到上麵這些,李休也不由得歎了口氣,雖然他明知道李世民的做法實屬不智,但卻沒辦法勸說,因為李世民也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個李世民了,特別是隨著長孫皇後去世後,李世民對別人的勸說也越來越聽不進去,所以李休和長孫無忌也都學會了在說話時保留幾分,現在李休更是退出朝堂,除了李承乾和原因外,也和李世民有著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