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性格問題

字數:4557   加入書籤

A+A-




    左千戶根本都沒勸人離開,正在排隊的人群呼啦一下給朱桂他們讓開了位置,甚至有幾位,直接端起碗來稀裏嘩啦的一陣猛刨,不到半分鍾就把那海碗的鹵煮吞了進去。

    海碗是真正的大碗,並不是後世那種小碗。在這時代,一碗裝半斤下水,半斤湯水是常態。

    這時代的人很能吃的。就這一斤,十六兩的一碗,也還要就飯,否則是吃不飽的。

    可想而知,這麽十六兩的食物吞入腹中,隻為了給朱桂一行人騰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一個人表示不滿,可見他門是多麽想看朱桂他們吃啊!

    所以,讓位子,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讓他們出去,這就不樂意了。

    “咱還沒吃飽,就這兒站著吃,還不行嗎?”

    想親眼看,親口說的老少爺們,便弄出了這麽個“站票”。

    可不是“站票”嗎?到了這會兒,吃已經不那麽重要了,重要的是“看”啊!

    朱標不知道他們的心態,還真把他們當成了道德高尚之輩了。隻見他一邊往前走一邊非常不好意思的衝大家拱手,張嘴就是補償:“不好意思,給大家帶來麻煩了,為了表示我的歉意,也算是我第一次見到諸位父老鄉親們的一點心意,今天大家的鹵煮算我頭上,大家千萬不要客氣。”

    嗯?

    怎麽個意思?這個地主要請客?

    這兒是南疆。奴隸沒吃的,任奴隸主賞,見的多了。可是地主請大家夥兒吃飯,這還是頭一遭……這是答應呢還是不答應呢?

    同時他們也想到了同一個問題:地主老爺要請客了。你們到底是讓我們吃,還是不讓呢?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的落在了廚娘的身上。

    外這一下廚娘直接愣住了,和吃鹵煮的老少爺們們遇到的問題一樣,這兒是南疆,不給吃的,見了多了。這請他們吃,可能嗎……

    問題是他們有這麽多的錢嗎?

    不是廚娘看不上朱桂他們。廚娘也不是那種以為皇帝就是使金鋤頭,天天吃蔥油餅,沒見識的鄉下村婦。

    能在這時代置辦這麽一份產業,沒點兒見識,也置辦不起來。

    但是問題是這買鹵煮,王府規定隻許用新錢。他們真有?他們舍得?

    廚娘看向左千戶。她與左千戶熟,至少左千戶常常帶人來照顧她的生意。

    左千戶看向朱桂。他也不知怎麽辦了。

    答應?不和規矩。不答應?太子又開了口。

    朱桂……朱桂當然點頭答應了。

    多好的宣傳啊!為什麽不答應?

    目前吃鹵煮的隻不過是在忠義城工作的下層百姓與士兵。富人們一時間還沒有接受。

    這可不行。真正有錢的富人不消費。朱桂的新錢什麽時候才可以流通?

    暗能的采集,大頭絕對在這上麵。

    見朱桂沒意見。左千戶自然不會驅趕他們。所以這就形成了有趣的一麵:太子一行坐著吃。百姓們站著看。

    對了,還一人捧一大海碗的鹵煮。說他們吃吧?他們也吃,嘴巴上叼著,就是不咽,一雙眼睛直勾勾盯著他們看。

    “你們幹什麽?不吃都出去!”

    這尷尬的場麵讓廚娘發了火。

    “有人請,你們也不吃。不想吃,就別吃了!”

    “熱,太燙了。”有人解釋。

    “燙?不吃就不燙了!”廚娘上去欲奪碗。

    “別!別啊!吃,我吃!”

    好好的肉食,過去一輩子也不一定吃的上的肉食,被奪,不讓吃。哪個會幹?

    即便是燙,也立即埋頭唏啦忽嚕的吞著。燙的嘴唇發紅,也沒人停下。

    趁著這個機會李景隆他們也吃了。他們是朱標的品味員。

    而李景隆一吃……

    “吃嘍!吃嘍!他們吃嘍!”

    好家夥!千夫所指啊,這是。

    李景隆都沒看明白:他們明明在理頭吃,為什麽還可以看到自己吃?

    問題很簡單。看著是埋頭,但是人家的眼角餘光就沒離開過他們。所以他一吃,便被人看到了。

    而太子直接不厚道的笑了--喜聞樂見啊!

    “對不住!要不,貴客進屋?”

    見到這麽一幕,廚娘哪兒還能讓他們在大廳吃。這麽多人看著,雖說沒有一千人,但是幾十號人還是有的。

    這麽多人盯著看,還怎麽吃。

    所以廚娘隻能把自己住的後屋收拾一下,請朱桂他們去裏麵,全主單間使了。而外麵的人已經看到了有錢人也吃了。他們也滿足了,自然不會跟進去。

    當然,他們也進去不了。左千戶的人雖然是微服,但身上也是帶刀的。幾個士兵把胯下的刀一亮,哪個敢進?

    “咱們楚王也是的,也不管一管,什麽人都讓帶兵器?”

    有那站的靠後,沒看到的,不免有些不滿。

    “怎麽?不讓帶刀?不怕被越人抹了?”

    有不滿的,便有反駁他的。

    “我覺得可以帶刀很好。”

    “你覺得?你買的起嗎?”那人抬杠起來。

    ……

    外麵的聲音傳到裏麵,朱標不由道:“老十三,你讓他們帶刀?”

    朱標從小受的教育,就是馬放南山,刀槍歸庫,方是太平盛世。

    如果說秦始皇還讓他們認可的一件事,便是收天下刀兵了。

    如果可以,他們甚至連把菜刀都不給老百姓留。在他們看來,沒有武器,這天下便萬世一表了。

    “大哥,這裏是南疆。咱們不讓咱們的人帶刀,隻會讓越人殺了。”

    對著朱標,朱桂沒有說什麽大道理。也不必說任何的大道理。道理這東西是說給沒有利益人說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是王爺。不談利益,“講道理”?到底講的人是白癡,還是聽的人很“天真”?

    “說到越人。老十三,越人這邊的局麵可不太好。”朱標聽了,也沒說什麽。畢竟這時候的大明還是走的“老朱”路線。打了我,就要打回去。

    至於什麽“量中華之物力,結友邦之歡心”。太子要是敢說,老朱就敢死了去揍他信不信?

    別人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標是信的。

    而朱桂給他的感覺,也是老朱一樣,揍。

    所以給百姓挎刀,自己這個十三弟,絕對做的出來。

    在這件事上,太子也說不上話。因為老朱也這樣。

    而且是像大宋一樣的慫,慫著活下來。還是老朱學漢朝,不服就幹。這其實是性格問題,無所謂對錯。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