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字數:5276 加入書籤
到底算個好消息,若是生了一個兒子,至少能有個盼頭。
隻是趙怡書,大抵也就隻能這樣了。
易公子原來也是國子監的學生,家世好,讀書也不差,算是前途遠大。加上易侍郎和趙尚書關係好,趙怡書這才嫁入易家。先前以為是個好婚事,如今卻是如此。
就算礙著趙尚書的關係,易家不會待趙怡書差了,但丈夫不喜,又能有什麽辦法?趙怡書終究隻是嫁過來的,能比得過自家兒子?
趙怡書是個心氣高的,嫁人之前一帆風順眾人捧著愛著,雖然遇到這種事情,也是舍不下臉來,去討好丈夫。
趙二夫人也是幾次勸說,都沒什麽效果。
趙怡畫那邊因為怕自己這邊的幸福然姐姐礙眼,隻能暫且避著了,不過每日仍然是為姐姐的事情傷感不已。
趙怡畫和沈重山感情不錯,沈重山見妻子為姐姐的事情傷神,他不知怎麽勸人,記得妻子和林正的夫人關係不錯,就和林正說了,趙容也就過來開導了幾次。
隻是這事情最終還是要看趙怡書和那易公子的,旁人插不了手。
過了元宵,路王和宜王都回封地,沒了這兩個,京城到底平靜了不少。
路王似乎每次回來,太子身體都會不好,禦醫的說法是,冬日太冷,容易寒氣入體,這才時常病倒。不過總有些傳聞,是路王與太子不和,見麵總有爭執。
皇長孫算是徹底出現在眾人眼前了,跟在太子身後,如同小尾巴一樣,但事實上代表的是繼承人。
東宮有自己的班底,太子亦有幕僚,事實上昭慶帝不理事,太子病弱管事的時間少,並不代表沒有權利。
估計太子也是希望兒子能夠盡快成長,這才讓兒子早早出來接觸事務吧。
隻可惜,昭慶帝很是不喜。
雖然沒下過令,但也是對長孫說過,他應當重孝道,為父親解衣奉藥,不要讓父親操勞。先前皇長孫對太子可是每每親身嚐藥,得過他的誇獎的!隻不過幾年,昭慶帝就變了一張臉,無非也是不願意皇長孫也攙和進儲位之爭。
這種態度就讓人生疑了。
朝堂之上揣測聖意的人從來不少,就有不少朝臣覺得,昭慶帝是不是有意傳位給路王,不願傳給長孫。
路王雖然為人傲慢,很多人不喜,但隻要皇帝喜歡就夠了,他也是嫡子。若是太子死了,昭慶帝屬意他為儲君,倒也正常。
所以啊,京城的風平浪靜永遠隻能停留在表麵。
不過這些事情,暫時和林正沒什麽關係,他在翰林院過日子。字典的工作,在翰林院進展順利,翰林院人多書多學問多,雖然每次定改都會吵幾天,但是動作很快。
雖然字典的主意是林正出的,但是主要做事的卻是沈嘉文幾個沈家之人。
他們多是在翰林院人脈最廣的。
沈嘉文想要讓這本字典能夠大大的出名,所以找上了沈閣老。沈閣老見了字典的編纂方法,知道其有利於教化,對這件事情也是很支持。
不知不覺字典的的工作就進行過半,修訂也許會花掉更長的時間,但是兩年之內大約能完稿,趕一趕半年就能有初稿。
=============================分隔線=============================
京城的這個冬天很冷,然而有個地方更冷。
怒江大水,十多萬難民一路逃荒,眼見就要到了京城,被攔下來了。
京城旁邊有個地方叫做黃楊縣,縣城人口少,但是地方算是大的,被朝廷征用,作為安置難民之所。
十多萬難民吃吃喝喝,一天兩天尚且能支撐,但若是十天半個月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大夏朝廷雖然不是國庫空虛,但是也拿不出這麽一大筆來。
閣老方平郡,戶部尚書,從鄰近的州縣調來了大部分糧食,每日黃楊縣會開八十個粥棚,到點就供應稀粥。 森多稀少,八十個粥棚聽上去很多,實際上分到十多萬難民身上就完全不夠了。
每日為了搶那一點點能夠果腹的稀粥,難民之間你爭我奪,完全是生死之鬥。
朝廷調來了軍隊鎮守在黃楊縣,人數不多,隻有七千餘人,但都裝備精良。他們鎮守的目的是什麽呢?就是不讓這些難民跑到京城。
對於難民之間的爭鬥,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因為不準出去,黃楊縣被這麽一鬧,街道上到處都是糞臭屍臭。每日死去的難民不少,屍體掩埋不及時。
難民們逃過了最可能引發瘟疫的時候,但是卻沒逃過現在。
不可避免的,疫病開始出現。
這下子更有理由圈住難民了,就算是京城的百姓知道了,也都不會說是陛下太過殘忍,隻會說決策英明,沒讓疫情擴散。
為表示重視,昭慶帝下旨,派來了禦醫,又送來了大量的藥材食物到黃楊縣。
每日死於疾病和饑餓的難民還是不知多少。
黃楊縣像是被隔離了,京城過年是煙火人間,它這裏沒有,即使是在除夕到處也都是哭啼之聲。
沒有人願意等死。
起先難民中就有幾個有見識的人,知道朝廷所謂的賑災,集中放糧,不過是緩兵之計,能拖一時算一時。
最早的時候,粥棚可是三百多個,日夜不斷的熬粥發粥,後麵粥棚慢慢減少,發粥的時間也是固定了。
但是隻要有粥棚存在,那些難民眼睛隻會盯著粥棚,他們寧願去搶粥,也不願去造反的,粥棚就在眼前,而造反先要通過外麵的軍隊。
朝廷第一時間將難民中身強體壯之人給招入軍隊,剩下的多半是老弱病殘。
過年前,科舉舞弊鬧事的那些學子都已經被放出。
在牢獄之中待了幾個月,有不少人腿都生了毛病,寒風一起,腿就凍得直打哆嗦,根本走不了路。
袁弘義也是這樣,他讓家仆推著糧車,自己坐在馬車裏麵,車廂內有暖爐,他有些女氣的把暖爐放在腿上,手也是緊貼著那小暖爐。
過年的時候,京城中有些富戶為了彰顯自己仁德,又或者是祈福,都會進行施粥的事情。這次大水,難民都湧到了京城邊上,所以有些富戶就會直接把糧食托給負責賑災的官府。
朝廷對此樂見其成。
袁弘義這次也是過來贈送糧食的,到了黃楊縣,他們進不去裏麵,外麵的巡兵臉上蒙著白布把他們攔下來。
看到袁弘義的架勢,他們都知道這是送糧的,指了指旁邊一個小屋子道:“送了糧先到這裏麵登記一番,切莫走到難民之中,不說疫病,那些難民見了糧食都是兩眼放光,如同餓狼一般的。”
袁弘義下了車,對那巡兵一拱手,道:“多謝告知,家有些餘糧,我娘聽說這邊難民食不果腹,也是慈悲心讓我送些糧食過來,略盡綿力而已。”
巡兵們見他一副書生打扮,雖然看上去瘦弱蒼白,但又幾分氣度,都不敢怠慢,立馬有個人要帶袁弘義過去。
袁弘義點點頭,囑咐了一下兩個家丁,就進了那件屋子。
隻是個登記的小屋,糧食放進來清點一下,馬上就運出去。
袁弘義走進來,發現裏麵點著火爐,很是暖和。
他眼光一寒,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正是如此嗎?昭慶帝昏庸無能,且如此殘忍,要將這些難民活生生的困死在這裏。
登記的是個小吏,身材勻稱,麵有油光,正在小心的奉承一個前來登記的人。
袁弘義之看到那人的背後,看身材很是高大,衣著也是普通,不知道是哪裏人
“大人,要送上五百石的糧食?”那小吏問道。
那人點點頭:“就在外麵,因為比較多就不太抬進來了。”
“大人真是有心,我替這些難民多謝大人的恩德。”
“是我母親慈悲,她也曾做過災民,知道災民的苦楚,所以讓我多多帶糧過來。”
“那我替難民謝謝老夫人的慈悲。”
和袁弘義先前的說辭一樣。
聽得這言,袁弘義頗想冷笑,倒不是什麽母親仁慈的緣故。他隻是見這小吏活得滋潤,看樣子也是油滑人物,就在心裏道:這小吏恐怕是替自己感謝的吧,這送糧的人多,也不知肥了這些小吏多少肚子。
送糧的人不是個話多了,但可能有些身份,那小吏語氣異常恭敬,那人也是淡淡的,隻問了些災民的情況,就轉身要離開。
見了那人的麵貌,袁弘義一愣。
居然是他!(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