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平戶町

字數:3282   加入書籤

A+A-


    a152位麵,公元1560年5月1日,日本平戶町。

    嫦娥掃描後說道:“我們可以停留10天,我們位麵將過去四天。”

    當雅典娜位麵在如火如荼開展各項大運動,對內改革,對外收回各項主權的時候,引起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程啟,開始了又一次的位麵旅行。

    程啟在雅典娜位麵的一係列動作引發了時空能量的動蕩,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但動蕩的激烈仍然超出了他的想像,為了補充那虛無縹緲卻實實在在威脅著他的時空能量,心虛的程啟火燒火燎地出發了。

    托遊戲公司出品的各款日本戰國遊戲的福,曾經的宅男程啟也多少了解一些日本戰國的曆史,記住了那麽幾個人名,比如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猴子木下秀吉。

    除此之外,程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遊戲中火槍的大量運用,這讓程啟深深疑惑:按時間來算,1560年大約是明朝中後期,這相當於中國縣級甚至是村鎮級別的戰鬥就大量使用熱兵器了?

    是也好,不是也好,確定了位麵的時間和到達的地點,程啟就第一時間讓雅典娜位麵的供銷社多準備了一些交易物品。

    程啟原來讓各個供銷社就地準備了一些各種中國常規出口的物資,比如生絲、瓷器和布匹等。現在根據這個位麵的實際情況,再加上了逐步淘汰下來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步槍和子彈。

    在程啟樸素的想法裏,這些步槍和子彈在1875年再怎麽落後,也應該比1560年的要強吧。

    事實毫不留情地潑了程啟一桶冰水。原來清軍裝備有大量的鳥槍,還真不見得比1560年的火槍威力強哪裏去了。

    還能說什麽呢?想發火都不知道該向著誰。程啟命令將那些破爛全部報廢,不要占用倉庫的位置,浪費了地!

    不過好歹也還有5萬多挺還過得去的火槍,各種大炮有幾百門。巨大而威力有限的岸防炮也有上百門,這是從全國各個港口拆下來的。程啟決定能賣就賣掉,不能就回爐算了,也算是發揮餘熱了。

    生絲和瓷器雖然在雅典娜位麵銷售價格也很高,但作為第一手的收購商,這成本還是很低的。比如生絲,賣給外國人要2、300兩銀子一擔,在農戶處收購就隻需50兩銀子左右,而在這裏,據嫦娥的資料至少要賣到500兩銀子以上。

    打好了主意的程啟邁步進入平戶町,平戶町的熱鬧程度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不僅車水馬龍,裏麵有很多西洋人活動,有大宗交易的市場,海邊更有一個海港,停靠著幾十上百條帆船。

    程啟是不知道,在德川幕府閉關鎖國之前,這裏就是日本主要的國際貿易港口,現在尤其多葡萄牙商人來這裏貿易。

    程啟悄然換上明朝的秀才服裝,頭戴四方平定巾,身穿玉色衫,腳蹬黑色短靴,手拿一把桃花折扇。折扇搖搖,好個年少風流秀才公!

    程啟自覺打扮沒有不妥,徑自在町裏尋找大商家。在嫦娥的指點下,程啟很快就找了個門店看起來很大的商戶。

    一進門,就聽到熟悉的漢語:“歡迎,不知秀才公有何見教?”

    喲,竟然說漢語,程啟吃了一驚。

    看到秀才公的驚訝,迎上來的小二解釋了一番。原來這商家是明國人所開,夥計也大半都是明國人,隻有少量是倭人。這一看秀才打扮的人進來,自然就用官話招呼了。

    程啟收起折扇,意味深長地“哦”了一聲。都說明朝的倭寇之亂大部分都是明朝人自己引起的,現在看來,未必沒有道理呢。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交易點什麽。程啟說道:“我這帶了一船的貨,有上好生絲千擔、萬匹絲綢、上等的瓷器還有一些火器,你們這價格如何?吃不吃得下這許多?”

    按嫦娥的評估,生絲大約5、600兩銀子一擔,絲綢大約5、60兩銀子一匹,火槍大約70兩一挺,大炮5000兩以上一門。瓷器的價格比較羅嗦,看大小、質地和花紋,價格可以差別極大。程啟懶得麻煩,除大量供應10兩白銀一隻的碗、碟外,就隻賣60頭成套的琺琅瓷餐具,估價白銀2000兩。

    不說火槍和大炮,光是程啟口中生絲和絲綢的數量,就要價值100萬兩銀子以上,不折不扣的大買賣。

    小二不敢做主,殷勤上茶,請程啟稍坐,一邊讓人趕緊請掌櫃的出來。

    掌櫃很快就出來,一個長著山羊胡子的中年人,自稱姓張,原來是大明寧波人,因大明禁海,無處討生活,隻好下海隨了人來到日本,“混口飯吃”。

    張掌櫃說道:“不知貴客光臨,有失遠迎,請恕罪。剛才聽小二說,貴客有不少上好生絲、絲綢還有瓷器?如果質量好的話,價格好說。不知道能不能看看樣品呢?”

    程啟稍稍愣了一下,問道:“是要送到這裏看呢,還是到船上看?”

    張掌櫃暗生警惕,雙手捋了捋胡子,說道:“還是送到這裏比較方便,不知可好?”

    程啟微笑道:“當然,稍等,我這就叫人去來。”

    程啟起身,拱拱手,出門直奔港口而去。

    在悄無聲息間,一艘巨大的福船出現並停靠在港口,誰也不知道這麽大一艘船是怎麽進來的。它一出現就弄得水波震蕩,晃動地其它的船搖擺不停,船上的水手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程啟從容登船。看著甲板上列好隊迎接自己,雖然對發生的事情還是很茫然,但明確知道自己要聽皇帝命令的太監,程啟覺得自己終於明白了一件事。

    為什麽曆朝皇帝幾乎都會任用太監、信任太監?很簡單,皇帝有很多無法叫別人去做的事情,需要這些身體不全的人去做。

    比如現在,這些太監對皇帝惟命是從,招之則來揮之則去,從紫禁城而來,做完事回紫禁城而去,悄無聲息,信息隔絕,誰也不知道。要是找一個外麵的大臣,不說大臣願不願意做,做了後怎麽封口就是個大問題。總不成做一件事就殺一個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