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越南

字數:3068   加入書籤

A+A-


    不管開心或是不開心,王順廷帶著50000匹美麗的布離開了供銷社,隻對白斯文說了一句:“買布的價款請從我的銀行賬戶裏扣。”

    這不是王順廷鬧意見,這是應白斯文的請求說的。白斯文說這就可以了,王順廷自然也不會自找麻煩。管他白斯文和銀行怎麽撕扯呢,反正王順廷是不會再去動那銀行賬戶裏的錢了。

    第二天,王順廷帶著自己的商隊出發了,他憧憬著自己的貨物能在俄國賣個好價錢。或許有意,或許無意,王順廷把官府嚴禁高利貸的事情置之腦後,就交給其他掌櫃的去處理吧,王順廷有自己的差事要做。

    庫倫地區在黃遵憲率領的建設兵團的建設下,雖然社會各方麵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平和,至少沒有發生什麽衝突。

    而在遙遠的南邊,中華帝國的南方邊陲,老將馮子材率領著一個軍一萬多人,從廣西浩浩蕩蕩開進了越南。

    話說馮子材也是個傳奇人物。在嫦娥位麵的曆史中,馮子材在1865年任廣西提督。這一做廣西提督就是18年,直到1883年因為官場腐敗而告病還鄉,暫時結束了多年的提督生涯。

    事情也巧,這馮子材剛告病還鄉,同年十二月,法國就挑起中法戰爭,和中國軍隊在越南大打出手。於是稱病告退的馮子材立刻被請再次出山,抗擊法軍。在1885年,馮子材更以以68歲之軀,精心策劃,親身指揮,創造了震驚時世的鎮南關諒山大捷。

    鎮南關大捷打死法軍千餘人,是當時清政府對外戰爭中難能可貴的一次勝利。這次大捷不光扭轉了戰爭形勢,更迫使挑起戰爭的法國茹費理內閣倒台。

    至於後來在外交中,清政府把戰場上得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又送了出去,那就是另外的一個故事了。

    在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已經77歲的馮子材又率軍北援,再次立下赫赫戰功。

    雖然這都是嫦娥位麵的事情,和雅典娜位麵的馮子材並沒有什麽關係,但這一對全國的軍隊進行集訓、整編,這馮子材作為名人後補,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嫦娥的培養名單。

    當程啟決定“恢複越南秩序”的時候,他理所當然地把率軍大將選了馮子材,再自然不過了。

    雖然,按照嫦娥的標準馮子材屬於已經過氣的人物,並沒有什麽培養的價值,但是程啟就是這麽任性,非要用這個老將。對位麵戰艦來說,天大地大擁有所有者權限的人最大,嫦娥自然不會對程啟的決定由什麽意見。

    再說了,這現在的雅典娜位麵,在雅典娜的指揮之下,中華帝國的軍隊分分鍾吊打敵軍,誰率領軍隊又有什麽所謂呢?

    程啟能夠打出“恢複越南秩序”的理由,主要是因為越南自公元10世紀以來就一直都是中央王朝的藩屬國,就連國名“越南”都是由中國皇帝賜予的。

    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朝。次年阮福映遣使到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當時的嘉慶皇帝最終下賜國號“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

    這充分說明越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法國在1874年將越南政府打趴下了,要和越南政府簽訂條約,也繞不過中國去。

    在嫦娥位麵的曆史中,法國人終究是把越南從清政府手裏挖了出去,不過中間過程如何。

    程啟既然來到了雅典娜位麵,自然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把試圖殖民越南的法國人趕走是唯一的可選項。

    當然了,趕走了法國人後,程啟對越南的將來也是很有想法的。為啥?這裏是中南半島啊,這裏有四時不謝之花,終年飄香之果啊。最重要的是,這裏河流密布,到處都是肥沃的衝積平原、三角洲,而且水熱充沛,種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

    要說程啟對越南有什麽想法也未免太小看他了,他是對整個中南半島有想法!可不是嘛,越南的秩序需要恢複,難道老撾、柬埔寨和泰國的秩序就不需要恢複?難道柔佛的秩序就不需要恢複?

    雖然這些地方都有外國勢力在殖民,但一方麵這裏的國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藩屬國,另一方麵,既然已經被萬國宣戰,程啟也不介意打打那些驕橫的歐洲國家的臉。程啟很希望能借此讓那些歐洲人明白,在這個地球上任何人的說話聲都不能比他程啟的響亮。

    馮子材帶著大軍一頭紮進了越南,卻在越南北部,和廣西交界的北圻的山區聽了下來。馮子材要去見一個人,老熟人。

    在程啟開戰軍隊整編任務之前,馮子材在廣西已經做了10年的廣西提督,和活躍在越南北圻的黑旗軍的首領劉永福那是老交情了。

    劉永福本是中國廣西人,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他也扯起了一麵義旗,但他並不像太平軍那些領袖有政治理想,純屬活不下去就反了他娘的。

    太平天國失敗後,清政府逐漸恢複各地秩序,劉永福在中國無法立足,就率領他的殘部逃到越南,在中越邊境北圻西北部山區一帶屯墾,儼然割地為王的模樣。

    劉永福帶到越南的部下越有2000人,因使用黑顏色的旗幟,越南人因此稱他們為黑旗軍。

    這個時候的越南可是把中國人當作天朝人,對劉永福的占山為王的行為是既無力驅逐,也不敢驅逐,隻好和時任廣西提督的馮子材進行溝通,希望能夠天朝上國的大軍能夠約束這個山大王。當然了,剿滅了就最好。

    實在地說,馮子材也動過收拾掉劉永福的念頭,不過,就當時那個情況,馮子材一沒錢,二飽受無能同僚的掣肘,能保證廣西不出亂子就不錯了,哪裏有餘力處理遠在越南的劉永福?

    不能剿滅那就撫唄,馮子材派出了手下和劉永福有多次的往來溝通,一來二去的,兩人也算是有些交情。(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