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傳奇隕落,生前身後
字數:4766 加入書籤
“biu~beng!……”這仿佛是一個信號,一道銀光劃過夜空,緊接著無數光芒隨後而上,刹那間綻放出朵朵煙花,七彩斑斕,把繁星的光芒都壓了下去。
這是跨世紀的一天,“咚~咚~咚~”廣場上的大鍾樓敲響了厚重的大鍾,一旁佇立的銀幕上正直播著聯邦主席的新年賀詞。
3000年,蘇葉穿越來的時候是2053年1月,那年他十八歲,而今不知不覺他在這個世界生活了四十七年,他的兩鬢已經染上霜白,眉角刻了皺紋,而那雙眼睛,卻愈發的深邃,這個老男人如同一壺酒,時間越久越醇厚。在這個大年夜裏,他靜靜地坐在陽台上,什麽也沒做,隻是看著這四散的焰火,從蓄勢到綻放最後歸於夜色。煙花的美就在於這裏,它把自己的一生都濃縮在一瞬,霎時生轉眼死。
天又下起了雪,慢慢的大規模的煙花已經落幕,隻有零星的煙花時不時綻放在天際,蘇葉裹了裹大棉衣,呼出的白氣朦朧了他的眼睛,他又想起那穿越來的第一年,窗外也是放著煙花下著雪,而他在熬夜碼字。他在這個世界生活了這麽多年,越來越覺得自己孤獨,是那種靈魂上的孤獨,他覺得自己是一個遊子,回不去家鄉的遊子。而在這裏他找不到一個老鄉,怎麽不感到孤獨呢?自己心裏壓著這個大秘密,縱使書賣得再火,獲得了再重量級的獎項,俘虜了再多的粉絲,他也是不滿足的,就像是那句話“盲從千萬嫌少,知己一人難求”,他把他的那個世界寫成了書,希望有人能看懂,可惜終究沒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年新氣象,按照慣例人們都會總結過去展望未來,而這一年更特別,是新世紀開始,有不少人翻遍記錄和資料,對過去這一個世紀做了一個總結和評價。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時代傳媒發行了一個特輯《百年人物》,裏麵列了一個百年最具影響力人物排名,五個人並列第一,他們是當年促成世界聯邦的五國首腦,當年的這一行動不光是世紀性的,影響力應當貫穿今後整個人類曆史,他們五位並列第一的確當之無愧。
位列第六的是一名大科學家,他成功研發了星球基地、改良了宇宙飛船的推進器、發現並成功應用推廣了新能源……這三個成就,使得人類向征服宇宙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第七還是一名科學家,他掀起了機器人革命,推動了數字化進程,直接的影響了全人類的生活。
為什麽要提這本雜誌呢?因為蘇葉的名字也被收錄在內。為什麽要提這幾位大人物呢?因為排名第八的,就是蘇葉。可能有人對於這個排名不服,認為隻是一個寫書的,他做了什麽?憑什麽跟這些偉人並列啊?其實,文化的影響力一直是潛移默化並且恐怖的,文化,無聲無息的影響一個人的三觀,影響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它的影響或許不及政治那麽直接,不及科技那麽進步性,但那種潤物細無聲,卻是難以抵擋的。當你從小到大都是看這個人的書,學習這個人的文章,體會裏麵的道理,那麽這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牽著你的心。可以再舉例一個人——孔子,他的地位在中華文化中獨尊,這種獨尊有局限性和特殊性,由當時的□□麵所決定,無法複製出這樣的一個人,他的言行為統治者鞏固統治提供了幫助,也影響了每一個中華兒女,所以造就了他的地位。而現在,政治不需要蘇葉服務,蘇葉的書也不是專門的教化,但人們一天比一天熱衷於精神上的追求,蘇葉能有這樣的影響力不足為奇,畢竟他有著整一個世界的文化作為後盾。
在這個新春,蘇葉的名字再一次登上了許多媒體平台,又掀起一股粉絲狂潮。
自從他出版《那個我們所不知道的世界》係列後就仿佛洗淨鉛華一般,很少出現在大眾視線中,隻有在新書發行或者是斬獲大獎的時候,人們才會聽見和看見他的名字。蘇葉如此的低調,如今一朝被人翻出,人們才驚訝的發現,原來蘇葉不但是個大文豪,還是個大富豪,他憑著自己的一己之力,締造了一個文化帝國,能夠通過一本本書為核心,構成龐大的產業鏈,不敢說後無來者,至少前無古人是肯定的。
媒體上風風火火的炒作中,而事件的核心蘇葉卻仿佛個局外人,這些事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飛機在雲端穿梭,蘇葉坐在窗邊,看著一本雜誌,時而累了便望望外麵。旁邊坐著的姚彬笑道:“你啊,都快成一個糟老頭子了,每天就是看書遛彎曬太陽。”
“還不老嗎?都快六十歲了。”蘇葉笑了,不說其實真的看不出他這個人已經年過半百,唯有眼角的皺紋在隱隱提示著他已經不年輕了。
“現在科技這麽發達,六十歲隻能堪堪稱得上是中年而已。”姚彬說出這話的說服力可是很大的,身為一個國際巨星,各種的保養是必不可少的,加上男人本來就不顯老,說起來他比蘇葉大了近十歲,但論起樣貌,還是姚彬顯得年輕。
蘇葉不想過多糾結這方麵,隻是淡淡道:“心老了。”他兩世為人,加上這具身體原帶的記憶,是結結實實的過了九十個春秋。都說經曆過的時間越漫長,這日子在眼中過得就越快。因為一天在記憶中占有的比例越來越少了。
這些個中滋味蘇葉隻有自己獨自品嚐,無法言語,也難怪會有一種消極厭世的心理。
聽出了蘇葉的倦意,姚彬很自然地轉了個輕鬆的話題,說起了生活中的一些笑話。
聊天聊得累了,兩人便閉目小憩了一會兒,精神養足得差不多了,飛機也到了目的地——紐約。
姚彬來這裏是要參加一個電影節,這次的電影是他的收山之作,以後就退居幕後了,最多就出來客串和龍套一下,所以他對這部片子特別上心。
蘇葉卻不是來參加電影節的,隻是跟姚彬順路而已,他有一個更重要的事實要做。
剛剛下了飛機,早早地就有人在停機場等候著,眼見著蘇葉走出來,趕忙迎了上去,道:“蘇先生,您好。”
蘇葉朝這個看上去有點緊張的年輕人點了點頭:“你好。”跟姚彬道了別,由著這個年輕人領著坐上了一輛黑色轎車。
汽車開往巴黎郊外的一個莊園,因為事情的重大性,蘇葉也無意欣賞沿路的風景,匆匆來到別墅的大廳。客廳裏已經坐著有幾個人在等候著了,這些人的身份都不簡單,跟蘇葉差不多的地位。
蘇葉坐在了唯一的空位子上,開口打破了場麵的沉靜。
這一天,本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在今後卻成了千千萬萬學子的法定假期。而這些人,這個莊園,也載入了史冊。
教育改革的序幕,自此拉開。
經過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交談,蘇葉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在場的人都答應支持他的提案。教育獨立的想法已經在腦海裏存在很久了,經過了七年的何方會談,他陸續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而今天這一批也是洽談了三次,才在今天正式答應了下來。
一個星期後,一年一度的世界聯合會議召開,蘇葉出席參議,上交了一份提案——教育獨立,並獲得了壓倒性的支持票數。至此,教育係統自成一係。
可別小看這教育獨立,從古至今教育是跟政治分不開關係的,思想的自由,學術的自由一直收到極大的限製,說白了教育是一種統治工具,是處於上層的少數人控製大多數人的一種手段,通過潛移默化來改變思想,塑造三觀。
當然,到了現代,這種情況有了極大的改善,其實就是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隻不過現在被蘇葉扔了個催化劑,加快了變革罷了。
教育係統重組,教育部改名太學院,蘇葉被推選為院長,一時間風光無限。在他的主持下,教育體係在磕磕碰碰地摸索改革中,三年後,改革初成規模,蘇葉決定辭職退休,急流勇退。任人們百般勸說,他心已決,回到無任一身輕的狀態,每天修改一下稿件,完善一下《世界》係列。
兩年後,新春的雪還紛紛揚揚,蘇葉終於把《世界》係列寫到了二十一世紀,而這本巨著也是將要尾聲完結了,蘇葉坐在電腦前,思來想去不知道如何結尾,很是煩躁,起身來到書房,打開宣紙,用鎮紙壓好,拿著毛筆沾了沾墨,一筆一劃,寫下《金剛經》中最後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氣嗬成,寫完後蘇葉覺得有些倦了,坐在陽台上的藤椅,小憩一會。
雨雪霏霏,忽然間灰蒙蒙的天放晴,但也是這一天,一件大事發生了。新年的喜慶仍未退卻,晚上七點多,人們正吃著晚飯,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紛紛發出訃告,就是這一天,蘇葉與世長辭,無疾而終,享年六十歲。得知這一消息,人們為之大慟,歎一聲:“傳奇隕落!”。據發現屍體的姚彬說,當是時,蘇葉坐在藤椅上,麵容恬靜,細雪微覆,像是熟睡著一樣,卻沒想到……也是這天晚上,七十六年一遇的哈雷彗星攜帶著眾多小流星劃過天際,後人把這天的異象與蘇葉之死扯上關係,為他的死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七天後,蘇葉的遺體被火化後移往先賢祠埋葬。先賢祠位於北極邊上的一個小島,繁星璀璨,白雪茫茫,運氣好還可以看見極光搖曳,可以說是一個極美麗的地方。能夠進入先賢祠的人,都對世界有著重大貢獻,至今為止葬下了一百六十三位先賢,蘇葉成為了第一百六十四個。
說來蘇葉這一生,生時顯赫,死後榮耀,正是如詩所雲:“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