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4風箏戰術

字數:557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東晉大土豪 !

    姚崇占領洛陽已是去年秋天的事了,但他對南陽展開騷擾卻始於兩個月前,當時袁崧到襄陽走馬上任也就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在袁崧到襄陽就職雍州刺史前,這個職務已經空缺了七八個月的時間。

    在此之前,襄陽城一直被控製在殷仲堪手中,而雍州已被後秦侵去了大半的領土。

    不管怎麽說,袁崧並沒有從前任手中交接到軍隊,所以他到達襄陽之後需要搭建自己的幕府,以及招募士卒。

    在姚崇進攻南陽時,袁崧可用的士卒不過一千之眾,他不可能憑這點人前往救援,但他顯然知道南陽和襄陽之間唇齒相依的關係。

    盡管南陽太守庾仄是殷仲堪的人,可他要是頂不住後秦軍的壓力,下一個要遭殃的怕就是襄陽了。

    救援南陽一直在袁崧的計劃之內,但讓他走出這一步的根本原因,卻是前些天接到的朝廷送來的委任狀。

    先去外麵鍍一層金,隨後便回到朝中擔任要職,這顯然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可袁崧卻做不到,在自己所轄之地被敵人侵略的情況下,接受任何形式的加官進爵。

    袁崧知道朝廷讓範二來接任自己,到底意味著什麽!

    更重要的是,時令很快就進入秋收季節了,若是無法在一個月之內將後秦軍趕走的話,南陽在未來一年中就沒有任何希望了......

    有了這種種考慮,袁崧便在接到委任狀的第二天做出了選擇,隨後將近兩個月訓練出來的將士召集了起來,從中選擇了三千人殺向南陽,留在襄陽的僅有八百人而已。

    袁崧懷著滿腔熱血殺奔南陽,可將士們卻各有心思。

    畢竟許多被招募上來的人,都隻是為了混口飽飯,他們對打仗什麽的自然是本能地抵觸的,永遠趕不上打仗才好呢!

    又因為天氣炎熱的緣故,他們一天下來也就能走六七十裏,所以直到袁崧離開襄陽的第三四天下午,他們離南陽郡還整整有五十裏遠。

    此時正是一天中最熱的天氣,袁崧為了保存士卒們的士氣和體力,隻得讓李祥傳令他們就地休息。

    這樣的命令當然已經是不第一次了,但將士們還是忍不住低聲歡呼起來,爭先恐後地鑽入了路邊的樹蔭之下,紛紛躺倒下來......

    就在此時,一騎快馬卻由南邊奔了過來,馬上的騎士一直到了隊尾才勒住了馬。

    對於由身後跑來的一匹馬,襄陽的將士當然不用有什麽警惕之心,一些由吳郡而來的士卒也很快認出,馬上的騎士身著的正是黎民軍的裝扮。

    這個騎士正是周如海派來傳信的,他在信中希望袁崧放慢腳程,以便等待他們的到來。

    顧愷之和周如海是兩天前到達襄陽的,那時候袁崧已經離開襄陽整整一天了,他們也由此產生了分歧。

    顧愷之認為,他們應該以袁崧的安全為出發點,立即帶領由夏口帶來的一千五百餘將士,對袁崧進行增援。

    周如海則認為,他們此次的目的是來接收襄陽城,對於袁崧整出的幺蛾子應該慎重對待,但他當時也同時想到了範二臨別時說的話,——壯大隊伍!

    按照周如海對範二的理解,他肯定是希望自己在幫助顧愷之守襄陽的過程中,對後秦軍有所斬獲的。

    可他令顧愷之和自己一起出鎮襄陽,又何嚐不是因為襄陽城的戰略意義?

    襄陽城不容有失!

    可袁崧也不容有失啊!

    經過討價還價,他們和被袁崧留在襄陽的陳遺,最終還是達成了共識。

    將從夏口帶來的一千五百餘士卒一分為二,留下一千步卒駐守襄陽,從明天開始關閉城門戒嚴;剩下的五百騎兵,以及範二原本打算放在袁崧身邊跟去京城的五十偵察兵,則由周如海帶去去增援袁崧。

    袁崧接到周如海的信後,心中頓時五味雜陳起來。

    周如海能夠帶領五百騎兵趕來,顯然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反倒是自己此前做出為南陽解圍的決定有多麽不靠譜。

    若是殷仲堪趁機奪取襄陽的話,自己又怎麽對得起安彥呢?

    隨著信使的到來,殷仲堪對將士們的速度再次放低了要求,畢竟他們需要一邊走一邊等。

    讓袁崧稍感意外的是,就在當天午夜,周如海便帶領著五百騎士和五十名偵察兵,與他勝利會師了。

    就從周如海的口中,袁崧也得知了,殷仲堪和範二在半個月前於天門郡爆發了戰爭的消息。

    從這樣的消息中,他與傅韶、李祥等人經過仔細的分析之後,便做出了天門郡很可能會引來雙方的第二次戰鬥。

    因為自己的離開,襄陽城也將很快會成為,殷仲堪和範二展開爭奪戰的第二個戰場。

    從襄陽到江陵的路程,顯然要比從襄陽到夏口的路程更近,這也意味著殷仲堪更早知道自己的離開,這是否意味著殷仲堪的勝算更大?

    自己是否需要立即回援襄陽?

    已經趕了四天路的將士們,此刻顯然不具備緊急回援襄陽的體力,這尤其讓袁崧感覺悲哀。

    都是當兵的人,為什麽人家安彥的隊伍就能做到這一點呢?

    當初範二和袁皙兒,可是帶著四百多陌刀隊將士,隻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從吳郡城趕往海鹽的,這其中可是整整二百裏地啊!到了海鹽後,他們一天之內就將米賊擊敗數次,隨後又在第二天,開始拖著兩萬米賊從海鹽到了滬瀆......

    袁崧一想到黎民軍一天三頓的夥食,以及他們的訓練任務時,就忍不住搖了搖頭。

    人比人,真是氣死人啊。

    在李祥的強烈要求下,袁崧當然也想過照搬黎民軍的那一套訓練方案,可朝廷能夠提供的夥食根本沒法和人家黎民軍比啊!

    朝廷發下的軍餉,隻有每人每天兩頓飯,袁崧總不至於倒貼錢養兵吧?

    用糧食來增加將士們的戰鬥力,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這個辦法若隻是短期的話,袁崧倒是不介意拿出一點私產的......

    可要是讓士卒們習慣了每天三頓飯,這不是要吃窮自己的節奏嗎?

    袁崧可沒有魄力做到這一點!

    就在袁崧和周如海勝利會師時,範二已經離開了巴陵,但他在離開巴陵前讓信使給王鎮惡送去了一個錦囊。

    在錦囊中,範二要求王鎮惡與甘絛在戰勝殷道護之後,船上荊州軍的衣服去奪取江陵城。

    之所以安排這樣的戰術,自是因為他已得到了,殷仲堪分兵兩路趕往巴陵和襄陽的消息,這意味著江陵城現在並沒有多少守軍。

    當然,要保證範二寫在錦囊中的計劃能夠得以實施,必須要有兩個前提。

    第一,王鎮惡與甘絛需要,在接下來的與殷道護的戰鬥中以巨大的優勢勝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鬥並不足以保證有足夠的兵力突襲江陵。

    因為憑借天門城,以及甘純所領的四千五百人的緣故,範二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保證殷仲堪所帥的主力大軍盡可能遠離江陵,隻有這樣,他們才不會在得到江陵城被突襲時第一時間回援。

    為了拖住殷仲堪的船隊,先一步進入洞庭湖,然後在八百裏洞庭湖中與殷仲堪遛彎,顯然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這個辦法卻有一個漏洞,——若是殷仲堪失去信心的話,他很可能帶領大軍,直接碾壓白蓮鄉根據地!

    在王鎮惡和甘絛已經帶人前往偷襲江陵的情況下,範二對殷仲堪在天門登陸,顯然是無能為力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殷仲堪引到長江下遊去,讓他離開江陵越遠越好!

    按照殷中堪膽小怕事、優柔寡斷的性子,他在隻有一萬五千人的情況下,顯然也不敢一路將範二趕往尋陽。

    那麽,到夏口之後,沿著沔水(漢水)逆流前往襄陽也就成了唯一選擇。

    將計劃製定出來之後,範二便開始命令所有將士登船,等到殷仲堪的船隊沿江而下,離巴陵隻有十裏時,才號令船隊往下遊出發......

    當範二的船隊進駐巴陵時,殷仲堪已經得到了羅企生在天門郡全軍覆沒的消息。

    當他得到這樣的消息時,心中的震驚是無以複加的,他甚至有點後悔將殷道護派往天門增援的計劃。

    令殷仲堪有些安慰的是,殷道護遠遠比羅企生更有作戰經驗,而他這次所領的將士,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遠遠要比當初派給羅企生的將士更優秀。

    殷仲堪並不認為殷道護此次會步羅企生的後塵,再次铩羽而歸,除非範安彥傾巢而出......

    可他這個想法才剛有一些苗頭,便聽到了範二進駐巴陵的消息!

    這個消息同樣令他大吃一驚。

    如果範二尾隨殷道護,後者將會陷入無限的被動中,而這也正是殷仲堪倉促中做出,率領主力大軍沿江而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路上,殷仲堪不斷收到範二的船隊,依然在巴陵駐紮的消息。

    他那為殷道護的安危擔憂的心,總算漸漸鬆了下來。

    直到聽說範二的船隊望風披靡時,殷仲堪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範安彥還知道跑啊?我看他能跑到哪兒去!傳令下去,加速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