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9與後秦建交的可行性
字數:5609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東晉大土豪 !
對爨寶子的求援,範二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 hp://772e6f742e6f%6
自己入住荊州至今也已超過半年了吧,他們在這段時間裏都做了什麽呢?就算是不進貢,至少應該寫一封祝賀信來吧?
為什麽一定要到了被別人欺負了,才想起找老大幫忙呢?
但這也未嚐不是一個將寧州的各種權益重新納入版圖的最佳契機,畢竟寧州向來就是華夏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嘛。
若能趁機將勢力滲透入寧州,開采東川的銅礦也就是順水推舟的事了。
東川在建寧郡昆澤以北兩百裏外,東鄰會澤,西連祿勸,北與益州的會東縣隔金沙江相望,素有“鐵膽石之鄉”和“天南銅都”的美譽。
早在西漢時,先民們便在此用“火燒水潑法”開采銅礦,並用木炭冶煉銅鍛鑄造錢幣;隻是後來,隨著地表的銅礦開采殆盡,東川的礦業也就消失了。
從南宋時起,陸續又有大量易於開采的銅礦被發現;到了元朝,東川更是成為全國唯一的銅產地。
之後延續數百年,一直到清朝,全國七成以上的錢幣,仍由東川銅鼓鑄。
如果可以在此開采銅礦的話,以後怕是每天數錢都數之不盡了。
最重要的是,這兒離南盤江和金沙江都不是太遠,無論選擇哪條路都能輕而易舉將其運到中原。
寧州現在的貨幣還在使用貝殼,爨寶子顯然還不知東川的秘密......
有了利益,出兵解放寧州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可到底該怎麽打呢?
直接以圍魏救趙的方式攻擊益州顯然是不行的,那樣一來就沒有進駐寧州的大義了嘛。
可要是直接出兵寧州,特別是夏天馬上就要到了,這一路上到處都是蛇蟲,將士們怕是還沒到寧州就死了個七七八八了。
寧州肯定是要收複的,隻是遲早的問題而已。
現在是打益州的成熟時期了嗎?
範二下意識地搖搖頭,終於還是將迷信傳給了劉穆之,並示意讓他們傳閱。
冉小賤等將領看到迷信後,自然是喜形於色的,不想打仗的將軍絕不是一個好軍人。
不打仗怎麽立功受嘉獎,怎麽去爭榮譽,怎麽被寫進史書中?
看著眾人已經將信件傳閱完畢,範二便笑著說道,“諸位想必是知道我的野心的,除了荊州、江州和雍州之外,咱們還有更廣闊的天地,梁州、益州和寧州當然也在我的計劃之中,但什麽時候拿下這三個地方,卻還是時間問題。益州號稱‘天府之國’,其中的百姓‘水旱從人,不知饑饉’;而寧州,就在建寧郡的昆澤以北,有一個巨大的銅礦,大到什麽程度呢?——這個銅礦中的銅,就算是采一千年都采不完!”
“嘶”.......
聽了範二的忽悠,眾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采一千年都采不完的銅礦還真不知是什麽概念,但這到底是有了利益的驅使了。
聽說寧州的百姓還處於奴隸時代,其富裕程度肯定是沒法和江州、荊州等地相比的,但有這麽一個銅礦的存在,出兵寧州至少是不用空手而回了。
範二的話有些夢幻,但在座的誰不知他極少虛言?而且,他有必要拿這麽夢幻的理由來欺騙大家嗎?
看著眾將一臉興奮的樣子,劉穆之終於麵向範二開口道,“主公的意思,是認為咱們可以趁機進入寧州嗎?”
範二點點頭,滿懷激情地說道,“我倒是真想打寧州,前些時間王綿、祖昌等人已經將火炮研製了出來,但咱們卻缺少製造火炮的銅。如果能開采東川銅礦的話,咱們的火炮就能批量生產了,三年之內至少可以造出五百門來!有了這個銅礦打底,咱們推行紙幣也更有底氣,到時候咱們在江陵、尋陽、襄陽等地都築上幾個十萬斤的銅鍾,以彰顯國力!”
劉穆之有些擔憂地說道,“可時令馬上就要入夏了,而西南方萬山重疊的密林中,可謂是蚊蠅群舞、蟲媒猖獗、瘴癘橫行啊......”
範二也是一臉鬱悶之色,“直接進入寧州的話,的確是危險重重,將士們能夠穿越密林到達南中,能剩十之一二就不錯了;至於以圍魏救趙之策進軍益州,似乎也不行,如今譙縱已向秦國稱臣,咱們要是悍然對益州出兵,很可能會遭受他們的夾擊。”
“主公是否想過與秦國會盟呢?”已經半天沒有張口的甘絛突然張口道。
會盟,就是建立外交關係,戰時同盟。
這個同盟的約束力當然是極為微弱的,當年後燕和後秦不也結盟了嗎?但後燕被北魏圍著打了一年,也沒見後秦有什麽大動作啊!
結盟的含義,不是守望互助,僅僅是稍微降低被突然侵略的可能性而已。
聽了甘絛的提議,範二和劉穆之對望了一眼,而後便會意地笑了起來。
這個提議還真的有操作性!
按理說,後秦國和現在範二統治的區域有近千裏的邊界,按照“遠交近攻”的外交原則,他們是沒有結盟的可能性的。
問題就是,現在的江左朝廷奉行“遠交近攻”的原則與北魏結盟,而與後秦和南燕敵對。
江左朝廷與範二目前來說已經不可能友好相處了,潛台詞就是:雙方敵對。
按照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說法,範二的確有可能與後秦建立暫時性的外交關係。
北魏國與範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交集,而拓跋珪也一直是範二的假想敵,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後秦國國主姚興,有一個讓鄰國喜聞樂見的好習慣。
——他喜歡用土地換和平,與他建交的小國通常都會占到一點小便宜。
後燕當然不包括在內,畢竟後燕國主慕容超是姚興一直看不起的人,他怎麽可能給弱者土地?
若能與後秦建立外交關係,能不能給他們輸出玻璃、蔗糖,然後換回馬匹呢。
有了這種種想法,範二便對劉穆之說道,“那咱們現在就先談與秦國會盟的事,至於入主寧州的方案,咱們慢慢再研究。”
劉穆之對姚興的研究顯然不比範二少,所以很快就給出了建議,“咱們可以先假意出兵洛陽,大勝姚崇之後再與之談會盟的事。”
“深合我意,那咱們就將兵發益州初步定在三個月之後吧,諸位回去以後都要加緊練兵了;至於假意出兵洛陽的事,隻派五百陌刀隊、三百投彈手前去匯合周如海和沈田子就行了,這個任務就交給伯賢了。”範二點了點頭,將任務分派之後,又問道,“至於與秦國結盟的人選,諸位有什麽推薦?”
經過一番討論,範二便定下了傅弘之,他到時候前往後秦的任務當然不止是結盟,還得討回被後秦國俘虜的一些將士,比如辛恭靖等人。
結束這次討論之後,宗愨和甘絛便開始著手組建出海船隊之事,好在範二一早就有出海的想法,所以尋陽的船塢中早就備下了幾十艘海船。
飛鴿傳書到尋陽,再讓尋陽的海船進入豫章,不過五六日的時間而已。
沒有意外的話,雷恩加爾在十日之內就可離開中土返回拂林了,但船隊到底該如何通過健康附近的江麵會是一個問題。
範二左思右想之下,能夠想到的也就隻有王謐這個突破口了。
第二日,範二帶著袁皙兒、扶餘清慧等人特意去了一趟三江源,他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視察這兒的工作,以及與雷恩加爾道別。
經過五六年的發展,三江源內的良田已經超過了兩萬畝,這兒的耕作方式也早就使用了深耕及農家肥技術。
這些田中的稻子已由過去的一季稻變成了兩季,糧產量也達到了罕見的每畝兩千斤。(這個數值相當於後世的八百斤)
這樣的產量在後世是絕對不及格的,可在這個時代中,卻是讓人驚掉眼球的成績。
好在這個工業和糧食生產基地中一直實施的是軍事化管理,而糧食產量的質變也是最近一年間的事,所以真能得到這個消息的人並沒有多少。
這也意味著,單是三江源的土地上全部種上糧食,就可養活四萬將士了!
當然了,三江源中的良田也根本不可能全部種植糧食,畢竟現在的黎民軍全軍上下也不足三萬人,而範二到今年秋收時還可以從老百姓頭上收一部分稅。
因為事實了“客民製度”和“人口政策”的緣故,範二在十年之內收到的農業稅不會太多,但這些稅收也足夠養活他手下的官員了。
這也意味著,三江源根本沒有必要全部種上糧食。
事實上,三江源的甘蔗種植也在逐年增加,畢竟範二還有一個讓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吃到廉價糖的理想。
自從範二入主江州之後,三江源中種植的甘蔗就已達到了五千畝,今年打算種植的甘蔗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一萬畝!
當年被範二從竟陵水戰,以及冉小賤伏擊殷遹戰中抓回的俘虜,已經在去年九月獲得了赦免,他們中的多半已拿著釋放令返回了荊州。
但還是有數百人留了下來,他們的目的竟然是想留下來學習種田!
三江源的田,的確需要學習,單是範二提出的營養杯技術就不是別處能夠看見的。
此時才剛進入清明的時令,別處的稻子尚未播種,三江源中卻早已是綠油油的一片,其中一半的良田中已拋上了秧苗。
此時的三江源正是農忙時節,農人們或是站在田埂上拋秧、或是在彎腰種著甘蔗,他們又用歌聲唱著對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