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3 偽君子中的帥才
字數:396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文娛教父 !
水木文化進入龍國業內前三。
洛陽穩坐釣魚台,埋頭寫自己的《笑傲江湖》——
這本書,他已經寫到了第二十章:【禿筆翁隻是掛念著那幅張旭的《率意帖》,求道:“童兄,請你再將那帖給我瞧瞧。”向問天微笑道:“隻等大莊主勝了我風兄弟,此帖便屬三莊主所有,縱然連看三日三夜,也由得你了。”】
此時,嶽不群已經逐漸露出了偽君子的獠牙。
洛陽一直覺得,嶽不群是個了不起的偽君子,因為金庸的塑造,這個人物在前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偽君子”的代言人。
他的外表是君子。
麵如冠玉,一臉正氣,頦下五綹長須,手執君子劍。
他的談吐與劍法一樣,都是儒雅蘊藉,令見者自有景仰高山之情,他又處事謹慎,在各大門派中威信極高,謙遜寬容,頗有長者之風。
但這一切都是假的!
一旦偽裝的畫皮揭去,嶽不群成了一個真小人。
小人要打扮成君子,並非易事,首先,嶽不群不是鼠目寸光之輩,他能洞察武林一切;其次,他又是自控能力極強的人,雖有野心,但表麵上卻能做得不露聲色,不僅騙了徒兒,還讓夫人寧中則與女兒嶽靈珊都蒙在鼓裏,這一手不是高明的偽君子做不出來,不是金庸這樣的文學高手也寫不出來。
金庸塑造嶽不群,極有分寸。
嶽不群粉墨登場之前,先有徒弟襯托出華山派的正氣凜然,從而為嶽不群亮相作了一個鋪墊。
劉正風金盆洗手之際,嶽不群大談做人道德、江湖義氣,字字鏗鏘有力,句句擲地有聲,為眾人所折服,也為後期露出獠牙做足了鋪墊。
後來,嶽不群與人交手,處處保持君子之風,得饒人處且饒人,也令人歎為觀止。
他明知勞德諾是混入華山派的奸細,卻故意容忍,借刀殺人,不露痕跡,如果嶽不群不是偽君子,隻怕林平之、令狐衝早就慘遭毒手,隻因為他要戴著君子的麵具處世,也就不敢輕易下手。
這也是偽君子比真小人好的地方。
因為偽君子縱然可恨,但畢竟做事要給自己留一點餘地,不敢放開手腳。
古今中外名著中寫偽君子的,可謂不少,有的是官場中的偽君子,有的是情場中的偽君子,但比起嶽不群的眼力與手段,恐怕很少有人超過他,因為嶽不群文武雙全,又有謀略,又有武功,其偽裝的本事,居然把曆經江湖風浪、見多識廣的方證大師與衝虛道長也騙過了,把他稱為“正義的象征”。
這就厲害了。
嶽不群可謂是偽君子中的“帥才”!
由此可見,嶽不群是小人,但又不是一般的小人,他是《笑傲江湖》中最有野心、也最有心機的小人。
他終於奪得《辟邪劍譜》。
但如願以償之後,嶽不群又贏得了什麽呢?
他以陰謀起家,最後死在陰謀之中,他死而有憾。這個偽君子中的佼佼者在人生舞台上演完了最後一幕,留給讀者無窮的回味。
人可以有野心。
但野心是雙刃劍,它有時候能夠給人無窮的前進動力,有時候卻又會誘導人的天性,最終走向深淵的魔鬼……
回憶著嶽不群的種種。
洛陽下筆如有神,劈裏啪啦敲擊著鍵盤:
[嶽不群怒道:“師妹,到了這時候,你還要包庇這無惡不作的無賴子。我堂堂華山派掌門,豈能為了這小畜生而說謊?你……你……咱們這麽幹,非搞到身敗名裂不可……”]
早上。
中午。
晚上。
直到九點鍾,柳沁催洛陽睡覺的時候,洛陽才停下來,這時候《笑傲江湖》已經寫到了第二十四章——
和金庸其他小說篇幅差不多。
這本《笑傲江湖》,一共分為四十個章節,如今洛陽已經寫出了一半有餘,按照這個速度恐怕隻需再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徹底寫完。
“竟然還有一絲不舍。”
洛陽搖頭輕笑,自己和武俠的羈絆太深,每每想起這會是自己最後一本書,就會產生類似的感慨——
其實真要繼續寫武俠也並非不可。
後世,金庸古龍之後,也是有一些不錯的武俠作品的。
比如台灣作家孫曉創作的《英雄誌》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這本書被譽為是具有“清明上河圖”風貌的武俠小說。
在新浪讀書頻道之介紹中,稱其為“古典之性格”、“後現代之結構”。
網上則譽其為“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誌”,其剛毅深沉之筆風、以武犯禁的命題、蒼涼濃鬱的大時代感,在近二十年的華文創作圈裏堪稱異數。
顯然《英雄誌》的評價很高。
這本書《英雄誌》為人稱道之處,在於為武俠小說注入濃厚之人文思想,其篇幅之浩瀚、結構之開闊,人物之繁多,都具有“小說大廈”的特征。
全書圍繞“英雄與天命”的主題展開。
這些努力與嚐試在武俠小說創作裏甚為罕見,使武俠小說不再是“成人的童話”,而能負載沈重之命題與哲學思辯,這是英雄誌受到深度關注的最重要原因。
但洛陽覺得……
無論如何給《英雄誌》這部作品以褒獎,這本書終究是無法真正意義上與金庸古龍的巔峰作品相提並論,比較它在風格上還是大部分承襲了金庸,帶著某種致敬的味道。
而作為後武俠時代的代表作……
也許風哥的《昆侖》,更適合與之放在一起比較,說不定自己武俠封筆之後,這個世界的武俠探索者也能創作出《英雄誌》、《昆侖》這種級別的作品呢?
洛陽很期待這樣的事情發生。
比如現在的顧淼、姚重京等人,才氣就不斷湧現著,說不得就會攀登上更高的山峰,到時候,自己完全可以給這些人提供一個發揮的空間嘛。
洛陽沒有意識到……
其實此時的自己,已經開始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了,大概金庸當年封筆,也是有著類似的情節?
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