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戰略夥伴

字數:839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動力王朝 !
    ps:兄弟們,已修改,另外,今天是2章合並為一章發布,所以這一章是是6000字的大章。
    ————————————————————
    與讚比@亞工業部簽訂的年組裝3000輛輕型卡車的意向協議,包括一家價值1500萬的車輛組裝工廠以及相應的設備,此外,讚比@亞每年還將從潤華實業采購總價值超過4000萬美元的全套ckd散件,合同預計執行8年;
    航程橡膠廠已經與意大利菲亞特汽車簽訂了輪胎供應的考察意向協議,如果最終協議能夠達成,杭城橡膠廠將與很大的可能成為菲亞特汽車的輪胎供應商,初步估計菲亞特每年從杭城橡膠廠采購的輪胎總金額不低於3000萬美元,將來還有很可能會更多;
    菲亞特與琴島燈泡廠草簽的燈光係統備忘錄,預計將來琴島燈泡廠每年將會向菲亞特集團提供總價值不低於1000萬美元的各類燈光設備……
    潤華實業如日本鈴木公司初步達成了在北鬥星家用微型轎車項目上進行合作的意向,具體的合作方式,雙方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將保持進一步的溝通,如果最終協議能夠達成,這將會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整車製造企業第一次向日本汽車製造廠提供技術和專利;
    被陳耕拿來當吉祥物的兩款活塞式航空發動機都接到了總計8台的訂單……
    …………
    開展短短的三天時間,打著潤華實業的名義的中方參展團隊拿到了短期內總價值超過8000萬美元、未來5年內的總價值保守估計超過8億美元的訂單總量,這個數字讓隨團而來的中國記者們一陣陣的眼暈:難道外國真的遍地都是黃金,否則什麽時候錢變的這麽好賺了?
    記者們蜂擁在潤華實業的展位跟前,等著采訪陳耕以及整個潤華實業供應商企業的老總們,幾十位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記者組成的壯觀的陣容甚至讓不少從這兒經過的外國人都以為有什麽大事情要發生,不停的打聽這裏是不是出了什麽事,但在潤華實業展位的後台,此刻卻有一場爭論在進行著……
    “老沈,這5%的股份我很不能收,”陳耕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大家夥兒集體來找自己,竟然是來給自己送股份的,不停的擺手道:“這次咱們大家就是友情幫忙,大家都是兄弟企業,現在我們潤華實業的情況比大家好點,我陳耕在這個時候幫大家一把也是理所應當的,如果要大家的股份,這算是什麽?這不成了趁火打劫了麽?!”
    沈金榮連同此次和潤華實業一起來德國參加本屆法蘭克福國際車展的十幾家合作供應商的老總一起來找陳耕,不是找陳耕來幫忙的,而是來給潤華實業送股份的,在搞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之後,陳耕被嚇了一大跳,忙不迭的擺手拒絕。
    雖然不知道大家為什麽要給自己送股份,但不管怎麽說,陳耕都覺得這股份自己不能要。
    “這怎麽能說是趁火打劫呢?誰敢說您陳董是趁火打劫?這是我們大家心甘情願的、高高興興的送股份給您的,是我們大家夥兒求著您收下我們的股份,誰敢胡咧咧,我老沈第一個就上去撕爛他的臭嘴!”見陳耕死活都不願意要股份,沈金榮真的是急了,拉著陳耕的手道:“陳董,我的好陳董,不管怎麽樣你先聽我說成不?”
    “對啊陳董,不管怎麽樣您先聽我們說,成不?”沈金榮的話一落,周圍圍著陳耕的十幾位老總跟著七嘴八舌的道。
    “好,好,你說,我聽著,”陳耕頭疼的舉起手,硬著頭皮點頭道:“我就不信你能說出什麽花來。”
    說是這麽說,陳耕心裏已經打定了主意,就算沈金榮說出花來,這股份自己也不能要。
    “好,我就問您一個問題,陳董,當時我們和蘿卜頭……羅伯特先生談的時候,您說我們杭城橡膠廠是潤華實業持股的公司,潤華實業擁有一定的杭城橡膠廠股份,是這樣吧?”
    “是,”陳耕大概知道沈金榮想要說什麽了,他連忙解釋道:“這不是為了省錢,對車展籌備委員會以及現在的組委會的說法麽,要不然大家夥兒都得出錢……”
    “這個我們大家夥兒都知道,”沈金榮打斷陳耕的話,道:“陳董,我就問您一句,等菲亞特汽車的人去我們杭城橡膠廠考察的時候,發現杭城橡膠廠和潤華實業沒有任何股份和投資方麵的關係,大家隻是單純的合作關係,您說對方會怎麽看?”
    “我想……他們應該是能夠理解的吧,畢竟你們也有自己的難處……”陳耕這話說的自己都不是很相信。
    “陳董,你這是避重就虛!”對於陳耕這種打馬虎眼的做法,沈金榮不高興了,臉一板:“你對外國人比我們清楚,您覺得外國人會不會認為我們的做法是商業欺詐?”
    “這個……”陳耕不知道該怎麽說了,這個可能的確是有的,而且還不小。
    “菲亞特汽車會不會認為如果我們在最基本的誠信問題上欺騙了他們?您曾經不止一次的和我們說過,說做外貿生意,一定要將商業誠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旦外商發現咱們一開始就欺騙了他們,您說他們還會不會和咱們合作?”
    陳耕的話音剛落下,大家就七嘴八舌的勸道:“對啊,陳董,您拿不拿股份,這可是關係到我們與外商的合作能不能達成,算我們求您了成不?為了讓我們能夠順利的跟外商簽訂合作協議,給國家賺外匯,您就把股份收下吧……”
    大家說的有道理嗎?陳耕承認,大家說的的確是道理,可陳耕覺得這股份自己是真的不能要,否則這成了什麽了?硬著頭皮道:“這個,大家可以和外方解釋一下,外商也不是不講理的人,我覺得他們還是能夠體諒大家的難處的……”
    “陳董,您這話說的就不對了,”沈金榮大聲的道:“咱不說能不能解釋的通、對方會不會相信我們的說法,就算最好的結果,對方相信了我們的解釋,那他會不會懷疑我們航程橡膠廠的實力?一家連參展費用都出不起、隻能用這種方式蹭別家企業的展位的企業,隻能是一家實力一般的企業,菲亞特汽車作為全球著名的汽車製造商,他們當然要現在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進行合作,一家連參展費用都出不起的企業有什麽資格與他們合作?咱們都是做生意的人,這裏麵的道理咱們都明白吧?”
    “……”
    陳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是啊,自己這話用來糊弄那些剛剛工作的毛頭小子也就罷了,可用來糊弄這些商場老油條,的確是有些過分了,大家誰不知道那些老外一個個條件苛刻的要死?被他們發現了這麽明顯的問題,還是企業誠心方麵的問題,這生意還要不要做了?
    不過陳耕認為這股自己還是不能要,沒辦法,陳耕隻好咬著牙道:“咱們先不說這個,就算我同意,可你們還沒有征得你們廠領導、你們單位主管部門的同意……”
    不等陳耕說完,沈金榮和張寶瑋同時哈哈大笑:“這個就不用陳董您擔心了,不瞞您說,給您的這個股份比例就是我們單位的主管部門批準的,昨天我們就把這個喜訊通知了國內,也把這個問題告訴了領導們,主管部門和主管部門的主管部門的領導們都說了,並且提出了三個必須:與外商的這個合作是為國家賺外匯的最高政治任務,必須確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必須要讓外商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來!必須要確保合同的順利執行!
    就衝著這一點,陳董您一定要把股份手下,否則您信不信,我們單位的主管部門的領導,以及主管部門的主管部門的領導能急的衝到德國來找您。”
    陳耕信啊,必須得信!
    如果隻是普通生意也就罷了,但這可是出口賺外匯的生意!
    如果隻是一錘子買賣的出口賺外匯的生意也就罷了,大不了咬咬牙:這生意咱們不要就是了。
    可問題在於這不是一錘子買賣的生意,這是隻要合作能夠達成,就是未來幾年甚至會長期合作的項目,也就意味著未來源源不斷的外匯,試問,麵對這種大事,有哪個主管部門敢等閑視之?有哪個主管部門敢任由這麽大的漏洞出現?
    一旦因為這點小小的股份問題導致原本能夠達成的合作協議泡了湯,沒有人能夠承擔的起這麽嚴重的責任,說的直接點,這可是政治責任,搞不好誰丟帽子的!這種情況下,被自己的企業通知到各主管部門的領導,除了懊惱的猛抽自己的嘴巴子、痛心疾首的罵自己當初怎麽就那麽小氣,連這點參展費都舍不得出的同時,能做的就是拚了命的把這個漏洞給堵上,怎麽堵上?當然是讓“潤華實業是xxxx廠的股東”這一句當初為了糊弄法蘭克福國際車展組委會和外商的話變成事實。
    所以如果自己堅持不要這股份,沈金榮和張寶瑋說他們主管部門的領導和主管部門的主管部門的領導會衝到德國來,抓著自己的衣領子子咆哮著逼自己收下股份,這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他很清楚領導們在寶貴的外匯麵前能激動成什麽樣子,為了賺外匯,沒什麽事情是他們做不出來的。
    麵對這種“你不要我們的股份就是耽誤我們賺外匯、就是讓我們犯政治@錯誤”的局麵,陳耕終於理屈詞窮了,他勉強提出來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這個……可是出錢的不是我個人,是潤華實業,這個股份……”
    “哈哈哈……”
    沒等陳耕說完,沈金榮就得意的叉著腰大笑。
    不但沈金榮得意的大笑,張寶瑋、陸冠球等幾位老總也是得意的大笑。
    “沒關係,既然這參展費用是潤華實業出的,那這股份我們就給潤華實業,現在你還能說什麽?”沈金榮得意的不得了。
    “那……好吧,”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陳耕再說不要就真的不合適了,麵對這種情況,他無奈的搖搖頭,不過他還是打算再掙紮一下:“不過大家給的股份還是太多了,尤其是琴島燈泡廠,10%?你們也真舍得拿出來。估計我象征性的要個一股兩股你們也不個數:1%,每家單位我隻要1%的股份……”
    “1%?陳董您這是寒磣誰呢?”不等陳耕說完,沈金榮就再次打斷陳耕的話,道:“我們大家夥兒商量好了,股份就是這個股份……您先別說說話,聽我把話說完,咱們來之前不是有個協議麽,如果在本屆車展上有簽訂的合同,我們給您一定的比例提成,這次這個比例提成就不給您了,都已經給您折算進股份裏麵了……”
    “就是,”張寶瑋跟著道:“陳董,這就是您考慮的不周到了,人家外國人也不是傻子,一看潤華實業隻持有我們單位1%的股份,一眼就知道這裏麵有問題啊,說實話5%我都覺得不太合適,上麵的領導太小氣……”
    “夠了夠了,”陳耕連忙擺手道:“再多,大家就是真的要逼我犯錯誤了。”
    “夠什麽啊,”張寶瑋倒是對上級領導的決定充滿了怨念:“這點股份一沒有什麽表決權,二也不能影響公司的經營,就給了一個屁用不頂的副廠長的位子,除了每年能有點分紅,其他的屁用沒有,那些家夥實在是太小氣了。”
    話說到這裏,雖然還沒有簽署任何書麵的文件,但這件事就算是這麽定了,潤華實業出來一趟,竟然從10多家合作夥伴身上賺到了從5%至10%不等的股份,想想,陳耕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大家嘻嘻哈哈的說笑了一陣,張寶瑋道:“陳董,現在咱們就算是一家人了,我提個建議吧。”
    陳耕點點頭:“你說。”
    張寶瑋認真的道:“前段時間你提的那個‘戰略合作夥伴’的說法,我覺得挺好,要不咱們借著這個機會,正式結成戰略合作夥伴?”
    張寶瑋這話一落,不但張寶瑋自己一臉期待的看著陳耕,連沈金榮、陸冠球以及其他幾位老總們也都或期待、或緊張的看著陳耕,尤其是沈金榮,更是緊張的一顆心的要跳出來了。
    當初潤華實業剛剛與杭城橡膠廠建立合作關係沒有多長時間的時候,陳耕曾經提過想要與杭城橡膠廠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夠當時的杭城橡膠廠的顧慮不少,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陳耕也就沒有再提,等到大半年之後,看到那些與潤華實業達成了戰略合作的企業如何得到了潤華實業的全力扶持,杭城橡膠廠的領導們這才後悔莫及,隻是當時不願意進行戰略合作的不是潤華實業,而是自己,想要張口重提舊事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了,必須要有一個絕佳的機會才行。
    事實上借著這次給潤華實業“強送”股份的機會,讓那些沒有與潤華實業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單位更進一步,本就是沈金榮提出來的。
    “這樣啊……”看到大家一臉期待的眼神,陳耕知道自己不能再猶豫了,點頭道:“我個人當然沒問題,這樣,咱們回去之後走程序?1”
    陳耕這話一出口,大家頓時鬆了一口氣,連忙點頭道:“好,回去咱們就走程序。”
    ……………………………………
    該說的都說了,大家也知道跟著大家一起來的記者朋友們早就在外民等急了,也是該出來和這些媒體的朋友們見見麵、順便說明一下情況的時候了——當然,送給潤華實業股份這樣的事情就不用提了。
    看著陳耕和諸位老總們陸續從後台走了出來,記者們頓時一擁而上,一個個早就準備多時的問題頓時洶湧襲來,話筒更是幾乎要戳到陳耕等人的嘴裏去:
    “陳董,潤華實業首次參加法蘭克福國際車展就取得了這麽驕人的成績,您對這次來參展取得的成果還滿意嗎?”
    這個問題簡直就是廢話,你自己都說這樣的成績是“驕人的成績”了,難道我還能不滿意?陳耕剛要回答,就被另一個話筒上麵有個“中央電視台”台標的記者給攔住了:“陳董,對於潤華實業在本屆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取得的成績,您有什麽要說的?”
    這個問題帶著濃濃的官方媒體的腔調,無非就是希望陳耕說點“感謝d、感謝政府……”等等官方媒體最喜歡的腔調。早就把“答記者問”的稿子背的熟的不能再熟的記者立刻本能的開始背稿子:“當然,想要說的很多,潤華實業能夠站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展這個汽車工業的最高的舞台上,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與d和國家對我們的支持分不開的,在此我僅代表潤華實業全體員工感謝……”
    一番標準格式的官方應答之後,舉著“中央電視台”台標話筒的幾張滿意的收回了自己的話筒,渾然不顧周圍其他媒體記者們的怒目而視:作為國內第一媒體的記者,什麽叫特權?這就叫特權!先不回答你們的問題也得回答我的——至於陳耕是不是在背稿子,他就不管了,這年頭有幾個人在回答記者的提問的時候不是在背稿子?
    下一個問題就比較能引起陳耕的興趣了:“陳董,首先恭喜你們在本屆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取得的成績,下一屆的法蘭克福國際車展,潤華實業還會來參加嗎?”
    “當然,”陳耕肯定的點頭:“如果有機會,我們肯定回來的,同時我們也建議國內的企業多走出來,哪怕不參展,隻是來參觀一下也是好的。”
    “為什麽?”這位記者很興奮。
    “因為可以開拓眼界、知道世界範圍內的技術發展潮流和趨勢啊,”陳耕攤開手,道:“總體來說,咱們國家的技術水平還很落後,經濟條件也比較有限,可我認為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應該多走出來看一看,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隻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應該多了解一下技術的發展趨勢,現在的世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認為信息技術的出現給了咱們國內企業彎道超車的可能。”
    “信息技術”是個什麽鬼,在場的記者們並不是很清楚,但“彎道超車”這個說法的提出,卻讓這位記者頓時精神一震!
    其他記者也都跟著豎起了耳朵,準備聽陳耕好好說說這個“彎道超車”,同時在心裏暗罵這位記者今天出門踩了狗@屎:這樣的新聞為什麽不是在自己身上?
    彎道超車很容易理解,對於體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無論是賽車還是跑步,在彎道裏都有著最好的超車或者“超人”的機會,基於一名記者對新聞的敏感性,他敏銳的意識到陳耕的這個說法極有可能給帶來一些新東西,當即問道:“陳董,您能詳細說說這個‘彎道超車’嗎?您認為咱們國家在那些技術上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是不是汽車產業?”
    “汽車行業是一個較重視技術積澱和管理積澱的行業,汽車行業能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不大,”陳耕搖搖頭:“我個人比較看好通訊產業和電子產業,尤其是計算機產業。”
    通訊產業和計算機產業?陳耕的回答讓在場的記者們都有些發呆:陳耕不是汽車專業的麽,他還了解通訊產業和計算機產業?
    剛想要問陳耕一些這方麵的問題,陳耕卻用一個更勁爆的消息震撼了大家的神經:“對了,借著這個機會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為了實現行業的更好發展,剛剛我和幾位老總有了一個想法:在未來,潤華實業將與大家一起,以‘戰略合作夥伴’的關係進行更深一步的合作和相互支持……”
    陳耕這話一出口,在場的記者們頓時沸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