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知易行難

字數:3210   加入書籤

A+A-


    “是也不是?但是眼下朝中的所謂的公卿們,在做什麽?掌握權利的人,在做什麽?他們是否盡到了職責,若是未曾盡到自己的職責,那要他們坐在那個位子上作甚?”

    曹滿聽了王澈的話,若有所思,王澈的話當中的意思很明顯,什麽樣的人,該想什麽樣的事情,百姓們想生計,官員們就應該想如何為百姓謀生計。

    但是眼下的情況卻並非如此,朝堂之上宦官世族鬥的厲害,誰還管老百姓的死活?

    王澈對於朝廷的評價,就方才這番話來說,已經很隱晦了,甚至隱晦的批判了皇帝。

    掌握著朝廷權利的人是誰?世族?宦官?皇帝?

    說到底。王澈不看好朝廷,不看好這世道。

    “那說起‘做’呢?”曹滿複又問道。

    說起做,這年頭能做實在事的人都不在朝堂之中,因為朝堂之中容不下實在人,這就是現如今的世道,這就是形式。

    “若說起‘做’,無需看別人,看你兄長就是了。”王澈笑道。

    曹操這時候也不過是個二十歲剛剛出頭的小夥子,渾身的幹勁兒,雖然說對於朝堂為官方麵還是稚嫩的很,但是卻是恰恰初生牛不不怕虎,心裏懷揣著一股想要為天下、為百姓做事的誌氣,不比浸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都知道要保全自己,因此做起事來,畏首畏尾而不敢行動。

    曹滿不知道王澈對於自家兄長這般“評價”是看好呢?還是不看好。

    “知易行難。”曹滿說道。

    王澈點頭,就是這個道理。

    一時之間,四人之間陷入了沉默,王澈與曹滿之間說的話,夏侯淵多多少少能夠聽明白,他不是個單純的武夫,還是有些見識學識的,但是典韋,聽著兩人之間說話,在他眼裏,這倆人就跟打啞謎似的,聽的他是雲裏霧裏。

    但是典韋知道,自己聽不懂沒關係,反正他就不是個幹這事兒的料。

    短暫的沉默過後,曹滿率先開口說道:“如今兄長出入仕途,任這洛陽北部尉敢說敢做是真的,但是這當中難處,連尋常百姓都是知道的。”

    這年頭的洛陽城,街上隨便跑隻貓狗都得問清楚是誰家的,人跟人都是兩隻眼睛兩條腿,但是卻是大不一樣的,現在北部尉府門口立著五色大棒,說是不避權貴,違法者皆棒殺之,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民間百姓,都等著看笑話呢。

    城中的權貴會理會一個小小的北部尉?

    “無妨,隻要曹部尉本心不改,總會出頭的,而且,曹部尉現在還年輕不是嗎?看看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們吧,哪個不是暮暮之年了。”王澈笑道。

    大漢朝舉孝廉,大多真正被規規矩矩的舉薦上來的,最年輕的也是四十多歲的年紀了,像曹操這般年輕就做官的,一是家中有勢力,像袁紹那樣,四世三公,曹操算是個例外了,祖上是宦官,但是架不住人家家裏在朝中有勢力,且不說曹騰的遺澤,便是他父親曹嵩,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若是單單靠著頗有家財和曹騰的遺澤,也不會在大司農的位子上坐的安穩如山。

    當然,曹操也算是趕上這個時候了,當今陛下為了斂財,都已經要把官職明碼標價了。

    因此,曹操憑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家中在朝中的經營,也無需像尋常人那樣熬資曆,就輕輕鬆鬆的步入了官場。

    而對從王澈眼中看來,曹操年輕,這就是他最大的資本,曹操將來要經曆的事情還有許多,他還有崛起的時間,現在,也不過是剛剛起步而已。

    雖然自己提前從他身邊撬走了典韋,但是不是還有個許褚嗎?曹操的兩大護衛,玄世璟還是記得很清楚的,典韋之後就是許褚。

    現在這才什麽時候?想要一步登天,即便他是曹操,那也是不可能的。

    “獨弦不成音,獨木不成林。”曹滿說道:“難啊,所以,在下還是想請王兄幫我兄長。”

    “小滿就不怕你兄長樹大招風?如今他也不過是個北部尉罷了,四百石品軼的小官,這麽明目張膽的招攬門客,現在還早了點兒吧,更何況你也知道,你兄長,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看著他鬧笑話呢,樹大容易招風,就像袁紹袁本初那樣,你認為袁本初現如今如何?”

    曹滿聽王澈提起袁紹,皺了皺眉頭,自家兄長與袁紹自小就是好友,除卻出身,兩人是被人拿來比較最多的,曹滿知道自家兄長的才能絕不在袁本初之下,相比與他來說,自家兄長是在出身上吃了虧。

    袁家四世三公譽滿天下,而曹家呢?宦官之後。

    至於王澈說如今袁本初如何,曹滿想了想,眉頭卻是越皺越緊。

    自家兄長二十歲出任北部尉,而袁紹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出任濮陽縣長了,如今袁紹因為母親病故服喪,拒絕了朝廷的辟召,在洛陽隱居。

    說是隱居,表麵上不通賓客,實際上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曹滿知道的不多,但是卻是知道張邈、何顒、許攸等人與袁紹來往密切,與“八廚”、“八俊”關係甚密切。

    說起“八廚”、“八俊”就不得不提黨錮的事情了,所謂“八廚”、“八俊”都是大名鼎鼎的黨人,光武中興猶如曇花一現,章帝之後,外戚掌權日益嚴重,他們“貪孩童以久其政”,這樣的後果就是造就了一批娃娃皇帝,和帝時,竇太後臨朝稱製,其兄竇憲當政,竇氏父子兄弟並居列位,刺史、守令多出其門,衝帝、質帝時期,外戚梁冀勢力更大,皇帝的廢立完全取決於外戚,質帝罵梁翼是跋扈將軍,結果立馬就被毒死了。

    皇帝為了打擊外戚專權,就扶植了身邊的宦官,和帝、安帝、順帝如此,桓帝也不例外,從靈帝時期開始,就開啟了宦官擅權的局麵,到了如今陛下當政,亦是如此,桓帝有“五侯”,當今陛下有“十常侍”。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