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百姓們的禮物

字數:3119   加入書籤

A+A-


    頓丘縣鎮上就這麽大點兒的地方,縣衙這邊發生的事情,也不過是一個上午的功夫,就全都傳出去了,鎮上的百姓也知道,縣衙那邊,有孩子出生,但是孩子的娘,卻不幸離開了。

    王澈一直都在縣衙之中,現在縣衙這邊有事兒了,他不能離開,反正回去也沒什麽事兒要做,幹脆就留在縣衙,等下午的時候,去糧倉,整理整理糧倉的賬本什麽的。

    產婆幫著找了奶娘過來,剛出生的孩子吃飯的問題是解決了,丁氏雖然嫁給了曹操,也不是什麽黃花兒大閨女了,但是沒生過孩子,哪兒來的奶水喂孩子,所以隻能找奶娘,讓奶娘在縣衙住著,幫著照看孩子,畢竟,奶娘總是比丁氏更有照顧孩子的經驗。

    宅子裏很快就搭建好了靈堂,劉氏是遺體也被收斂到了棺柩之中,奶媽喂完孩子之後,和丁氏一同照顧著孩子,也順帶著教導丁氏如何照顧小孩。

    “先生,縣衙外頭來了不少百姓,還帶著東西,說是知道孩子出生,劉夫人去世的消息,過來看望的。”夏侯淵說道。

    “出去看看吧。”王澈啞著嗓子說道。

    縣衙一下子出現這麽兩件事兒,大喜大悲,人的心情也是大起大落,實在是太折騰人,如今縣衙之中,能主事的,就隻有王澈一人,至於曹滿,一直在靈堂那邊,孩子剛剛生出來,不適宜抱到靈堂,即便靈堂之中的棺柩裏麵,躺著的是他的母親......

    曹滿一身白衣,跪坐在靈堂之中,不斷的往火盆之中添著一些銅錢形狀的劣紙。

    顧名思義,劣紙就是一些質量並不好的紙張,這樣的紙張,不能用來寫字,也就隻能用在這上麵了。

    給死人燒紙,也是起源於大漢朝,這當中還有個故事在其中,也是個民間傳說,幾十年前的事兒了,沒人去考證,也就成了鄉野傳說。

    不過這麽個習俗倒是留了下來。

    相傳,蔡侯改造造紙術後,紙張的生意在民間就興隆了起來。嫂嫂惠娘便讓丈夫蔡莫向弟弟討教造紙術。由於蔡莫淺嚐輒止,造出的紙質惡劣。惠娘急中生智,佯裝暴死,讓蔡莫當著鄰居的麵,在自己的棺前邊哭邊燒紙。

    燒著燒著,人們聽到棺材裏有響聲。

    後來,又聽到惠娘喊:‘快開棺,我回來了。’當眾人鼓起勇氣打開棺蓋時,惠娘就跳了出來。她說閻王讓她在陰曹地府推磨受苦。由於蔡莫給她燒紙,所以小鬼們就爭著為他推磨賺錢。原來陰間以紙為錢!她又把錢給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蔡莫聽了,又去抱了兩大捆來燒,說是讓爹娘在陰間少受點苦。鄰居們一看,原來劣質紙也有這麽大好處,於是紛紛買蔡莫的紙去燒給自己的親人。

    這個鄉野傳說,能說明的,也隻是蔡莫和妻子慧娘為了做生意,把自家的劣紙賣出去的手段而已,但是很多人卻是對這樣一個謊言深信不疑,這當中,更多的,還是對於自己死去的親人的一份祭奠,一份懷念吧,也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這種事情王澈聽說之後,也不去做評價,這並不是什麽壞事,人在傷心的時候,若是真能通過這樣,給自己的心靈,找一個慰藉,那這就是好事兒。

    而且,這個習俗,流傳了將近兩千多年。

    現在,曹滿在靈堂之中,給劉夫人守靈燒紙。

    孩子剛剛出生,丁氏看著孩子,不能過來,曹滿作為劉夫人夫家的妹妹,在靈堂幫著守靈,也是應該的,劉夫人嫁進了曹家,也是曹家的人,也是曹滿的親人。

    而縣衙之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就壓在了王澈的身上。

    原本縣衙的事情也不算太多,因為水渠的事兒已經了了,但是現在,縣衙裏遇到這樣一檔子事兒,王澈也稍微有些心力交瘁了,不是說有多麽的累,隻是心中無限感慨,世事無常。

    王澈和夏侯淵來到縣衙外頭,門口站著不少百姓,有的百姓提著一些野菜,也有的百姓的籃子裏,放了十幾個雞蛋。

    兩個多月前曹滿也說過讓他們若是有能力的話,在家裏養些雞鴨,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沒有把曹滿的話聽到耳朵裏,倒是有些人家,仔細想過了之後,養了些母雞,現在他們來縣衙帶的這些雞蛋,就是自家的母雞下的。

    隻是現在看來,僅僅這麽點兒人養雞鴨,也已經是於事無補了。

    “諸位鄉親,你們這是.......”王澈從門口的台階上走下來,來到百姓們麵前。

    “王主簿,我們知道縣衙出了事情,所以想過來看看,這些都是鄉親們的一點兒心意,其它的事兒,我們這些人都幫不上忙,就隻是想盡些心意而已。”人群當中,一上了年紀的老者住著拐杖走了出來,顫顫巍巍的,王澈絲毫不懷疑,沒有手上的那根拐杖,這老者連路都走不利索。

    但是即便行動不便,他還是來了,他在頓丘縣鎮上是最有聲望的人,帶著這些人到縣衙過來,隻是為了盡一份自己的心意。

    王澈倒是知道,後世的時候孩子出生,周圍的親朋好友都睡送雞蛋過來,然後主人家再回些禮物,東西不多,就是圖個吉利,現在這事兒,王澈也不知道怎麽安排了,縣衙這邊有喜事,但是也有喪事。

    總不能駁了這些淳樸的百姓的好意,這也是人家對孩子的祝福,對劉氏去世的惋惜和祭奠。

    “妙才,鄉親們送來的東西都收下吧,畢竟都是一份心意,差人記錄好,一會兒縣衙這邊,好去回禮。”王澈說道:“禮尚往來,大家是來祝福孩子,這份好意,王某代曹縣令心領了,至於回禮,諸位也不必推辭,都是圖個吉利。”

    百姓們過來送東西,本就沒有說想著要回禮什麽的,方才王澈說要回禮,老者也想要拒絕,隻是被王澈眼神給製止了,接下來王澈的話,也讓老人家沒有什麽理由反駁。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