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公開課的這天

字數:3329   加入書籤

A+A-


    一大清早,王澈用冰冷的井水洗了臉,瞬間精神了起來,換上一身文士服,站在銅鏡麵前,看著銅鏡之中身影模糊的自己,收拾好了衣冠。

    嗯,好一個風度翩翩,氣質文雅的少年郎。

    這是這個年頭的時尚,這是這個時代的潮流。

    用完早飯,王澈讓典韋帶上禮物,上了馬車之後,馬車再次來到了荀家開設的私學門口。

    今日大門口換了人看守,雖然是開放講課,但是也是要遞上名帖,才能進得這書院,以防有不相幹的人等混進來,攪亂了水鏡先生講課。

    馬車停在外頭,王澈從馬車上下來,帶著典韋,典韋手上提著禮物,走到書院門口,被人攔了下來,王澈從懷中掏出自己的名帖,遞給了書院門口的學子。

    學子打開名帖,見落款是潁川郡守府王澈,抬起頭來,看向王澈:“不知兄台在郡守府之中是何身份。”

    王澈笑了笑,說道:“不管在郡守府之中是何身份,到了這書院,身份都是前來聽課的學生,與兄台是一樣的。”

    王澈的這個回答,讓這學子對王澈的印象大好,見王澈的衣著打扮與風度,可不像是尋常人,還是郡守府的人,在郡守府之中地位一定不凡,但是來到書院,卻是能將自己當成普通的學子,以平等的身份進書院聽水鏡先生講課。

    這樣的人,這般氣度,如何不令人折服?

    今日來的人不少,也有不少大家族之中出身的人,來到書院門口,可也有不少對自己身邊的書童呼來喝去,看向他們的時候,也是一副眼高於頂的模樣。

    與眼前的王澈相比較,高下立斷。

    “如此的話,兄台,請進。”學子客客氣氣的將王澈請進書院。

    王澈拱了拱手,問道:“在下的護衛是與在下一同過來的,不知可否一同進入書院?”

    “主公,俺在外頭等著你就是......”

    “可以一同進去,隻是先生講課之時,需約束自己,不可喧嘩。”那學子說道。

    “好的,多謝。”王澈笑道,隨後看向典韋:“走吧,咱們進去。”

    典韋跟在王澈的身後,一同進了書院,王澈進了書院之後,書院門口的學子還看了王澈的背影一會兒呢。

    王澈的態度,也的確博得了他的好感。

    “主公,俺這大字不認識幾個,來聽這個,是不是有些糟踐學問啊。”典韋走在王澈身側,落後半步:“再說了,俺也聽不懂啊。”

    “水鏡先生再此講授經學,就是為了給諸多學子,答疑解惑,聽不懂沒關係,十句之中,你能聽懂了半句,這也是收獲,累積下來,先生講一百句,那你就能聽懂五句了不是,這做學問啊,跟你練武也差不多,都是經年累月的積累,想想你當初習武,是一蹴而就的嗎?一天之內,就能成為高手?有的人天資聰慧,就像你天生力大無窮一樣,但是若是仗著自己的天資,不勤勉,到最後,也不過泯然眾人矣。”

    王澈這麽說的話,典韋倒是聽明白了,因為結合他自己習武的經曆,他能懂。

    懂歸懂,不管是典韋自己,還是王澈,沒指望典韋能成為什麽知識豐富的讀書人,反正是公開課,典韋就是來蹭課的,不蹭白不蹭,就算有一丁點兒的收獲,那也是賺了。

    王澈與典韋一同往後院兒走,與他們同行的,倒也有不少人,有三四十歲的,最小的有五六歲,都是來聽水鏡先生講課的。

    而王澈說的話,也是被一同往後院兒走的人給聽到了,聽了王澈的話,他們也是在心中暗自點頭,王澈的話說的有道理啊,典韋看上去凶神惡煞的,一看就是個個武夫,但是王澈卻是勸他向學,在旁人眼裏,這也是一樁善事。

    到了半晌的時候,書院的大門就被關上了,書院外的學子們也都回到了書院之中。

    書院的後院兒之中有一方涼亭,涼亭之中早就已經收拾了妥當,當中置一書案與坐墊,書案上方,擺有竹卷經書,一旁還有一精致的銅製熏爐,冒著嫋嫋的青煙。

    司馬徽來這涼亭前,涼亭外麵的空地上的坐席就已經坐滿了人,王澈和典韋來的早,有幸坐在坐席之中,典韋仍舊坐在王澈的身旁,隻是他的身形相貌,卻是引得不少人側目。

    典韋這次來,沒有帶武器,這又不是軍中,千軍萬馬的對陣,也不是赴什麽鴻門宴,更不是來打架的,沒必要帶兵器。

    時辰一到,司馬徽出現在了眾人麵前,眾人紛紛起身,拱手行禮。

    司馬徽走到涼亭之中,也是拱手與眾人回禮,隨後跪坐在了書案之前。

    書院之中的鍾聲響起,司馬徽的這一堂公開課,正式開講。

    經學是作為陰陽五行化的儒學,借助於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框架,構築了經學“天人”之學的規模。鄒衍善言“天人”之學,號稱“談天衍”。他將“陰陽說”和“五行說”融為一體,以“陰陽消息”論宇宙的變化原因,以“五德終始”為宇宙的變化模式,旨在論證“天象”與“人事”間的互動關係,建立囊括天人、無所不包的宏大體係。

    董仲舒吸納這了一理論成果,以陰陽五行為其理論體係的框架,將儒家傳統的政治倫理主張填充其中,如以陰陽比況三綱,以五行比況五常,完成了經學的理論奠基和改造。

    所謂儒家經典,一般是指儒學十三經,亦即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而今天,司馬徽講授的公開課,就是要講《春秋公羊傳》。

    王澈坐在下方,歎息一聲,他吃的最透徹的,還是《論語》啊。算了,聽聽這位水鏡先生要怎麽講吧,書他是讀過的,但是記住的東西不多,畢竟現如今沒有什麽標點符號用來句讀,通篇文章,在王澈眼中,就是生澀難懂,讀順暢都是個問題,別說背下來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