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應對

字數:5747   加入書籤

A+A-


    元德帝收到這消息後,整顆心都提了起來。話說這幾年大齊一直風調雨順的, 再加上國庫愈發充盈, 元德帝這皇帝當得真是順心無比。

    以至於元德帝私下裏還和薑閣老感慨了好幾回, 說是若以後的日子都如同這幾年的話, 那他這個皇帝就能省下一大半心思。

    說不得還能養養頭發, 保持住現在的地中海發型,避免自己變成一個光頭。

    然而做人不能太嘚瑟, 陸安珩這個老天爺的親兒子前不久都因為瞎嘚瑟立旗子被老天爺打了臉。到了元德帝這兒, 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陸安珩嘚瑟,還是隻把自己想要的閨女變成了兒子,元德帝這麽一嘚瑟,頓時就收到了江南洪災的消息。

    別說元德帝了,就連薑閣老他們這一群大佬也覺得頭疼,原本精神矍鑠的幾個老頭頓時就萎靡了下去,成日裏皺著眉頭, 眼瞅著臉上的褶子都多了好幾道。

    也不怪他們發愁,江南可是魚米之鄉,出了名兒的富庶之地, 這會兒竟然鬧了災, 簡直不知道會有多大的損失。

    再一想遭了災的難民們, 大佬們的眉頭皺得更緊了。湖廣總督呈上來的折子中,說是這段時間一直暴雨不斷, 盡管官府及時組織了人修堤壩, 卻架不住雨勢著實凶猛, 又爆發得突然,半夜潰了堤,以至於兩岸百姓死傷無數。

    在洪水中喪命的,不知所蹤的,大致統計出來的數字都讓元德帝他們歎息不已,那可是無數條鮮活的性命呐。

    尤其是元德帝,對百姓素來心軟,即位後免了不少苛捐雜稅,說一聲愛民如子也不為過。這會兒乍一聽到傷亡人數,許是年紀大了,元德帝催著內閣拿主意想辦法救災同時,連午膳和晚膳都沒胃口吃,想到百姓們可憐的境況便愁眉不展。

    救災救人是一回事,災後重建以及可能會爆發的疫病才是更讓人頭疼的大問題。前者還隻是銀子的問題,想著這幾年豐盈了許多的國庫,元德帝心裏安穩了不少,有銀子就有底氣,這話什麽時候都適用。

    然而疫病問題就著實令人頭疼了,元德帝也算是見過了大風大浪的帝王了。早些年剛登基時,元德帝那真是隔三差五就收到各地鬧災荒的消息,簡直都要以為老天爺看他不順眼了。

    那幾年,每每收到各地總督遞上來的災情奏折時,看著那上頭描述的慘況以及令人觸目驚心的死傷數字,元德帝的心都是涼的。

    勵精圖治輕徭薄賦這麽多年,好不容易締造出了一個太平盛世來,元德帝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呢,又收到了江南洪災的消息。

    瞬間就讓元德帝想起了二十年前被天災所支配的恐懼。

    摸著良心講,元德帝真心認為自己算是個為民著想的好皇帝了,不說功比堯舜,起碼超出曆代帝王功績的平均值,文武百官和老百姓對自己的評價也都不低,怎麽著都能算是個優秀的好皇帝了。

    奈何好皇帝就是不得上蒼的青眼,舒心日子沒過幾天,老天爺又開始給自己鬧騰作妖了。

    元德帝表示自己心好累,年紀大了,撐一撐也愛不下去了。

    然而救災救人刻不容緩,元德帝即便心裏再哀怨,也得先將這件天大的事兒給安排好了再說。

    戶部這回可真是大出.血了,一口氣便拿出了上百萬兩白銀再加百萬石糧食,姬玄連著好幾天都睡不好覺,想到萬裏之外的江南災禍就心抽抽。

    都是混官場的,誰還不知道這裏頭的彎彎繞繞呢?即便元德帝已經是個難得的明君,朝中正直的大臣也不少。但是對於某些官場中潛規則,上至元德帝,下至縣衙的小吏心裏都門兒清。

    不論何時,朝廷撥下的救災銀子,每過一層,就要被盤剝一部分去。至於盤剝多少,全憑過手之人的良心與算計,早些年元德帝曾經為此對百官進行了一次大清洗,抄家流放了不少朝廷命官,這才遏製住了這股不正之風。

    然而水至清則無魚,貪官汙吏永遠都斷絕不了,即便貴為帝王,元德帝也不能事事順心,某些方麵還是要對臣子們妥協一下。

    也是很無奈了。

    老油條姬玄自然也知曉其中內情,雖然救災心切,卻也免不了多了幾分鬱悶。掏國庫的銀子去救災,這操作沒毛病,自己就算是隻鐵公雞也不會心疼這銀子。

    問題是拿著這銀子去養某些蛀蟲,姬尚書可真不樂意了。

    國庫這些銀子,可都是他老人家一筆一筆攢下來的。即便有很大一部分是陸安珩的功勞,姬尚書也能毫不臉紅地說上一句,那也是他憑本事坑了陸安珩幫他掙來的。

    這會兒要拿自己勤勤懇懇掙來的銀子去養蛀蟲,姬尚書表示自己有些心塞,胸悶氣短心絞痛,需要來個太醫為自己診治一回。

    然而不管姬玄如何不痛快,這銀子還是得出的,多少災民就等著這救命錢和救命糧呢。

    陸安珩想了想後世的一些救災行動,也不藏著掖著,根據大齊的基本情況,提出了幾條建設性的意見:“依微臣之見,不如發動百姓們自由募捐?愛心募捐不拘銀錢,遭了災的人樣樣都缺。我們不如號召一下老百姓,家中若是有那不穿的衣物,洗淨後收拾收拾,也能給災民們解上一回燃眉之急。再有,也可讓官員鼓動當地富裕的士紳,讓他們給災民們施粥,也算是一大善事。到時候朝廷可以賞賜他們一麵錦旗或者牌匾,也是一大榮耀。”

    重點是,錦旗牌匾什麽的,完全是不用怎麽花銀錢的物件兒,換來士紳們出手和官府一同救災。這筆買賣,怎麽看怎麽劃算呐!

    元德帝和幾位閣老頓時對陸安珩投去了讚賞的目光,心說自己等人可真沒白疼這家夥,關鍵時刻就是靠譜!

    另一邊,陸昌興聽到江南洪災的消息後便一直坐立不安,心神不寧地在院子裏來回踱步。

    陸安珩一進門就看到自家親爹這麽不穩重的表現,頓時疑惑道:“阿爹,您這是幹嘛呢?”

    陸昌興瞅了陸安珩一眼,滿麵愁容地開口道:“江南鬧了洪災,也不知你祖母與大伯他們怎麽樣了?”

    是哦,都忘記了自家還有人也在災區呢!陸安珩一腦門的黑線,再次為自己的不靠譜感到心塞。

    說起來這也不怪陸安珩,就憑原主與大房之間的那些恩恩怨怨,再加上自己當年被拐賣之事,讓陸安珩再將大房當成親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兒。

    現代人本就要冷漠一些,就連親生的兄弟姐妹之間,也是一言不合說鬧掰就鬧掰,陸安珩完全不能融入現如今的大家族思維模式。

    好在陸安珩穿來沒多久,陸昌興就張羅著分了家,讓陸安珩不用再與大房有什麽牽扯了。

    至於原主的祖母趙氏,陸安珩與她相處的時間有限,又見她總是折騰蕭氏,人都是有偏向的,陸安珩又不是被愚孝觀念給洗腦的家夥,對趙氏還真沒什麽祖孫情。

    陸安玨就更不用說了,當初進京時還是個小屁孩呢,估摸著連趙氏的模樣都想不起來了。

    是以整個陸家,真正為趙氏和大房擔憂的,隻有陸昌興一人。

    陸安珩見親爹成天憂心忡忡的樣子,眼瞅著就消瘦憔悴了不少,連忙開口安慰他道:“阿爹莫要擔心,祖母與大伯一家本就住在揚州城內,離堤壩遠著呐,定然會沒事的。”

    道理陸昌興都懂,然而就是不放心親娘。又為他們的生活擔憂了一把,陸昌興皺眉歎道:“也不知你祖母他們到底怎麽樣了?這會兒發大水,佃戶們一年的收成全都給淹了,自然也交不上租子。你大伯家這幾年添丁進口的,也不知府中剩下的口糧能否撐過這段日子?再有,每回洪水過後都有疫病,若是他們病了又怎生是好?”

    陸安珩撓頭,看著愁得開始掉頭發的陸昌興,連忙安慰他道:“阿爹你先別擔心,伯父是個精明人,肯定早有準備。再說了,府中的庫存也有不少,足夠他們度過這段時日了。至於疫病,這不是還沒傳出有疫病的消息嘛,您就先別自己嚇唬嚇唬自己了。再說了,就算真的有疫病,揚州城如此繁華,城中大夫無數,伯父又不缺銀錢,家裏也有不少名貴藥材,莫非還請不到一個大夫?”

    一通話說的陸昌興放下心來,陸安珩這才鬆了口氣,轉頭繼續關注災情去了。

    誰都沒想到,在這次救災的行動中,最出彩的竟然不是官府,而是大夫協會和薑德音她們這群娘子軍管理著的藥廠和慈善組織。

    薑德音素來聰慧,參與了藥廠的管理事宜後,便一直致力於提高藥廠的待遇與地位。

    在聽到陸安珩透露出的關於後世救災的一些觀念後,薑德音想了想,先讓女工們趕製了一大批藥袋,又去和大夫協會那邊談了個合作,藥廠負責縫製繡有大夫協會字樣的特殊藥袋,大夫協會則負責多出幾個大夫配置好放疫病的藥,而後一同賣給朝廷,爭取讓前去救災的人全都帶滿藥袋,以防江南本地的藥材不夠。

    談完這筆合作後,薑德音又與慈善組織的那個世家長輩搭上了線,號召大家捐款捐物,慈善組織將會把大家好心捐來的東西登記成冊,整理好後一道兒送往災區,一直送到有需要的災民手中。

    不僅如此,組織還會為捐款捐物的好心人立一塊高大的功德碑,凡是捐了東西的人,名字都會被刻在這塊功德碑上,永垂不朽。

    這招一出,瞬間點燃了京中的百姓們的熱情,紛紛跑到慈善組織來踴躍地捐款捐物,也是一大盛景。

    薑德音真可謂是一舉成名,第一次讓人看到了屬於女性們的力量。

    陸安珩看得目瞪口呆,在心裏對自己媳婦兒寫了個大大的服字。抱著小湯圓對著薑德音耍寶,故意笑道:“小湯圓啊,以後你這腦子可得隨了你娘啊,準保能中個狀元回來!”

    薑德音失笑,嗔了陸安珩一眼,甜蜜地埋怨道:“你又拿我打趣!”

    又將眼神落在小湯圓身上,對著小湯圓柔聲道:“別聽你爹瞎說,要隨也是隨你爹,他可是正兒八經的狀元郎呢!”

    陸安珩笑著環過了薑德音,將她和小湯圓一道兒攬在自己懷裏,頓時覺得人生圓滿了。

    不過,想了想正在鬧洪災的江南地區,陸安珩總覺得自己個重要的事情沒想出來,直到薑德音說了一句:“也不知江南那邊的暴雨停了沒有,若是停了,這會兒洪水也該慢慢消散了,正是重新修建堤壩的好時候,也不知慈善組織和藥廠是否還能做些什麽?”

    修建堤壩?陸安珩頓時恍然大悟,艾瑪可算是想起來自己忘記了什麽東西了,水泥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