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入楚

字數:4065   加入書籤

A+A-


    儒家美化上古時期的聖君賢臣,然而在法家等人眼中,這些聖君賢臣一個個都是被儒家之人包裹了華美外衣。一旦揭開這成華美的外衣,剩下的就隻有醜陋了。

    龐癝來到戰國時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可隨著對這個時代了解的越深入,越徹底,龐癝越覺得諸子百家間的道統之爭的可怕之處。

    這裏沒有刀光劍影,有的隻是筆墨唇舌。

    可有時候筆墨唇舌比刀光劍影更加的可怕,因為刀劍隻是滅了一個人的身體,一個國家的政權。而筆墨滅的卻是一個人的精神,一個國家的思想!

    現在的情況是法家占據優勢,故而始皇帝一統天下之後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焚書坑儒。

    一旦儒家上台,隻怕手段不會比法家弱多少,甚至還要厲害上幾分。

    故而後世儒家上台之後近兩千年來再不聞其他諸子百家的聲音,甚至連同屬保守派的墨家也沒放過,成為曆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

    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武無第二,文無第一。

    可現實卻是為了道統之爭,諸子百家之間鬥的是頭破血流。

    命可以不要,但思想卻不能拋棄,故而曆史上才會出現那麽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在龐癝看來,這些諸子百家之人是傻的。

    但卻傻的可愛,傻的令人欽佩,傻的令人尊敬!

    同時也傻的令人咬牙切齒!

    他們不僅是傻子,同時他們還是一群執著的瘋子。

    這是這群執著的瘋子,才在這個大爭之世生成了華夏獨有的文化之源!

    收拾一下思緒,龐癝便再次陷入繁忙的政務。

    三天過後,龐癝攜同太子魏增告別魏王之後便踏上了前往楚國的行程。

    出大梁,上官船,沿著鴻溝一路南下。

    “姐夫,你說羋嫣公主還記得我嗎?”

    魏增雖然已經是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自幼身邊也不缺乏美女,但在感情方麵還是一張白紙。特別是對於羋嫣這個一麵之緣後日思夜念的女孩,魏增的心中是激動、忐忑的。

    龐癝道:“像太子這樣優秀的人,是個女孩都會心動的。”

    “真的?”

    “千真萬確!”龐癝臉上滿是真誠。

    其實龐癝是從唐雎那邊聽說的。

    唐雎上次出使楚國回去之後對龐癝說:“楚國的羋嫣公主自見到太子送的禮物之後愛不釋手,喜歡的不得了!”

    因而龐癝回答起魏增的問題時才會如此的底氣十足。

    “那姐夫你說羋嫣公主還記得我嗎?”緊接著魏增又問了一個十分幼稚的問題。

    “應該還記得吧!太子難道忘了上次送給羋嫣公主的泥偶之中有你的畫像了嗎?”龐癝提醒道。

    “也是,就是不知道羋嫣現在是高了還是矮了?是胖了還是瘦了?”

    “高肯定是高了,但胖瘦的話我就不知道了!”龐癝道。

    “姐夫你怎麽知道羋嫣公主長高了呢?”魏增問道。

    聽此龐癝頓時哭笑不得:“一個人隻會越長越高,難道會越長越低不成?”

    “嘿嘿,也是哦!”魏增聽了龐癝的話之後頓時憨笑起來。

    對於即將成家立業的魏增來說,對於接下來的婚事是既期待又惶恐,甚至有些害怕,不知道如何去麵對!

    一路上龐癝不停的給魏增做著思想工作,生怕魏增到了楚國之後言語行動上出現什麽差錯。

    畢竟魏增是魏國太子,如果真的出現了什麽差錯的話那丟人就丟大發了,自己這個姐夫臉上也沒麵子,估計會去之後還會受到夫人雨萱的責備也是肯定的。

    好在龐癝不斷的做思想工作下,魏增的心態一天比一天好,等離開了魏國邊境之時,魏增已經恢複到了原來的模樣。

    “太子你看!”龐癝指著楚國的山河說道:“你覺得楚國風土樣貌如何?”

    魏增道:“和國內相比別有一番風趣!”

    龐癝笑道:“未來這片土地也將在你的掌控之下!”

    “難道就不能沒有戰爭嗎?”魏增苦笑。

    自幼耳讀目染,魏增又怎能不知道列國之間的合合離離不過如同家常便飯一樣簡單呢。

    龐癝嚴肅道:“隻要天下尚未一統,戰爭就會不斷的爆發。隻有天下徹底統一了,這世間才不會有戰爭,百姓才會安居樂業的生活!”

    “你看那些楚國百姓!”龐癝指著岸邊衣衫襤褸的百姓說道:“因為有戰爭,這些百姓會遭受戰亂之苦,他們會不斷的增派賦稅,兒子、父親不斷的被派往戰場送死。隻要還有一天天下沒有統一,他們就還會遭受這樣的痛苦!”

    在龐癝說著的時候,魏增的目光看向兩岸,隻見這些百姓不禁衣衫襤褸,且一個個麵黃肌瘦,或老或小,竟然很難看到一個青壯。即便有青壯的身影,但大多都是殘疾之人。

    魏增並非不諳世事,在魏國國內之時魏增也見到過同樣的場景。

    其實不止是魏、楚兩國,現今的天下六國莫不如是!

    相對來說,魏國的百姓還是要好些的,畢竟他們沒有像楚國百姓這般衣不蔽體,如奴隸般沒日沒夜的幹活。

    看著這些瘦弱的百姓,饒是龐癝也不禁生出“亂離人,不及太平犬”的感慨。

    華夏的百姓向來吃苦耐勞,隻求一個溫飽而已。

    但數千年來,就是這麽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願望也大多是實現不了的!

    戰爭時期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是常態。和平時期遭受貪官汙吏盤剝又是常態。

    看來看去,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裏華夏的百姓竟然沒有一天好日子過。

    即便是號稱貞觀之治的盛世之下,大多數百姓過得還是吃糠咽菜的苦日子。

    這還是明君賢臣的治理之下,那如果是昏君庸官的治理之下呢?

    百姓的日子隻怕會更加的苦不堪言吧!

    故而百姓才對清官幹吏這麽盼望。

    一個包拯,一個海瑞就被歌頌了上千年。

    至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所謂的千古明君又有哪個老百姓真心實意的去歌頌呢?

    隻是存在於文人墨客的字裏行間極其誇耀之詞罷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