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天門關之戰(一)

字數:3860   加入書籤

A+A-


    龐癝猜的每錯,魏國接二連三的事情都是秦國在背後搗的鬼,而呂不韋就是罪魁禍首。

    “那相邦,接下來屬下應該怎麽做?”

    “怎麽做?現在的下場還不夠嗎?難道讓魏國報複到大王頭上你們才滿意嗎?”

    “屬下不敢!”

    “下去吧!”

    呂不韋喝退黑衣衛統領,眼神中滿是陰鬱。

    總的來說呂不韋的策劃是成功的,魏國國內諸子百家的爭鬥之勢任誰都無法阻攔下來了。

    隻是呂不韋沒有想到的是,黑衣衛除去召陵君的時候留下了把柄,讓魏國查到了自己身上。

    國內重臣接連被刺殺,再看看自己的這條腿,再給呂不韋幾個膽子他也不敢再做這樣的事情了。

    可以呂不韋的性格,吃了這樣的虧再想讓他就此罷手也是不可能的。

    於是第二天早朝呂不韋便上書秦王嬴政進攻魏國。

    此時秦國國政完全由呂不韋把持,誰又敢說什麽反對的話呢?

    於是,呂不韋的上書當場就被同意了。

    由於蒙驁已死,此時秦國將領中職位最高的就隻有王翦了,於是呂不韋便令王翦率領十萬大軍進攻魏國河內。

    秦國想要進攻河內隻有枳關和高都兩個方向可行,而枳關城牆高大,秦國想要攻克的話必定要付出極其巨大的代價。因而王翦分析利弊之後便決定由上黨的泫氏南下高都,準備一舉蕩平河內。

    大戰一觸即發。

    魏國國內,墨家之事雖還未完全解決,不過國內的墨家勢力已經被蕩平了十之八九,再加上聽聞秦國進攻河內的消息之後,魏國君臣便把目光再次看向西麵的秦國。

    看著牆壁上的地圖,太尉尉繚分析道:“此次秦國出兵十萬,由大將王翦統帥。而王翦雖還未有出色的戰績,但經過微臣的分析發現此人有名將之姿,且極其善於攻城略地。因而微臣的建議是徹底放棄高都,把大軍全都集結在南麵的天門關。

    天門關城深牆高,兩邊都是崇山峻嶺,是上黨通往河內的唯一道路。故而我軍隻要守住了天門關,就可確保河內萬無一失。”

    此時魏無忌也被調會大梁商議軍情,聽了尉繚的話後魏無忌思索片刻後道:“我讚成太尉的意見,遷高都城全部軍民於河內,而後憑借著天門關之險,我可確保河內安然無恙。”

    這些年來魏國雖然國力大增,但這一年多來魏國各地動蕩不安,沒有誰會認為魏國有實力能夠戰勝秦國,因而隻能采取據城而守的辦法。

    龐癝想了想又補充道:“此法雖然不錯,但為了避免和秦國形成長期對峙之勢,微臣建議當王翦大軍全部都集結與天門關之時,大王了派一支奇軍出枳關偷襲河東的武遂、陽狐、垣城等地,促使秦國分兵,以確保天門關之戰難以形成秦、魏兩國決戰之勢。

    偷襲河東的兵力不要太多,且每攻克一城之後都不要占據,以避免被秦軍包圍!”

    “如果秦國不分兵呢?或者說秦國再從國內調集大軍的話又該如何辦呢?”老將軍晉鄙問道。

    龐癝回答道:“秦國無論是分兵還是調集大軍,此次偷襲河東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秦國向天門關增兵形成決戰之勢,畢竟現在我國的國力還不能夠與秦國相提比論,我怕一旦形成了決戰之勢,我國的下場隻怕比趙國還不如。”

    見再無他人有意見,魏王拍板道:“好,就按照相邦的意思去辦!此次上將軍魏無忌領軍七萬駐守天門關,而老將軍晉鄙率軍三萬從枳關出發偷襲河東,一旦秦國征集大軍的話,老將軍就立刻撤回到枳關,待秦軍撤退之後再去河東進行騷擾。還有,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新垣衍將軍率軍五萬駐紮於野王,一旦哪邊形勢危急的話可去進行增援。”

    “諾!”

    半個月後,十萬秦軍在泫氏集結完畢。

    隨著王翦軍令的下達,大軍浩浩蕩蕩的沿著丹水向南而去。

    此時的高都城內,魏無忌剛剛送走城內最後一批軍民,看著高都城斑駁的城牆,魏無忌滿是不舍之意。

    “上將軍,該出發了!”

    “走吧!”魏無忌說了一聲便上車而去。

    半個時辰之後,高都城內燃起了通天大火,方圓數十裏都能看得到,特別是到了晚上,百裏外的地方都能看到高都城上空一片通紅。

    “報!”秦軍前鋒的斥候快馬來到王翦麵前:“啟稟將軍,魏國上將軍魏無忌將高都人口全部向南遷移,且還一把火燒了高都城!”

    “嗯?”王翦十分驚訝。他沒有想到魏國竟然有這麽大的魄力。

    抬頭向南看去,隻見高都方向的上空果然一片赤紅,王翦的眉頭不禁輕輕皺了一下,急忙拿出地圖看了起來,眼睛緊緊盯著“天門關”三個字。

    命親衛卷起地圖,王翦下令道:“令前鋒大軍繞過高都城,直奔天門關!”

    “諾!”

    隨著王翦軍令的下達,前鋒的五千輕騎沉默著向南奔馳而去。

    第二天中午,正在趕路的魏無忌聽到後麵的“轟隆”聲,急忙回頭去看,隻見秦軍前鋒的輕騎兵已經距離自己不足十裏遠,魏無忌忙下令道:“令後軍變前軍抵擋秦軍騎兵衝擊,掩護百姓撤離。”

    天下各國論起騎兵的強大程度,非趙國莫屬,即便縱橫天下的秦國也稍有不如。

    加上此地多山,因而對於區區五千輕騎魏軍並不畏懼,況且因為馬鞍和馬鐙還未出現。

    待秦軍五千輕騎來到魏軍麵前之時,秦軍士卒紛紛下馬拿起兵戈整理陣型。

    “衝!”隨著將領的一聲號令,五千秦軍向魏軍衝殺而來。

    “射!”魏國方麵早就準備好的弓箭手在號令一出的同一時間內,箭矢便密集的射向秦軍。

    三輪過後,已有七八百名秦軍士卒被射殺,但秦軍也已來到眼前。

    “弓箭手後退,戈手出擊!”

    號令想起後魏國戈手便越過弓箭手奔向秦軍。

    秦軍士卒戰力雖然強大,但到底人少,再加上長途奔襲,不久就敗下陣來向北而逃。

    魏無忌並未令大軍追擊,而是下令大軍轉身向南而去。

    這隻是天門山之戰前的一個前哨戰,也是秦軍的一次試探,並不關係全局,秦軍的軍心也並沒有因為這次小敗而有絲毫動搖······(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