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一、伐謀

字數:3421   加入書籤

A+A-


    柏人,東臨巨鹿澤,西接敦與山,北抵泜水,是連接邯鄲和靈壽的交通要道。

    柏人城下,魏、趙兩軍的軍營便設立在泜水南北兩岸。

    兩軍七十萬大軍,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頭,綿延上百裏長。

    雖然兩軍之間有泜水隔離,可泜水隻不過是一條窄普通不過的小河,遠遠不能用天險來形容,甚至不能稱之為“險”,因為此時泜水水位還不到一人之高,隻需數十名將士一個時辰就能填出一條道路來,又怎能用“險”這個字來形容呢?

    可說來,泜水畢竟是一條河,現在又不是炎熱的夏季,誰沒事也不會跳入河中洗一個冷水澡的。

    自然而然,泜水便成為了魏、趙兩軍的天然屏蔽。

    泜水南岸的魏軍大營中,王翦收到密探的消息之後十分驚訝:“這麽說來,趙王已經準備遷都晉陽了?”

    密探回道:“啟稟上將軍,屬下來之前,見到趙國那些權貴已經開始一輛又一輛的用馬車向晉陽運送自己的私產了。屬下還聽說,井陘寨那裏,擠滿了東來西往的車馬,想必這個消息屬實!”

    王翦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讓密探退下之後又喊來副將問道:“昌城那邊,劉季可曾出動?”

    副將回道:“上將軍,昨日末將剛剛收到劉季將軍剛剛送來書信,目前劉季將軍的十萬人馬還在昌城沒有出動!”

    想了想,王翦便道:“劉季是到了該動一動的時候了!你現在就向劉季傳達本將的命令,讓其盡快渡河進攻靈壽一代!”

    “諾!”副將答應下來,但卻並未出營而去,而是向王翦問道:“上將軍,咱們這邊是不是也該動一動了?咱們已經和司馬尚對峙了五日之久,可兩軍都沒有絲毫動兵的跡象,末將擔心司馬尚是不是再等秦國的援軍?”

    王翦道:“你的這個擔憂本將也有,可從秦國密探那裏得來的消息來看,隻怕秦國那邊短時間內並不會增援趙國!”

    “為何?”副將十分不解,“如果趙國被滅,那麽大魏的下一個目標明顯將會是秦國,唇亡齒寒的道理難道秦王不懂嗎?”

    王翦笑道:“秦王也算是少有的雄主,又豈會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

    而後王翦便向副將解釋道:“在秦國的密探發來消息說,好像秦國遇到了什麽難處,隻怕一時半會兒動不了身。不過本將想來,秦國國內隻怕已經出現了戰爭物質短缺的現象了,這才沒有出兵。如果不是因為如此,以秦王之能,又豈能眼睜睜的看著大魏吞並趙國?”

    王翦在秦國時雖說隻是負責軍隊,在物質供應上並沒有太過上心過,而且後來更是連軍隊都插不上手。可畢竟王翦也是在秦多年,又豈能不知道秦國的虛實?

    秦人乃苦戰,如果是因為糧草問題的話,以秦國那幫君臣的秉性,肯定會從百姓的口糧中征繳一部分充做軍資。長平之戰後期秦國便是這麽做的,當時不止趙國有饑荒,秦國的軍糧供應也供應不上,秦王嬴稷當時便下令從河東百姓那裏征繳了“部分”糧草,從而最終拖垮了趙國,逼迫趙國不得不和秦國決戰。

    在收到來自秦國的情報之後,王翦便開始想秦國到底是出於什麽原因,這才沒有救援趙國。細想這幾年秦國的情況,王翦很快就發現了秦國已然出現了兵甲不足的情況。

    魏國封鎖秦國,封鎖的不止是經濟,亦是戰略性的封鎖,因為無論是龐癝、尉繚還是王翦、範增都知道,秦國從來就不缺戰馬及糧草,缺的隻是鋒利的兵甲而已。

    其實關於戰略和經濟封鎖方麵,魏武侯時期,魏國便已經對秦國實施封鎖了,當時函穀關還在魏國的控製之下,因而秦國如果想要購買戰略性的物質,就必須要征得魏國的同意。

    可魏國君臣是傻子嗎?

    顯然不是,因而戰國初期的秦國缺乏各種物質,士兵們甚至連一件像樣的兵器都沒有。於是當時的秦王便不得不花費重金購買走勢而來的東西。

    現在的秦國又麵臨了這樣一個情況,雖然秦國現在把持這函穀關,可函穀關以東除了魏國,已經沒有其他國家存在,故而也就沒有其他國家與秦國進行貿易。

    如果僅僅如此的話,秦國還可以從楚國購買物資,可偏偏南陽、鄢郢等地也被魏國占據,這就使得秦國即便想要購買戰略物資,即便給的價格超出市場價十倍以上,可仍舊沒有人敢向秦國走勢。

    都說商人趨利,可這個利卻是要在保證腦袋安全的情況之下才能進行。

    早在魏國奪取河洛等地之後,龐癝便下了一道手令:誰敢向秦國走私物資,誅三族!

    當時也不是沒人冒險,可最後的結果便是龐癝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果真誅殺了這些人的三族。即便這些商人背後多多少少有魏國權貴的影子,可卻沒有哪一個人敢站出來反對亦或抗議一聲。

    為了達到恐嚇世人的效果,當時龐癝可是將這些商人及其家眷全都押解到大梁城一起問斬的。問斬那日,上千條人命在短短一個時辰之內就這麽沒了,可謂是血流成河,造成的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那就是此後再沒有商人敢向秦國走私物資!

    也是因為想到這一點,王翦這才不擔心秦國會援救趙國,因為缺少物資的情況下,秦國即便派出再多的士兵,也隻是來白白送死而已。

    而王翦又為何不與司馬尚決戰呢?

    司馬尚是在等秦國的消息,趙王已經答應了隻要秦國派大軍前來增援,將會贈送給秦國一批急需的物質,其中自然包括最急缺的兵甲礦石,可不知秦王是如何考慮的,竟然到現在還沒有絲毫動作。

    而王翦不動兵的原因,便是因為想要依靠魏國雄厚的國力生生拖垮趙國。魏強而趙弱,且趙國各地這些年都或多或少的經曆過戰爭,所以民生很是凋敝,隻要熬上三五個月,趙國就會出現糧荒,而那時,而司馬尚就將不戰自潰,而那時便是王翦動兵,一舉定乾坤之時。

    魏國人口上千萬,即便有六十萬大軍不用耕種,依舊還有千萬百姓耕作,而趙國卻不然,司馬尚手下這三十萬人馬是趙國最後的青壯,即便不戰損,隻是耽擱幾日趙國的春耕,那麽趙國將麵臨一年的饑荒。

    這樣,即便魏國此番沒有滅了趙國,趙國也是傷筋動骨。

    這,便是王翦的打算!(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