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峰回路轉又一轉

字數:5104   加入書籤

A+A-


    萬意半夜醒來了一次,見武裎冉還在,便又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等到再醒的時候,身邊已經沒人了,聽說他上朝去了。萬意想武裎冉大概是唯一一個從大牢裏直接去上朝的王爺了吧。

    *

    近來朝廷銀糧嚴重短缺,於是有人給武原出主意,說之所以會導致現在的這個局麵,皆是因為那些管錢糧的大人們不精通此道的緣故,他們做官錢都是些五穀不識四體不勤的學子們,怎會管理好國家的錢糧。武原覺得這話很有道理,於是特地在上京舉行一場加試,不比四書五經,就論這生財之道。為了被那些清流大人們攻擊,武原特地給這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國計民生”。對,陛下我此舉,乃是為了天下百姓,絕不是因為自己感覺錢不夠花。

    昨天,太監來報說是五皇子求見,武原有些愣怔,差點想不起來他竟然還有一個五皇子。想了半晌,對了,就是前些日子奉命回來接待元國使者的那個。不過,元國使者都走了大半,怎麽?他還在上京,沒有離去嗎?今天是來辭行的?那就不用見了吧。

    “陛下,五皇子殿下說是久不見陛下,特來進獻孝心的。”

    這話引起了武原的注意,獻孝心?他那河內郡,偏僻又窮困,他能有什麽好東西?不過,總不能駁了他的孝心不是?

    “讓他進來吧。”

    武原真的沒有想到這個他近乎遺忘的,遠在角落的兒子,竟然如此大手筆,要獻上河內五成的收成,要知道現在他可是最缺糧啊。能夠急人之所需,武原第一次抬眼看了看這個兒子,這一看竟然異常的陌生。不過交出這麽多糧食後,河內是否夠用,就全然不在武原的考慮之內了。

    不過,作為帝君還是要假仁假義的問候一下,“你那河內百姓……”他本來想叫武裎冉的名字的,這樣顯得親切些,不過突然想不起來了,於是便直接問道。

    武裎冉也並未在意,皇帝在看到他之後那一瞬間的遲疑,便直接道:“父皇,莫要擔心,我河內有一能士,他精通算術之道,又生財有方,最重要的是,於農桑之事也十分熟悉,若能有他相助,河內必定能度過此次……故而,兒臣才有此底氣,又見父皇憂心國事,兒臣無能不能幫助父皇解憂,也隻好獻上綿薄之力。”

    “可那人近日來了上京參試……,兒臣……兒臣有些為難……還望父皇能體諒一下兒臣的苦楚來……”

    其實武裎冉冠冕堂皇的說了一大堆話,可武原卻早就已經聽不到了。他現在心裏對武裎冉的好感忽地降到了最低,怪不得他如此大方獻糧,原來是來求人來的。既然藏著如此能臣,不舉薦給朝廷,還想著從朝廷手裏奪人。既然人已經到了上京,還參加了比試,那他可要多注意一下,人到了自己手裏,哪有再放回去的道理,就算是兒子來求也不行。

    “你下去吧,朕困了。”武原下令攆人了。

    武裎冉一臉欲言又止的苦哈哈模樣,武原全當看不見,武裎冉隻好無奈離去。

    剛出了宮門,武裎冉臉上便換了另一副表情。想要什麽,不要直說,這人都有一種劣根性,你越是想要的,他越是讓你求而不得,這樣心裏才有一股隱秘的得意感。顯然武原也是如此,他占有欲強,特別喜歡掌控所有人的感覺。

    因此,武裎冉今日來,便反其道而行,隻要能夠引起武原的注意就行。到時候……說不定能夠借此除掉那個威脅最大的人,有時候主動攻擊也不是良策,因為攻擊越猛烈,露出的破綻也就越大。

    第二日,上朝的時候,武原按計劃接見了那些他寄予了無限希望的“才子”們。

    隻是,“這其中為何不見一個名叫萬煒的學子?”他記得那人文章做的極好,極為老練,遣詞造句十分精準。更重要的是,這個人也是武裎冉想要的人。既然能夠令他那個不成材的兒子舉河內之力,來相求的人,必定有些過人的本領。

    皇帝怎麽會知道萬煒?不過是一個小人物?

    不過,既然聖上問起,這是又是他經手的,二皇子皺了皺眉道:“回稟陛下,那人有通敵叛國的嫌棄,已經被抓進大牢了。”

    二皇子剛說完這話,武原的臉就黑了,因為他想起了昨日調查來的消息,“陛下,五皇子說的不錯,河內確實有這麽一個人,據說還是河內第一首富。並且,此次參試也是頭名之列。據說元國人也看中了他的才華,要將他帶走,暗探來報,元國之人一年前就曾暗中聯係過他。不過被他拒絕了,此人一路曆經艱辛來上京參試,好像之前在地方考校中成績也很優異,不過遭人嫉妒,沒被考官選中上京參試,這才不得不輾轉前來參加加試。”

    元國人聯係過萬煒不錯,他也的確是落榜後才來上京參試。不過,元國人何事看中了萬煒的才華要將他虜走了?還有為什麽經過上麵的排列組合,突然覺得萬煒好勵誌,這整個一愛國人士的典範啊,讓人聽了熱淚盈眶啊。

    武裎冉為了這幾句話,可真是花了大價錢了。就差傾家蕩產。

    太監們雖然奸詐狡猾,六親不認,不過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六親不認隻認錢啊,你隻要給的錢多,人家就給你辦事,不論你是不是不受寵的王爺,完全不歧視啊。還有就是,他們還有點功德心,收錢了就給你辦事,沒辦成的話……當然咱家幫過忙了,錢是肯定不會退的。

    太監們是皇帝的耳朵,嘴巴和,眼睛。遠在皇宮中的帝王,即便不出門也可疑擁有上千隻耳朵和眼睛。並且,他隻相信自己聽到的和看到的。而有時候,相同的人不同的表述,所起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隻能說,武裎冉這錢沒白花、

    因此,今日武原在殿上沒有看到萬煒不說,還聽說他被下了大牢,心中所想便可窺見一二。他自然是不相信的。

    二皇子不知為何皇帝冷了臉,接著又聽他問道:“通的何敵?”

    難道父皇隻是因為聽到了有人“通敵叛國”才如此生氣,這下二皇子放心了,歡快的回到:“是元國。”

    於是武原又想起了那份簡報,“萬煒一家剛到上京,就被元國人襲擊。隻是為了害怕萬煒被朝廷發現並委以要職。”這元國人當真可惡,不但要殺了他的能臣,還在萬煒毅然決然憑借堅強毅力參加考試之後,眼見事情敗露,又要殺人滅口。

    武原很生氣,難道他看起來很昏庸的樣子,分不清忠奸嗎?

    二皇子見皇帝臉越來越難看,趕緊又加了一句:“父皇,那些元國人的屍首現在還停在衙門裏。”

    二皇子:父皇,人證物證俱在。快誇我聰明吧。

    武原:這是死無對證啊。

    武原黑著臉看了二皇子一眼,二皇子則是對著他的父王,燦爛一笑。父皇,兒臣都知道,兒臣不會驕傲的。

    “把萬煒帶上來,朕要親自審問。”

    大殿炸了了鍋,這怎麽行?

    不過,武原獨斷慣了,聖心已決。

    武原親切的接見了萬煒,問了他一些“國計民生”(怎樣才能讓國庫裏的錢變得更多),絲毫不提“叛國”之事,而後他對萬煒可滿意。

    這樣的人才不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嗎?

    有了萬煒=日後修不完的宮殿,花不完的錢。

    於是,在武原的一片嘉獎聲中,朝會散了,萬煒也從一個階下囚變成了主管天下錢財的“大官”。

    眾大臣:說好的通敵叛國呢?陛下您在逗我們嗎?

    隻是,朝會散了,人還沒有走完。因為二皇子傻了吧唧的在朝會上出言不遜,“陛下,那萬煒可是通敵叛國。”

    武原決定私下裏教育這個不懂事的兒子。

    不過武原說了說去,也就是那個意思,元國使者來我們這裏友好訪問,還沒有離開,你就說萬煒通的敵是他們,這不是破壞兩國感情嗎?就算要通,那也是通的友人啊。

    既然,是友好合作夥伴,那就沒有通敵叛國之說了。這件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此時,二皇子的心在滴血:父皇,您口中的“友好合作夥伴”可全都變成了屍體,靜靜的躺在那裏啊。

    今日早朝,魏和聽那二皇子一口一個咬定,萬煒通敵叛國,還來回給他使眼色。他心中有些警覺,這和咱家有毛線關係啊。

    就算二皇子眼睛擠歪了,他也不能插嘴國事啊,他畢竟,也隻是一個太監。

    朝堂之上,哪敢多嘴,即便再受寵都不行。

    可魏和卻暗自記在了心底,於是下朝一問,才知道是自己那個女婿搞出來的事。那可得幫上一幫了,幫親不幫理。

    於是,魏和趁著武原休息的一個當口,說道:“陛下,您千萬不要被那個萬煒蒙蔽了,他可是元國人。”

    武原大驚失色,這麽複雜。這是神轉折啊,不過他明明記得萬煒一直都是河內人士來著。於是武原看向魏和的眼光變了。他一向很信任魏和不錯,因為他是少有的太監中有文化的,不過今日早朝二皇子一直給他使眼色,武原也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魏和這麽胡攪蠻纏,倒是令武原有些厭煩。

    魏和見武原變了臉色,忙捧出最新得到的密報。萬家是幾百年前遷移過來的,這裏有河內的諸多縣誌,以及河內郡誌,甚至河內大祖,尤家,江家的族譜記載為證。(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