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69章造反(下)
字數:3918 加入書籤
朱權(1378年-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自幼體貌魁偉,聰明好學,人稱”賢王奇士”。朱元璋為防禦蒙古,將朱權分封為河北會州(今熱河平泉縣南),稱寧王,與燕王朱棣等王子節製沿邊兵馬。洪武三十一年(1983年),朱元璋死,皇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次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進軍南京,發動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朱棣起兵前,曾脅迫朱權出兵相助,並許以攻下南京後,與他分天下而治。經過四年戰爭,朱棣打敗建文帝,奪取了政權,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朱棣即位後,非但隻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還將朱權從河北徙遷至江西南昌,盡奪其兵權。朱權遭此巨創深痛,即求清靜和韜晦,於南昌郊外構築精廬,寄情於戲曲、遊娛、著述、釋道,多與文人學士往來,自號臞仙,又號大明奇士,涵虛子、丹丘先生。朱權晚年信奉道教,耽樂清虛,悉心茶道,將飲茶經驗和體會寫成了一卷對中國茶文化頗具貢獻的《茶譜》。
明代寧獻王朱權所製“中和”琴,是曆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飛瀑連珠,被稱為明代第一琴。古琴飛瀑連珠為明代四王琴之首(明代四王琴按其順序和年代的排列應為:寧、衡、益、潞,傳世寧王琴海內僅此一張,為寧王琴孤品),為明寧獻王朱權親製,到現在已有500多年。製琴人“雲庵道人”便是明寧獻王朱權的別號,此人多才多藝,是明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琴學大師。他除完成了許多戲曲、曆史論著之外,還廣集古代琴曲,加以解說,著成《神奇秘譜》和《太和正音譜》。他還精心製琴,並流傳後世。
明正統七年(1442),朱權在[今南昌市石埠鄉]自建生墳,屢往遊覽。墓前原有南極長生宮,前有南極殿,左有泰元殿和衝霄樓,右有旋璣殿和淩江樓。宮前有醉仙亭和一對6.9米高的八棱形華表,上刻道家符篆。宮後墓室隱於山中。墓室係采用青磚砌成卷拱結構,全長31.7米,寬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後室四部分。前室用自來石頂住,二門無自來石。中室之後,有卷門通後室。後牆正中有一壁龕,兩旁用紅石作八棱柱,柱下有礎,礎上有正心坊,坊上有鬥拱,以支持出簷。由於朱權晚年學道,道冠道袍入殮,口含一枚金錢,體壓大小金錢二行,每行六枚。其他隨葬品,有金、銀、銅、錫、玉、瓷等器物,有些珍品已由故宮博物院收藏,餘者藏江西省博物館內。
朱桂
1374-1446,安徽鳳陽人,明太祖第十三子,初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封代王。是年就藩大同府。在王位五十五年,壽七十三,於正統十一年(1446)薨。諡號簡王。
以上皆是明朝的各王資料。
而就在這其中,因為石中玉的到來,改變了很多曆史了,本該是1402年,燕王朱棣率兵南下,雲南王沐英和越王胡世傑率兵北上,共討建文皇帝,朱棣在李文忠長子幫助下打開城門,占領南京,建文裝扮成和尚逃跑到九江,被胡世傑捉而殺之,朱棣登基,為明成祖,胡世傑和沐英退回南疆,1404年遷都北平府,改北平為北京,應天府為南京。從此天下太平。
如今卻是有大大的改變了,在北京的燕王府中,燕王朱棣收到了,齊王朱權的來信,信中大概意思是講:“當今天子,隻是個黃毛小兒,不能擔當這天下國君,而且根據可靠消息透露,建文帝準備實行一個叫‘削藩’的計劃,說的好聽是叫什麽國家統一化,難聽點就是害怕這些藩王們造反,隻要兵權都被他收回了,要收拾藩王自不是難事了。”
而且在信中,並希望燕王能帶領眾多藩王一起出兵前往南京質問皇帝。
朱棣手中握著那封來自齊王朱權的信,心中卻是久久不能平靜,一雙濃眉早已鄒在了一起,一旁的參將忍不住小聲問道:“王爺,這信中到底寫了什麽,讓您如此不安?”
“哎!李權,你來看看吧!”朱棣伸出手來,直接把信交到了參將的手中,淡淡說道。
“啊……”那李權接到信後一看,當下嚇的不輕,小聲驚呼道。
“怎麽樣李權,你說我那十七弟,到底是什麽意思?”朱棣把屬下的表情盡觀眼底,小聲問道。
“殿下,如今可需要把許軍師等人找來一起參詳?”李權小聲問道。
“好吧!你去把他們都找來吧!看來,這天下又將不平靜了!”朱棣看看南方,喃喃道。
同時,在雲南王府、越王府、秦王府、晉王府都同時收到了來自齊王朱權的來信,這各王府的表情都不一樣,有的幹脆悶不啃聲,有的則是高興歡呼,但心中無不想道:這天下又將大亂了!
同年十月份,建文帝一道聖旨發出,現在將開始‘削藩’,這一下可把各地的藩王們給逼急了。
同年十月十七日,據兜豆小道消息傳出:各地的藩王們都各自帶領屬下在互相討論,關於‘削藩問題’。
同年十一月一日,齊王朱權宣布,齊王府與豫王府合作,一同起兵造反。
這邊齊王與豫王要造反的消息剛放出,第二日雲南王府和越王府也同時宣布,他們也將出兵前往南京質問建文帝。
同月第三日,遠在北京的燕王宣布揮軍南下入駐南京城。
一時之間,各地藩王猶如雨後春筍般,爭先恐後的紛紛出兵,向目標南京進發。
“子橙,這可怎麽辦?”建文帝焦急的問一旁的文臣道。
“陛下莫急,如今情勢對我們很不利,但是可以肯定,隻需要我們用手頭的兵力顯示了我們的實力,那麽大部分的藩王就會自動退兵的。”那文臣趕緊回答道。
“廢話,一群隻會說廢話的人,我大明養你們又有何用?如今,大敵臨頭,難道連一個像樣點的意見都提不出嗎?”建文帝這一下可是發大火了,要知道已經一個月了,這些隻知道領朝廷俸祿的大臣們,連一個點子都沒想出來,這怎能不讓一向性格溫和的建文帝不惱火呢?
什麽?還有人提了意見?
我汗,那哪能叫意見啊?那根本就是主降派之人的說法,他們均是建議建文帝如果大軍南下,最好是與眾藩王議和,否則一戰,這大明江山必是血流成河。
或許是因為石中玉當了朱允文一陣子的老師了,把朱允文那腦子裏的迂腐思想給清理點了一些,反正如今的建文帝絕對不是那個在曆史上說的那樣的婆婆媽媽、婦人之仁的建文帝。
“陛下,這戰,臣認為該打!”一名身穿金盔甲的武將走出來,單膝跪地說道。
“好,好啊!如今我大明還有一個有些血氣的人,愛欽你就給朕說說,這仗該如何打?”朱允文一聽,終於有人說該打仗了,當下完全不顧形象大笑著問道。
誰知那武將聽到朱允文這麽一說,當下臉色羞紅,慢慢說道:“回陛下,末將認為,隻需以‘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這十字來行事!”
“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好,說的好,那愛欽可還有什麽詳細方案嗎?”朱允文一聽,當下自己念了兩句,細細一品良,確實如此,高興的問道。
“關於這詳細情況,末將暫時還未想的那麽多,隻是把自己心中想法講出來罷了!”那武將紅著臉慢慢說道。
“好,好,你慢慢想,朕今日甚為高興,哈哈!這大明王朝還終於有個能臣了!”朱允文大笑道。
聽到皇帝如此一說,底下的文武大臣們,慌忙跪地口頭稱道:“請皇上贖罪!”
本書首發於看書罓(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