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番外】寧靜致遠

字數:5493   加入書籤

A+A-


    第七十二章 【番外】寧靜致遠

    寧妃帶著宮人,慢悠悠走著,一路看宮巷內變遷。在延禧宮呆了十幾年,不能出門,隻能聽著外頭依稀說:哪個嬪妃得寵,哪個犯了龍威,隻聞其名,不見其人。就連義父多爾袞,剛開始幾年,過年過節,還派人來問候一聲。這兩年,越發來往的少了。不知道,是年老忘了,還是已經放棄了。

    寧妃淡笑一聲,罷了,烏拉那拉家的人,早就習慣各種跌宕。如今這日子——也不錯。閑來抄抄經書,有空敲敲木魚。比起打仗那些年擔驚受怕,已經好多了。

    想著想著,一行人來到承乾宮宮門外。身邊小太監上前敲門,久而未答。小太監便說:“主子,怕是天傳開,隻能進不能出吧?”

    寧妃笑笑,“隔著牆吆喝兩聲,就說寧妃來看董鄂姐姐。昨日我夢見貞妃錢明月了。她有幾句話托我帶過來。若是姐姐不肯見我,我就隻能隔著宮牆喊了。”

    小太監近前幾步,隔著門,跟裏麵吆喝了。沒過一會兒,聽見抬門杠、開鎖嘩啦聲。

    宮門開了兩人寬的縫,兩個三十來歲的嬤嬤站在門內,對著寧妃行禮,嘴裏說道:“我家主子請寧妃到後殿說話。”

    寧妃點頭笑了,留宮人們在外候著,抬步就要入內。宮女們還要攔著,說承乾宮正鬧天呢。主子還是保重些好。

    寧妃噗嗤笑了,“本宮三歲時,就得過天了。怕這做什麽。不過你們倒是提醒了我。一炷香之內,我若不出來。就到外頭報:我死在承乾宮裏了。”

    嚇的宮人們一個個縮緊了脖子,眼睜睜看著寧妃大搖大擺進了承乾宮宮門。直到紅漆宮門再次緊緊關上,眾人這才慌了神。怕寧妃當真出事,商量一下,派兩個小太監分別去報信,一個去恭妃那裏,一個去端妃那裏,請這二位幫著做主。至於皇帝、皇後那邊,一是離的遠;二來,眾人都覺得,帝後二人,怕是不愛管東六宮這些閑事。

    恭妃、端妃正在各自宮中躲天,閑來沒事兒,二人也隔著宮牆喊話。沒法子,這十幾年過的,除了彼此,還真沒什麽能說話的人了。這天恭妃吃了幾個西山溫泉種的早草莓,覺得不錯,就叫人送給端妃幾個。順便隔著牆問她味道怎麽樣。

    端妃便送給她幾個韭菜合子。炸的脆生生的,夾著雞蛋。恭妃嚐了覺得好,便隔著牆,問端妃怎麽做的。自己也想做了嚐嚐。

    端妃站在牆下,剛說了韭菜雞蛋,就聽宮人來報,說寧妃宮裏來人。

    端妃奇怪了,寧妃多年不出宮,今日能有什麽事?

    恭妃那邊也有人來求。二人無奈,隻得各自回屋,問明情況。得知寧妃去了承乾宮,都嚇了一跳。二人隔著宮牆商量一下,覺得這個時候還是露麵的好。恭妃、端妃早年都得過牛痘,天其實不怕。閉門不出,也不過是因為博果爾在東六宮住著,為了避嫌罷了。

    於是,各自帶著宮裏出過天、牛痘的人,前往承乾宮宮門外。寧妃已經進去一會兒了,恭妃、端妃隻得看看,守了一會兒,看寧妃還沒出來,囑咐寧妃身邊宮人,有什麽事再去找她們。各自帶著人回去。

    看著二人走了,承乾宮宮門內,一幫人鬆了口氣。寧妃一人來了不怕,若是三位妃子一起進來,自己主子,怕是招架不住呢。

    董鄂妃在後殿,躺在床上,聽宮人說了,擺手道:“接著守門吧。本宮知道了。”

    宮人退下,董鄂妃看著寧妃,大大方方坐在桌前,自顧自拿著蘋果,一口一口斯斯文文吃著,頓一頓,問道:“那拉妹妹找我,原來是為吃水果來了。”

    寧妃放下手中蘋果核,拍拍手,摘了帕子擦幹淨,笑答:“那倒不是。我宮裏多年不見個新鮮水果,恰好今日在姐姐這兒見了,不免眼饞了些。姐姐一向賢惠大方,不會怪我吧?”

    董鄂妃淡笑,咳嗽一聲,“吃吧,反正我也沒幾天好吃了。都給妹妹,也沒什麽。”

    寧妃嗤笑一聲,“姐姐未免想太多了。昨夜明月給我托夢,還說姐姐有福氣,身懷先帝龍孫呢。這等好運氣,我們可是輪不到。姐姐,恭喜您了。”

    董鄂妃看她一眼,不置可否。

    寧妃順手捏了幾顆葡萄出來,一口一口咽下去笑說:“姐姐,當年錢明月進宮,好多年錢夫人來看她,都說她的生母柳如是好好的。怎麽您非要使人告訴她,她入宮之日,就是她生母自盡之時?姐姐啊姐姐,她沒什麽親人,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您這麽說,不是要害了她,讓她了無生趣嗎?”

    董鄂妃含淚搖頭,“明月之死,是因為活著太累。你——不該給她太大壓力。”

    寧妃不理她,兀自說下去,“是啊,也不知道誰老跟我說,明月深得皇帝喜愛。嗬嗬,我真是傻,明明出身比你高貴,偏偏上趕著給你當槍使。錢明月得寵與否,跟我有什麽關係。她若得寵最好,生下兒子,我弄死了她,如今,我膝下——不也跟姐姐一樣,有個皇子養老呐?姐姐啊姐姐,你好毒的心腸。都說皇後專寵善妒,依我看,我們倒是寧願攤上個專寵的皇後,也不願碰上您這位人麵獸心的皇貴妃。”說著說著,噗嗤笑了,“幸虧皇上沒看上你。若是看上你了,咱們這些人,可不是動輒得咎?嗬嗬,嗬嗬哈哈。現在想想,我們運氣可真是好呐!”

    又啃一個蘋果,覺得吃夠了,拍拍手站起來,施施然開門,走了出去。到了門外,不忘笑嗬嗬跟皇長子打招呼,“喲,大阿哥來了。大阿哥長大了,都成個大小夥兒了。可惜,鈕鈷祿氏妹妹走的早。要不然,也能瞧見你給她抱孫子了。”說著說著,擠出兩滴淚來。甩著帕子,嗚咽著徑直出宮門,隨即換上一張笑臉,回永和宮去了。

    董鄂妃聽見外頭人叫大阿哥,心中一驚,叫來宮女,說自己正患病,請大阿哥莫要進來。

    宮女出去傳話,說大阿哥早走了,就瞧見一個背影。董鄂妃聽了,頹然點頭,擺手叫宮女退下。

    過一會兒,博果爾進來,問她怎麽大阿哥見麵不打招呼就走了,是不是又惹她生氣了。

    董鄂妃靠在迎枕上,望著博果爾,雙眼含淚,哭訴道:“博果爾,我真傻,我真傻。我怎麽就忘了,後宮還有一個寧妃。我怎麽就忘了?”

    博果爾聽了,笑了兩聲,說道:“寧妃算什麽?不過是個早年失寵妃子。你是大阿哥養母,肚子裏又懷著先帝皇孫。比她高貴多了。她有什麽?”說起大阿哥,董鄂妃心中有愧,不免又是一陣黯然。博果爾勸了一陣,看董鄂妃臉色略好,慢慢放下心來。

    過了幾日,太醫說董鄂妃“痘症”可以好了,博果爾便寫了折子,叫人給順治秘密送過去。

    因東六宮傳出天,博果爾送來的折子,根本就未曾呈到順治麵前。而是由幾位得過天的大臣看了,擬出大意,告知順治。由此,博果爾送來的密折,不可避免地被眾人圍觀。

    幾位大臣一看,一個個大吃一驚。踟躕一陣,硬著頭皮稟明順治。順治心中早知二人私情,卻不想博果爾居然這般厚臉皮。少不得大發雷霆。事到如今,懶得替他二人掩飾,直接交由宗人府、禮部、刑部三方會審。索性大家一起丟人吧。

    要說這等事,當年在關外,算不得什麽。奈何入關之後,八旗老少爺們兒也講究了。前幾日襄親王王妃之父曼殊錫禮,帶著兒子、孫子,吵吵鬧鬧,非要為女兒打官司,跟博果爾和離,事情還沒解決,又鬧出這等醜事。輿論風向一下子直衝博果爾。眾口一詞批判他:吃裏扒外、紅杏出牆、辜負賢妻美妾,勾搭皇妃,還與皇妃私生子嗣。

    若不是顧忌著東六宮有天,宗人府幾位老王爺,早就奔到承乾宮,捉拿這對奸夫□。饒是如此,鄭親王濟爾哈朗每天還到宗人府拍桌子,嚷嚷著家門不幸。

    對這位堂叔舉動,順治睜隻眼閉隻眼。吳三桂幾個老狐狸正在京師,順治忙著想個由頭留幾個藩王京中養老,以便擒賊先擒王。鄭親王年紀大了,不管政事兒了,有那心思跟博果爾折騰,就由他折騰去吧。

    鄭親王鬧的次數多了,宗室難免有所動靜。先是皇長子到養心殿跪求,說雖然董鄂妃此舉大錯特錯,杖斃都不足惜。奈何多年養育之恩,不敢不報。懇請順治,準他到法華寺,為董鄂妃祈福,當做是報答董鄂妃恩養之情。順治看他言辭誠懇,便準了,許他到法華寺做法事。

    皇長子得了聖旨,到東六宮外磕個頭,算是了結與董鄂妃養母子情分。轉身披了袈裟,到法華寺做了俗家弟子。立誓董鄂妃不死,他就不回宮。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緊接著宗室中便有傳言,說是董鄂妃當年為了跟鈕氏搶兒子,設法害死鈕氏,奪了皇長子撫養。鄭親王忍不住,在宗人府大罵董鄂妃賤人。後宮之中,對這位昔日以賢惠溫婉美名壓皇後一頭的董鄂妃,一個個都避而遠之。唯恐哪日被她嘴上笑著,腳底就下了絆子。

    董鄂妃百口莫辯,隻得躲在承乾宮裏飲恨吞淚。難為博果爾對她不離不棄,總算熬到腹中胎兒顯懷。

    唯獨寧妃捏了一炷香,到院子裏,對著鍾粹宮方向拜了拜,嘴裏念叨:“鈕氏,你別怨了。你兒子已經明晃晃地打了董鄂妃一巴掌。安心投胎去吧,來世——再也別進皇家做妃子了。”

    舉香拜了拜,插在盆裏,看著香燃盡了,這才回屋。對著錢明月牌位念一卷《金剛經》,默默禱告:“我雖無意殺你,你畢竟因我而死。如今我為你報仇了。你也該投胎去了吧。這個四方院子,呆了多少年,還沒呆夠嗎?”

    抬頭看見牌位旁蠟燭閃了閃,竟然無風自滅。寧妃莞爾:“果然人死後有靈。”

    自此,寧妃更加虔誠拜佛,一日不敢怠慢。看的多了,難免有感而發,閑暇之餘,注有《金剛經滿文注》、《地藏菩薩本願經滿文注》等,順治頒令刊印,借以愚民安邦。烏拉那拉氏以寧妃位薨於延禧宮,終年七十二歲。因其在佛經上造詣頗高,以貴妃禮治表。

    當然,那是後話,暫且不提。

    再說博果爾,為了個女人,還是皇帝的女人,不顧名聲、性命,硬是住在東六宮不走。消息沸沸揚揚,不免傳到各大王府。其養母淑太妃住在襄親王府裏,眼睜睜看著塔娜磕頭離開,心中不舍賢惠媳婦,卻也無可奈何。後來聽說博果爾做下如此醜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索性擺擺手,叫來宮女侍從,坐車回宮,陪哲哲住在慈寧宮裏,安心養老,再也不管襄親王府大小事情。

    博果爾養母撒手不管。生母娜木鍾聞聽這些事情,可就坐不住了。

    作者有話要說:之前提過,寧妃是多爾袞他親娘家親戚,也不知道隔了幾輩的。模樣長的好啊,性子那叫直啊,活脫脫一個乾隆繼後哇(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