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張二故事

字數:10162   加入書籤

A+A-


    這一個問題,可難住張二公子了。

    可他並沒有來得及回答的機會,外麵忽然有了聲音。

    “大爺。”

    “給大爺請安。”

    顧懷袖眉頭一皺,卻已經坐直了身子,張廷玉正好避過顧懷袖這個問題。

    他低眉一瞧她,卻見她抿著嘴唇,頗有幾分不滿。

    “我出去一下。”

    兄弟之間,總有一些話要說,更何況是他們張家兩兄弟?

    張廷玉背著手,一步步往外麵走,看著似乎很輕鬆,可後麵顧懷袖覺得他腳步很沉。

    她見張廷玉走了,原是有一種窺探的想法,想知道兄弟兩人要談談什麽,不過最後還是忍住了。就像是她有自己的秘密,不想讓別人觸碰一樣,張廷玉也不一定希望別人對他了解太深。

    風從門外進來,很快那門又被丫鬟們掩上,張廷瓚的衣袂翻起來,他抬眼一看,張廷玉已經出來了。

    “大哥。”

    他喊了一聲。

    張廷瓚點點頭,想要說什麽,卻先歎了一口氣。

    “過來說吧,手談一局?”

    外麵也擺著棋盤,張廷玉看了一眼,點了點頭。

    兄弟兩個人麵對麵地盤腿坐下,張廷玉執黑先行。

    第一子落在天元的位置,是張廷玉一貫的下法。也隻有在張廷瓚麵前,他下棋會這樣不遮掩。

    張廷瓚捏著棋子,輕輕扣著桌麵:“今兒晚上的事情,我也知道了。”

    張廷玉“嗯”了一聲,等著張廷瓚落子。

    張廷瓚是張家的嫡長子,年紀大了張廷玉不少,幾乎是看著他長起來的。

    現在張英在朝中正是如日中天,張廷瓚也進入詹事府了。眼看著父子兩個都在朝中,人人都知道張英有個好兒子叫張廷瓚,很本事。他們桐城張家,後繼有人。

    可是沒有人看得見,張家潛在的危機。

    張廷瓚是一個眼光很老辣的人,才識並不遜於自己的父親。有時候因為身處的位置不一樣,因而見著的東西也不相同。所以,張廷瓚在某些地方,想得不如自己父親深遠,看有的地方卻了解得很透徹。

    比如二弟。

    比如他母親吳氏。

    曾有一次,張廷瓚脫口而出,說娶個聰明的媳婦還不如跟他爹一樣,娶個跟吳氏一樣蠢的。

    那話張廷瓚沒說完,可張廷玉不用想也知道。

    大哥對吳氏的感覺,興許也很複雜吧。

    張廷玉一直不語,倒是張廷瓚說開了。

    “今日父親又在那邊處理著公務,明日回不回還難說。現在明珠不中用了,自打徐乾學一事之後,萬歲爺便已經是將明珠的大權交給別人了。咱們父親,怕就是這‘相’一個位置上的人。”

    “啪嗒”,棋子落在棋盤上。

    他又道:“算了,說得遠了,還是談談今兒府裏的事情吧,我已經叫人問過浣花了。你屋裏那個丫鬟,也該收拾收拾了。”

    張廷玉眉頭一皺,他屋裏的丫鬟。

    “芯蕊?”

    張廷瓚點點頭:“都是些心術不正的,但凡你給一點甜頭,他們就望著更多。貪得無厭,就像是官場上那些個剛剛開始貪的人一樣,或者是一些有野心,覬覦著什麽的人一樣……普天之下,貪之一欲,無人能免。你隻要,莫讓這些人妨害到自己便好。”

    沒等張廷玉回話,也不想他為難,更懶得去想那麽多的事情,張廷瓚直接道:“我已經替你料理幹淨,回去隻管讓弟媳睡個好覺。”

    張廷玉手指一頓,卻道:“大哥用心良苦。”

    可不是用心良苦啊……

    張廷瓚眼底複雜:“我若不這麽小心著,真怕你就這樣一甩袖子,離開這個家……那時候,從哪兒拚湊出如今這一個家來?”

    手裏的棋子,剛剛落到手中的時候,是冷的,可捏著捏著就暖了。

    張廷玉才意識到,該自己落子了。

    他隨手一放,看見自己放了個角,搖頭失笑,下錯了。

    隻可惜,落子無悔。

    他也懶得更改,沉穩地坐在那裏,道:“大哥說的,我都明白。”

    “……”

    張廷瓚忽然苦笑,“我寧願你什麽都不明白。”

    還記得小時候,他帶著張廷玉出去玩,那個時候他還小,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小娃,還沒長到他胸口。

    兩個人一起到了河邊,正看著前麵過來的遊船,結果張廷玉跟他開玩笑,一頭就紮進了水裏,說“我落水啦”。

    張廷瓚原以為他也是開玩笑,結果見他沒起來,立刻就著急了。

    事發突然,誰又清楚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呢?

    張廷瓚也紮下去了,他卻是個不會水的,張廷玉沒救起來,自己卻幾乎去了半條命。他去閻王爺那裏晃了一圈,見了見鬼差們的麵,這才好不容易回來了。

    那一陣他似乎昏迷了很久,醒過來卻很久很久沒見過張廷玉。

    整日就隻有吳氏不離身地伺候著他,事事親力親為……

    等他再見到這一位二弟,冥冥之中卻已經多了一道隔閡。

    那時候他才知道自己昏迷期間發生了什麽。

    張廷玉在他屋外的台階前麵跪過三天,跟吳氏磕頭,說自己知錯了,可吳氏無動於衷,甚至拿藥碗摔他,叫他滾。

    頭一次,他二弟沒走;第二次,他二弟還沒走;直到第三次,那空了的藥碗砸到張廷玉的頭上,他才捂著自己的傷口,一語不發地走了。

    往事如煙,就這麽籠罩了張廷瓚的思緒。

    他素來是張英兒子之中最聰明的一個,旁人也一直這麽說。

    可衡臣……

    發生那件事之前,張廷玉其實很聰明,吟詩作對,琴棋書畫,都很通曉。

    然而事後,那些才華,就像是方仲永之泯然眾人一樣,漸漸從他身上消散了。

    張家二公子是所謂神童的說法,也漸漸無人提起了。

    於是,他這二弟的話越來越少,資質似乎也越來越平庸。

    先生出的對子,他永遠隻對出普通的下聯來,作詩也總是有一些粗心的錯漏……

    更不要說什麽經義策論了,寫出來永遠都是陳詞濫調……

    “我倒寧願,當初我就淹死在了那水裏,也好過現在看著如今的你。”

    張廷瓚“啪”地一聲,落下一枚棋子,唇邊的弧度,卻已經不見了。

    “廷玉本是平庸之輩,隻勞動大哥、先生和父親,對我期望過高,卻是我力所不能及了。”張廷玉落子,卻依舊很慢,很平靜。

    “父親說你是內秀於心,可我素知,出那件事之前,你是才華橫溢,縱橫捭闔也不為過,小小年紀就時常有驚人之語。我落水近死一事後,你卻似漸漸被磨得鈍了……”

    這些話,平白聽著有些傷人。

    可張廷瓚並沒有半分的傷人意思,張廷玉也知道。

    這府裏四個兄弟,張廷玉打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遊離在外了,興許關切著他的隻剩下這年長的大哥。

    他欠著大哥半條命。

    張廷玉看著眼前熟悉的棋盤,落下一子:“江郎才盡,仲永泯然,人之常情。天賦人以才華,亦可輕易收回。大哥對這些,不必太過看重。”

    “何時你同娘一樣,竟然相信這些神鬼之說?”

    張廷瓚不由得冷笑了一聲,又想起吳氏來,頓時有些頭疼。

    近日裏,吳氏常常往房裏塞人,可他請過大夫問了,陳氏的身體,真沒幾日好活了。這話他不是沒叫人通稟給吳氏過,可不止怎的,吳氏竟然一意孤行。

    他最近都直接歇在陳氏的屋裏,就怕她動氣,傷著自己的身體。

    想起來,他的破事兒,並不比自己弟弟少。

    吳氏對神鬼之說,有一種天生的迷信。

    她喜歡找道士算東西,算準了,自然將道士奉若神明,道士說的事情若是還沒發生,便要將以後發生的事情生拉活拽地湊在一起。若是那道士說的是錯的,吳氏就會很自然地以為,這道士不是忽悠人,而是沒有窺見真正的天機而已。

    也就是說,不論發生什麽情況,吳氏總是願意相信道士所言的。

    張英知道吳氏這怪癖,也知道她蠢,早跟外麵的家丁小廝們說過了,不是特別的時候,不準放道士進門。

    之前合八字這種事,算是必須的喜事,那都是習俗,所以寬鬆一些。

    張英這人不信命,所以他信賴自己,也厭惡迷信神鬼一說的吳氏。

    不過除了這一點,張英跟吳氏兩個人,老夫老妻地過了這麽多年,習慣是一種很難改的東西,就算對方有什麽不好,到了這個年紀也都學會容忍。

    張英不大回家,不大管家。

    吳氏雖料理不好屋裏的事情,可身邊有能幹的長安和王福順家的,時間一久,吳氏自然也不用操心太多了。

    張家越來越平靜,張廷玉的話也越來越少。

    他本來就是行二,又有些尷尬之處,日子似乎就變得更邊緣。

    張廷瓚是嫡長子,自然生下來就是人人都看著;張廷玉一開始也是個好的,眾人都照看著,甚至幼時有神童之名。然而後麵就開始變化,偏生這個時候,出了兄弟二人落水之事,吳氏因而疏遠張廷玉,甚至母子形同路人。三弟廷璐年紀本來就小,討人喜歡,在張廷玉被日漸疏遠的時候,他卻恰恰填補了這一個空隙,被吳氏捧在手心裏疼著愛著。

    廷璐一個,占著兩份關懷。

    這家裏,也就越加地不平衡了。

    後來,還有一個廷瑑……

    一家子的事情,都是爛賬。

    都是有血肉親情聯係在一起的,真要扯清楚,哪裏又有那麽容易?

    張廷瓚這覺得頭疼,“娘就是那個脾氣,你莫要往心裏去。她沒壞心,也就是腦子不大靈光,待尋了機會,好好清理清理這府中上下,該會好上不少。你如今還沒參加科考,待大後年去,定能高中的。別想太多別的,我隻盼著你好好的。”

    這府裏,隻有張廷瓚是待他好的。

    可偏偏,他張廷玉,欠著大哥半條命。

    張廷玉沉默許久沒有說話,他還是捏著那一枚棋子,看著棋盤上自己布下的困龍之勢,最後一枚棋子卻不知道往哪裏放的模樣。

    “這困龍之勢,你研究了許久,還是沒想明白最後一步怎麽走嗎?”

    張廷瓚看著就歎氣了,每次跟二弟下棋,就會下成這樣,他都快要習慣了。

    張廷玉道:“隨便擺著玩兒,當不得真。大哥……”

    “嗯?”張廷瓚有些奇怪,“怎麽了?”

    “……沒什麽,支持多謝你操持這一份心了。”

    張廷玉終究還是沒問,有些事情張廷玉自己心裏明白就是了。

    他投子認輸,攪亂了棋盤,道:“天色不早了,大嫂估計還在等你呢。對了,廷瑑沒事吧?”

    張廷瓚搖頭:“就是凍著嚇著了,沒什麽大礙,養養就成,嬌生慣養了,什麽時候拉出去溜溜才是好事。”

    張廷玉也不接話,要拉四弟出去走走的話,怕還要吳氏同意的。

    顯然張廷瓚自己也明白這道理,他擺擺手,走到門口,臨出去之前卻道:“二弟,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知母親心偏,可她畢竟……還有父親……”

    一家兄弟,若不到迫不得已,張廷瓚真不想見到那樣的場麵。

    他注視著張廷玉,隻等著他點一個頭。

    可張廷玉想起的,卻是顧懷袖手指輕輕點著他心口,問他:你還藏得住嗎?

    藏得住嗎?

    張廷玉也問自己。

    可他的答案是,藏不住,也得藏。

    那一個被他藏了很多年的問題,終於還是脫口而出了:“大哥,你相信兄弟兩個人裏麵,隻有一個能出人頭地,一個人風光萬丈,另一個一定會萬劫不複的說法嗎?”

    張廷瓚眼神一凝:“……衡臣……”

    “不過是別處聽來的諢話,大哥不必在意,我就是隨口這麽一問。”

    張廷玉歎氣,讓阿德點了燈籠來,給張廷瓚送行。

    張廷瓚隻道:“這些不知哪裏聽來的胡言亂語,怎進了你的腦子?廷玉,你別東想西想,我們一家兄弟四個,都會好好的。”

    怕是張廷瓚永遠也不知道,這一句話針對的其實不是張家兄弟四個,而隻是針對他們兄弟二人而已。

    張廷玉道:“大哥昔年舍命相救,弟弟還記得呢。大哥先回去吧,明日還要去詹事府當值,早些休息。”

    “嗯,你緊著點心。”

    張廷瓚終於提著燈籠走了。

    過了一會兒,送他到院口的阿德回來了:“大爺說讓小的別送了,也就幾步路,不必勞心。”

    “那你怎把燈籠也提回來了?”

    張廷玉看了一眼已經吹熄的燈籠。

    阿德道:“大爺說這路熟,走了快二十年,沒有不認得的。”

    “天冷路滑,又黑又暗,不打個燈籠怎麽成……”

    張廷玉背過身,擺擺手,卻又道:“罷了,你也去休息吧。”

    走了二十年的路,未必就不會再跌腳;不打個燈籠,怎麽成?

    張廷玉緩緩地吐出一口氣,回到了裏屋,顧懷袖已經躺在床上,陷入半夢半醒之間了。

    臉蛋透著些潤潤的粉色,嘴唇花瓣一樣甘美,青絲如瀑,雪白的胳膊就搭在枕邊上。

    張廷玉見了,輕輕把手給她塞進被子裏麵,自己卻坐在榻邊,盯著那搖曳的燭火,許久不曾移開目光。

    藏不住,也得藏。

    信命嗎?

    不信。

    可他有心病,還無心藥來醫。

    張廷玉抬手,輕輕撫摸著自己右眼眉骨,一道長眉之中,卻又很淺的一道疤痕,雖有時間將它衝淡,可有的東西早回不去了。

    兄弟相克,一人登相。富貴雲煙,必有一傷。

    生了他的親娘,將藥碗砸到他頭上,說他生來就是害人的。

    他若是好了,他大哥肯定不好……

    所以,他就這樣平庸地過了近十年。

    張廷玉想,也許一輩子就這樣平庸下去了。

    他不會往外麵說一個字,也不會再寫出“螃蟹二螯八足,橫行天下九州”這樣的話……

    張廷玉吹熄了蠟燭,去了外袍,也鑽進了被窩,可在輕輕擁住顧懷袖的時候,那話又無法抑製地浮現在他心間。 本書醉快更新{半}[^浮^}{^生]

    她那尖尖手指,隻這麽一戳,將他隱藏著的渴望給戳破,然後把新的野心刻在他心底。

    不,不是新的野心。

    它是一直都在的,可蟄伏太久了。

    久到,張廷玉自己都要忘記。

    作者有話要說:11月07日的第一更,一般每天兩更,淩晨跟晚上十點之前(不出意外一般都在八點)。

    喜歡的姑娘記得留個言撒

    張廷玉的確是大器晚成,原因有很多,不大想改變曆史進程寫,貼這走,前麵緩一點,後麵大概才能更爽。我隻能說,盡我所能,慢慢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