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金陵風雪

字數:3889   加入書籤

A+A-


    十一月的金陵草葉還綠,天空不覺間已飄起了雪。雪若鵝毛,在空中曼舞,卻是極美的景致。唯獨可惜的是,大地溫純並不留雪。楊蕭身著棉袍站在院內,靜靜的看著雪片片墜落,輕輕伸出手,看著一片雪融化在掌心,深深的吸一口氣,貪婪的將著清新的空氣吸入肺中。偶爾的微笑似告訴 這世間,他很享受 現在的生活。身後緩步走來一人,輕輕的將一件袍子披在他身上,回頭望著來人,輕輕將落在她發邊的雪輕輕拭去,緩緩的說道:“天氣冷,早些回屋去!”

    女子並不答言,隻悠然說道:“這雪真美,金陵有些年不曾有過如此大雪了!”這是她在金陵置辦的小院,每過一段時間便會來小住幾日。小院不大卻分外雅致,雖一景一物由可見主人的慧心獨具。

    “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可好?”楊蕭微笑的看著她輕聲問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他的身體已基本恢複了,在這一段日子,慧娘沒有半分吝惜自己的荷包,光是一些固本培元的藥便配了不少。按蕭三自己的話說:“這叫人參伴紅糖,大象天天這麽吃也是受不了!”說起來也是,才十幾天的光景他的臉已經有些圓了。

    關山那夜被巴羅迪亞道破心思,沈縝便不再隱瞞對楊芷青的愛慕,隻是這位大才子的表白著實有些蹩腳,沒有鮮花、沒有信物有的隻是個憨貨拙嘴笨舌的吐露心聲。隻這般光景任誰也想不到,這貨會是那個十五歲便因答皇帝問於廟堂而名動天下的奇男子竟是同一人。

    不過在芷青看來這便是最好的結果,還是她更膽大些,主動將頭埋進那人懷裏。而那人的表現在楊蕭眼中怎麽看都像是個小受。而宛兒的看法便與之大大不同,她的心中隻有感動,竟也為此場景簌簌的落下了眼淚。

    奈何楊芷青重孝在身,並不能在此時談婚論嫁,於是二人便有了三年之約。三日後,楊蕭二人便隨著沈縝告辭去往金陵。離別之際沒有甜言蜜語,沒有兒女情長,有的隻是她白馬銀槍,矚目遠送,有的隻是他彈劍而歌,豪氣幹雲。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沈縝一行方離關山百裏便遇到了截殺。而截殺之人便是大夥的山賊,為首之人竟是與方翰一起的綠袍娘!此刻楊蕭才知那百餘馬賊盡數死在了李顯揚之手。

    到此時說什麽都晚了,雙方唯有憑槍矛說道理。隻是馬賊在楊蕭、董小宛、沈縝與一幹扈從麵前,馬賊這點實力著實有些不夠看。弊敵三十,便不再見血勇之氣,紛紛各施手段逃命去了。隻是那綠袍娘卻光棍的很,不顧一切的襲殺楊蕭,最後見大勢已去,竟引刀自盡。

    見到這一幕的眾人還來不及悵然,第二波襲殺便至,這次來人又是兩隊皇家騎士。楊蕭深知自己是個禍精,在於沈縝待在一起必然對他有害無益,於是便孤身一人誘敵離去。沈縝是真的追他不上,董小宛卻不會放任他一人不管。隻是這次麵對皇家騎士的圍殺,楊蕭傷的很慘,尤其是本原受損,便不是單靠休息調養便可以恢複的。二人一路上不斷偷襲、擾敵、算計、設伏。終於南渡黃河之時徹底消滅了兩隊騎士。

    出了巷子,大街之上的行人比往日少了許多,楊蕭邁著四方步緩緩的走著,似十分享受 這雪中行,宛兒為他撐傘,拉著他的衣角與他並肩行著。玄武湖前二人止住了腳步,一眼望去,無邊的湖被白雪點綴的平添幾分詩意。

    楊蕭見此美景不由興致大增,扭頭對宛兒說道:“再彈上一曲可好?我為你撐傘。”說著便接過了雨傘。

    董小宛沒好氣的說道:“好是好,隻是你不早說,現在哪來的琴?”

    “我現在變一個出來給你可好?”楊蕭微笑道。

    “又來騙人!”她雖如此說,心中急轉去猜他心意。

    隻見他緩步行至一塊太湖石前,緩緩上攀,輕輕拂去上麵積雪取出一物,雙手遞與她,輕輕說道:“生辰快樂!”

    董小宛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多少年,多少世不曾有人記得她的生辰。她抽泣著,小心翼翼的除去布囊,一架精致的鳳尾瑤琴便落在她的手中。琴長三尺六寸六分,前闊八寸,後闊四寸,厚兩寸。琴身為桐木,琴徽著上等獨山玉,琴弦是一品冰蠶絲。琴頭由大家撰寫李白所做的《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相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你怎知道 ?”也不知道 過了多久,她的聲音依舊顫抖。口中問出一個你怎知道 ,心中卻有千萬個你怎知道 !

    你怎知道 我生於何時?這便是稗官野史也不見記載。

    你怎知道 我獨愛瑤琴?縱是當年名動天下時,我也僅以琵琶對世人。

    你怎知道 我傾慕太白風采?便是董白之名都是我親手所改!

    楊蕭笑意溫醇道:“我好歹也算你半個知己!”

    董小宛笑了,笑的有些傻,不過仍是很好kan 。隻見她覆琴於膝上,撥弄琴弦便要成曲。

    楊蕭見狀急忙攔到:“你還真彈啊,瑤琴之說可有六忌、七不彈,今日可算是將這忌諱一口氣犯齊了,彈不得、彈不得!”

    “七不彈中最後一說便是不遇知音不彈,伯牙至琴時曾言既遇知音,便再無不彈!今日既見君子,便請君慢聽小宛這一曲!”她說著琴聲便起,勾、挑之下韻律天然,進、退之間滌蕩人心。

    但見她朱唇輕啟,輕輕唱道: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於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抱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複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曆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複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琴聲住時,天地皆醉!

    曲罷終了,董小宛含笑望向他問道:“你是何時把琴藏在此處的?”

    “喜歡麽?”楊蕭笑問道。

    “不能再好了!”她滿足的笑著。

    “關山之上,我與沈兄看門時對他講,說下月便是你的生辰,想托他幫忙準備 一份禮物。而後便約定了藏物的時間地點。我也沒想到沈兄會如此靠譜,為你挑了如此好琴!”楊蕭慨歎道。

    “那這詩呢?”董小宛又問道。

    “這便是我也忘了是在哪本書中看到的了,隻是當時對你尤為敬重,便記了下來。”楊蕭如實答道。

    金陵城中風雪漸大,隻是此刻她的心中卻是無比溫暖。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