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雜事

字數:444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美娛]影帝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埃伯特聳了聳肩:“好吧,隻要你不在意就好。”

    電影已經拍了近兩個月,埃伯特和希斯·萊傑也漸漸熟稔了起來,尤其是經過這件事後,兩人之間原本隔著的屏障似乎也漸漸消失了,加上兩人年齡相差不大,希斯僅僅比埃伯特大了一歲,兩人之間便很有共同語言。

    優秀的演員之間總有一些共同點的,希斯·萊傑和埃伯特都未滿30歲,但兩人對表演的追求和理解卻都非常相似,每次接下一個角色,埃伯特總要埋首於劇本仔細分析一遍又一遍,基本上劇本剛剛到手不久,他就能夠把一部電影的劇情徹底過一遍,希斯·萊傑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屬於將體驗派運用到極致的那類演員,他所接下的每一個角色對他來說都是一次挑戰,他瘋狂地感悟、瘋狂地折磨自己,讓自己陷入到角色的情境中去,這是埃伯特都不能做到的。

    這源自於他們對表演的追求和對自身的苛求。

    所以很快,《黑暗騎士》劇組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他們的男一號和男二號的關係似乎一下子突飛猛進起來了,隻要有時間,兩個人總會待在酒店的會議室、攝影棚、休息室甚至化妝間研討劇本,時間久了,這個習慣就和化妝間的每日閑談一樣成為了劇組的風俗,導演、編劇和演員們在無聊的時候也會拿起一個小本子,仔細記錄下自己對於電影的感悟,有時候椅子不夠用,劇組甚至特意向酒店借了沙發。

    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拍戲時的無聊。

    《黑暗騎士》的主拍攝地是芝加哥和倫敦,雖然它們是美國和英國數得上的大城市,但是在拍戲的時候,再有趣的城市也不能提起演員的興趣,拍戲是拍戲,生活是生活,即使是最不敬業的演員也能分清兩者之間的差別,因而即使是在休息日,主創們也不會有太多的休息時間,甚至因為休息日的空閑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去反省此前拍攝中存在的錯誤,所以休息日的他們可能會比平時還要忙。

    埃伯特握著筆,神情嚴肅的盯著劇本,嘴唇因為專注抿成了一條線,平時神采奕奕的眸子裏清晰地倒映出了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希斯·萊傑趁機瞅了他一眼,撇了撇嘴。

    他以為自己對劇本的專注程度已經夠可怕了,可是和埃伯特交流之後,他卻發現這個平時樂嗬嗬軟趴趴的家夥竟然是這麽固執,他和自己有不同意見後不會急著和他爭吵,而是記下他的想法之後再返回去仔細思考,直到產生新的想法,或者找出反駁自己的理由後才肯罷休。

    多數時候,希斯·萊傑都不得不承認埃伯特的想法是對的,他似乎明白了埃伯特那座小金人究竟是怎麽來的了——和他的那些競爭對手相比,埃伯特的劣勢很明顯,太年輕,長得太帥氣,這些都是嚴苛的評委們不投票的重要原因,可是埃伯特卻讓評委們心甘情願地選擇了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表演本身。

    外界的幹擾因素哪怕再多,表演本身才是第一位的。

    希斯·萊傑發現了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他拍了那麽多電影,合作過那麽多優秀的導演和演員,但他卻從埃伯特這個比他還要小一歲的演員身上發現了表演的真諦。

    前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的精神真的要崩潰了,一部分是因為家庭,一部分是因為事業——事實上,他的發展真的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他是澳大利亞年輕演員中的希望之星,在好萊塢,澳大利亞籍的女演員比男演員的發展境況要好得多,妮可·基德曼、凱特·布蘭切特、娜奧米·沃茨……她們都是鼎鼎大名的一線,男演員中,雖然羅素·克勞和休·傑克曼的事業令人仰望,但澳大利亞幫在好萊塢整體屬於青黃不接的境況,不像英國籍演員們,老一輩有朱迪·丹奇、丹尼爾·戴·劉易斯等人,中生代有凱特·溫絲萊特、裘德·洛等人,就連新生代也不乏凱拉·奈特莉等出色的演員,尤其在奧斯卡這樣的重要獎項上,天生文藝範的英國演員提名機會更多,雖然獲獎與否也會受到國籍的影響,但他們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希斯·萊傑一直致力於推動澳大利亞籍演員在好萊塢的發展。

    他之所以覺得自己的事業存在問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對表演的熱愛,他越想把一個角色演好,他越想貼近角色的內心世界,他便能越多地感觸到角色本身的喜怒哀樂,他本人就會受到更多的影響。

    影評人們越是讚揚他,越是認為他突破了極限,他便越是痛苦。當一個表演者隻能把快樂帶給觀眾,但他自己卻完全無法感受到表演的快樂時,這種感覺是崩潰的。

    他幾乎失去了所有光明。

    許多患有抑鬱症的演員也是這樣慢慢變得絕望、沮喪,直至決定離開這個世界的。

    在埃伯特的前世,與他在《白夜追凶》中有過合作卻未曾交流過的羅賓·威廉姆斯也是因為患上了抑鬱症而選擇自殺。作為一名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姆斯因為經濟問題不得不接拍自己並不喜歡的電影,他持續地為觀眾奉上笑聲,但他個人的精神世界卻是崩潰的。

    希斯·萊傑隱隱約約有種奇怪的感覺。他總覺得,在《黑暗騎士》劇組他所受到的善意對待是他在其他劇組感受不到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受到這樣的對待,似乎僅有他是唯一的,每個人都在嚐試用自己的方法開解他,漸漸地,他享受到了這種感覺,和埃伯特、邁克爾·凱恩等,他慢慢回想到了成為演員的快樂。

    突兀地,在埃伯特咬著筆尖糾結劇本裏的某段劇情的時候,希斯·萊傑忽然來了一句:“和你們合作真的很愉快。”

    思索了半晌好容易有了一點頭緒卻莫名其妙被打斷的埃伯特:“……”

    隨後,他有些懵懂地瞥了希斯·萊傑一眼,停下了筆:“你知道你浪費了我多少腦細胞嗎?好了,現在可以重來一次了,合作愉快是什麽意思?”

    “沒什麽。”希斯·萊傑聳了聳肩,低頭看了眼埃伯特的劇本,“難道你不覺得這樣的合作狀態很好麽?”

    埃伯特越來越摸不著頭腦了:“我覺得每次拍戲都是這種狀態,這確實很好,但沒有什麽特別值得說的地方。”

    “這其實挺幸運的。”希斯·萊傑摸著下巴,“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這樣的幸運。”

    埃伯特想了想,也是。其實他一直都很幸運,除了一開始的金酸莓對他的聲譽產生了一些影響外,他的走紅一路都很順暢,與劇組的合作也都非常愉快,除了《奔騰年代》劇組摔傷那一次,其他時候他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麻煩。

    而多數演員其實都沒有他這麽幸運,尤其是那些剛剛步入演藝圈的年輕人,他們不得不每日每夜在劇場奔走,卻無法收獲屬於自己的尊重。

    北美本土演員還稍微幸運一些,工會的發達和家鄉意識讓他們總能比外來的演員獲得更多的機會。在好萊塢,北美本土演員永遠是第一位的,然後是加拿大演員、英國演員和澳大利亞演員,在這當中機會最少的是亞裔演員,出於政治的需要,亞裔在電影中總被描述成黑幫人物、偷渡者和惡棍。

    比如埃伯特出演的《黑暗騎士》和《無間行者》,電影中都有亞洲黑幫與北美黑幫相聯係,並且通常都是反派,無形中削弱了北美民眾對亞洲人的印象。

    當然,這是好萊塢電影的常態,語言的差異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亞裔演員完全不同的麵容也讓他們很難為北美觀眾所接受,他們總是扮演著反派角色,拿著最低的片酬,即使他們是自己祖國最優秀最偉大的演員。

    但是,對於他們來說,攻克好萊塢依舊是他們一直堅持的任務,這裏是電影的中心,培育著最先進的技術和電影主流價值觀,是每個電影人向往的地方。

    前世埃伯特的事業雖然發展不錯,但卻不足以支撐他前往好萊塢發展,他也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

    但是這一世,陰差陽錯,他換了皮換了芯,反而實現了自己前世從未達成的成就。埃伯特把這歸結為世事無常,畢竟沒有人知道自己人生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麽,作為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埃伯特也不會想到這麽玄幻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被希斯·萊傑打斷的思緒一時之間也回不來了,埃伯特幹脆把劇本拋到一邊,隨意在紙上寫寫畫畫。

    其實每一個在好萊塢發展的演員都經曆著不同的過去,沒有誰是真正一帆風順的,出自傳的話,他們的血淚史絕對能編成一本厚厚的書。

    在很多人看來,埃伯特的事業發展其實已經足夠幸運了,他現在還未滿30歲,是好萊塢一線男星中最年輕的一位,演技和票房號召力都有,隻要他能夠保持目前的狀態,他絕對可以成為下一個電影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