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親征(一)
字數:5421 加入書籤
雲幽十二州是大涼北方門戶,周朝末年,群雄並起,北方少數民族漸次建立起自己的政權,此後北方割據政權竟多達十數個,涼太武帝在周朝的基礎上建立起涼朝,但由於始建國,國力還很虛弱,無力繼續北上。
在此後的二百多年裏涼朝的曆代君主也因為種種原因一直無力北上,邊境也經常受到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襲擾,涼孝哀帝時期,大涼國政衰落到極致,而此時的北方卻已經被魏國混一。
終於,魏國這個剛掃平北方的霸主終於按耐不住他的野心,於涼孝哀帝天順七年大舉入寇涼朝,並且一直打到涼朝都城武安,孝哀帝向西避退蜀州,最終在道武帝和大涼民眾的拚死抵抗下才得以保全國祚,孝哀帝也因此一役駕崩,道武帝即位後,國窮民困,根本無力北伐,隻得采取和親政策與北魏保持著時和時戰的關係。
道武帝駕崩後,文宣帝即位,而此刻經過近二十年的修生養息,大涼的國力得以恢複,文宣帝於太初九年趁北魏內亂派大將進行了第一次北伐,此次以涼朝勝利的而告終,其後,文宣帝再次進行兩次北伐均取得勝利,但是卻並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還是不可能消滅這一北方政權,文宣帝意識到,自己一朝想要徹底擊敗北魏是不可能的了,但鑒於孝哀帝時期,北魏入侵,以至進入大涼腹地如入無人之境,文宣帝意識到大涼北方缺少一屏障。
文宣帝攜帶著當時三次北伐勝利的餘威向北魏索要雲幽十二州,但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順利,最後經過雙方多次磋商,終於,雙方達成協議涼朝以東北七州換取雲幽十二州,自此大涼北方才有了屏障,曆來大涼在雲幽十二州常駐強兵,十二州知州皆要文武雙全之人才可擔任,總領軍政民事。文宣帝本指望後世子孫可憑借這十二州進圖北方,卻沒想到自他去後又是一朝不如一朝。
這日,熙承禦含元殿,開始了正式登基後第一次朝會。
熙承在常貴的攙扶下緩緩登上九龍禦座,緊接著眾大臣山呼萬歲,由於梁黨遭到清洗,如今的朝堂看起來要比以前富有正氣得多。
眾人行禮完畢,兵部尚書徐度走出班列道:“啟奏陛下,魏主元嵩親率十萬大軍進犯雲幽十二州,臣昨夜接到奏報,蔡州、衛州、莫州已經相繼陷落,還請陛下發兵往討。”
熙承緩緩站起身道:“如今哪還有兵可調?“熙承很清楚自己繼承了怎樣一個國家,說是千瘡百孔也不為過,如今地方藩鎮割據,調令對他們來說根本沒用,邊境各國蠢蠢欲動,幾方邊軍又不能隨意抽調。
“啟奏陛下,天平軍和永固軍距離雲幽之地最近,此二鎮實力雄厚,隻要能說動他們,則不愁雲幽無禦敵之兵。”王彥召走上前道。
“哼!此二鎮多次公然旅拒朝廷調令,自立之意很明顯,如何能搬得動他們?”熙承惱聲道。
“這個還需陛下派一舌辯之士陳之以利害,並許諾一些好處,想來二鎮也不是不可能請得動。”王彥召繼續道。
“如今,邊軍最多可抽調出多少兵馬?”熙承問道。
“啟奏陛下,若非要調動邊軍,則隻有鎮海軍可調。”王彥召繼續道。
“那太尉的西北軍就不能抽調出一些人出來?”熙承質問道。
聽完熙承的問話,王彥召忙跪下道:“陛下!西北軍需防止北齊啊!齊主蕭子顯野心勃勃,無日不想南下,西北軍萬萬調動不得啊!”
“太尉請起來說話,朕也是隨便問問,若是真調動不得隻能另想辦法了。”熙承沉聲道。
“陛下,東鮮於國主姚芊芊曾深受陛下恩惠,陛下何不向鮮於借兵?”徐度再次上前道。
“陛下不可,我朝自開國並無向外藩借兵的前例,非我族者其心必異,徐大人說此言當罰,還望陛下三思而行。”王彥召忙道。
“陛下何不就此募兵,想來會取得不錯的成果。”說話者卻是何念柔,自從參加過登基大典後,聽聞北魏犯邊何念柔便要求留了下來。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今年秋收不利,京畿各處已出現了饑荒,我們正可藉此招募兵員,這樣既可以讓大家有飯吃,又可以解決兵源問題。”王彥召忙讚同道。
“可是新募之兵,未經訓練,如何上得了戰場?”熙韜擔憂的問道。
“這個自然是需要操練的,再有幾日便是年關,北方如今已是天寒地凍,魏國想要遽然攻克十二州,也是不可能的。”王彥召認真解釋道。
“是啊!再有幾日便是年關,朕實不忍此刻出兵。”熙承喃喃道。
“那就這樣決定吧,募兵事宜便交給太尉大人和徐大人一同受理。”熙承吩咐道。
“吾皇聖明。”隻見眾朝臣齊聲道。
“再有,速派人前往西南,將符彥卿符太尉的棺槨,移回京師予以厚葬,此事就著柳三變處理吧。”熙承吩咐道。
“微臣領旨!”隻見柳三變忙走出列領旨。
“沒有別的事就退朝吧,朕有些乏了。”熙承緩聲道。並非是熙承想要荒廢政事,而是如今國家的毛病太多,多到讓熙承不知道如何去應對,他第一次對繁瑣的朝政產生了厭惡感。
眾大臣明顯看出了熙承的心思,他們內心何嚐不是這樣的,他們甚至有種感覺,大涼或許是真的已經氣數已盡。而今他們隻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對這座危如累卵的大廈修修補補,真能取得多大的成效,眾人也隻能聽天由命。
傍晚,熙承站在高樓仰望著星空,股股寒氣湧入,熙承不經打了個冷顫,一旁的常貴,趕忙拿上一邊的貂皮球衣給熙承披上道:“陛下,您可要注意身子,這要是著涼了可怎麽辦?”
熙承喃喃自嘲道:“這或許就是蘇子瞻所說的高處不勝寒吧。”
常貴下意識問道:“蘇子瞻是誰?”
熙承自然不能跟他說是自己前世的一個大文豪,轉身道:“陪朕出去走走。”
夜色下,熙承在常貴的陪同下行行走在禦花園內。
忽然,隻聽一陣舞劍的聲音,熙承喃喃道:“這麽晚了,會是誰在舞劍呢?”
“陛下,讓老奴先去瞧瞧。”常貴忙道。
“不必了,你隨朕一同去便可。”熙承輕聲道,隱約間他貌似已經猜到是誰了。
另一方,一嬌俏女子,一襲紫衫在夜色下揮舞著手中長劍,三尺青峰在朦朧月色下熠熠生輝。熙承循聲走來,果然與心中猜想的一樣,正是柔福郡主何念柔。
“是誰?”隻聽何念柔一聲嬌喝,劍鋒直指熙承。
“郡主……郡主收手,是陛下,是陛下啊!”常貴焦急道。
這邊何念柔早已經注意到是熙承,但是她的劍鋒卻沒有收回的意思。
“皇姐真是好興致哈!月下獨舞,當真是快哉,美哉!”熙承笑著讚道。
“陛下也是好雅興,此刻不在書房批閱奏章,卻跑來此遊樂,也是快意啊!”何念柔收回手中長劍,笑道。
不知為何,在這個奪走自己第一次的女子麵前,熙承總顯得有些局促,不好意思道:“不瞞皇姐,朕正為出兵之事頭疼呢。”
“難為你了,這個年齡便親政,這到是少有的,有時皇姐也在懷疑你究竟是不是真的十二歲呢?”說至此,何念柔突然麵頰一紅,因為之前發生過關係,他突然覺得這話說的有些曖昧。
“哈哈,這還能有假?”熙承笑道。
突然隻見何念柔一臉嚴肅道:“陛下,如今河內局勢動蕩,一觸即發,潞王何欣蠢蠢欲動,現在又遇上北魏進犯,我真不知道我們將如何度過這麽多的危機?”
“皇姐不要太過傷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有些東西不是人為可以逆轉的,有時候我們所能做的也隻有盡人事,聽天命罷了。”熙承緩緩道。
“好一個盡人事聽天命,想不到陛下如此年齡便能悟出如此深刻的道理。”何念柔驚奇的望著眼前這一小小少年。
“皇姐,從明日開始你教我武功如何?”熙承突然開口道。
“什麽?你想學武?”何念柔一臉震驚的望著熙承道。
“太武皇帝不就是靠武力奄有我大涼嗎?皇姐難道不知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嗎?”熙承盯著何念柔道。
“陛下想要學,我自當傾囊傳授。”看著眼前少年眼中迸出的那道火光,何念柔內心一顫回答道。
“皇姐想要知道我的真實想法嗎?”熙承話鋒一轉道。
何念柔望著熙承下意識點了點頭。
“此次北上,我想要禦駕親征。”熙承一字一頓堅定的道。
隻聽叮鐺一聲脆響,卻是何念柔的劍掉在了地上,隻見何念柔檀口微張,站在原地,緩緩回過神來,忙開口道:“不行。”
“我意已決,與其在京中困頓著,坐等滅亡,倒不如背水一戰,成則我大涼中興有望,敗則算死於社稷,亦不負皇兄所托。”隻見熙承堅定道。
“可是你若有個三長兩短,那我大涼江山社稷怎麽辦?”何念柔質問道。
“嗬嗬!不是還有兩位叔父嗎?其實這個位置並非隻有我能坐”熙承笑道。
“你胡鬧!”何念柔氣急道。不知道是氣熙承將親征當做兒戲,還是害怕眼前的這個少年受到傷害,何念柔身軀竟然氣得有些顫抖。
突然隻見熙承猛地抓住何念柔的柔荑道:“其實我多麽不希望你是我姐姐。”說完便緩緩轉身離去。
看著熙承孤單落寞的身影越來越淡,兩行清淚劃過何念柔的臉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