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陳登渡江

字數:4069   加入書籤

A+A-




    劉繇出殯的前日,十幾匹快馬入了廣陵城。

    “君侯傳訊,沒想到,竟是父親親自護送書信前來。”陳登一臉驚訝地看著馬上年邁的陳珪,命人上前將其攙扶下馬。

    “父親一路舟車勞頓,還請入內暫且歇息片刻,君侯若有交代,也可吩咐孩兒。”

    “走,進府。”

    兩人一前一後,落在在堂內,陳登請陳珪上座,陳珪沒有推辭,看了一眼陳登,屏退左右,麵色凝重地看著陳登,“元龍吾兒,君侯命汝渡江前往江東,吊唁劉繇之事,你既已知曉,為何不動身?”

    “若吾已然動身,如何能在此候到父親。”陳登笑道。

    陳珪無奈地指了指他,“倒是忘了,吾兒之才,遠勝於吾。”

    “為父老矣,此來,有一憂慮,還有一事不明。”

    陳登雙眉微皺,“不明之事為何?”

    “吾兒幼時便有從龍之願,如今天下亂世,群雄並起,吾兒心眷何地?”

    陳登指了指西邊,抬手微微一輯,“父親莫非是忘了,天子尚在許縣。”

    “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驅逐楊奉等人,把持朝政,文武百官,皆為他所持,此人當如昔日許子將所言:亂世之奸賊矣。”

    陳登笑了笑,“父親莫要混淆此言,許子將雖去,然其月旦評之名,卻是天下皆知,昔日他為曹孟德所對正解乃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陳珪笑著搖了搖頭,“當年天下大旱,流民四起,亂象已生,曹操素威嚴相逼,他豈敢道出心中所想?”

    “吾父之意,這許縣,不可去?”

    “放眼天下諸侯,今呂布於徐州安於享樂,心誌已衰,且此人反複無常,性情暴戾,且先後侍丁原、董卓之輩,且都為他親手所殺,此人,斷不能為吾等之主。”

    陳登微微頷首,沒有插話,靜待著陳珪下文。

    “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又如何?袁術已篡漢自立,自號仲業,早晚必為中原諸侯所擒。”

    “河北袁紹,好謀無斷,狂妄自大,與那蠻夷屠夫公孫伯珪二者,亦不可為。”

    “父親之意,仍是許縣曹孟德?”陳登又問。

    “天地之南,勢力有三,蜀中劉璋、荊州劉表,江東……如今卻是劉奇。”

    “此三者,劉璋其人,泛泛無能之輩,若非其父蒙蔭,怕是隻能淪為街頭走夫販卒。”

    “荊州劉景升,若是舞文弄墨,玩弄美人,他是個中好手,胸無大誌,不過一守成之主爾。”

    “餘下,便江東、許縣二者,吾兒以為,當如何抉擇?”

    陳登陷入了沉默,許久,恭敬地朝著陳珪一拜,“孩兒知曉了。”

    陳珪眼中帶笑,下意識問道:“如何行之?”

    “渡江過後,留心江東繁盛,觀其主劉奇。”

    “如此甚好。”陳珪微微頷首,算是放下心來。

    陳登雙眉思忖著,放低聲音,“此外,父親所憂慮之事為何?”

    “呂布之女,為賊人擄走,你可知,如今何在?”

    “自當是江東。”

    “襲擊者何人?”

    “非是許縣曹操,便是曆陽孫策。”

    “為何如此篤定?”

    陳登微微一笑,“此二虎爾。”

    陳珪微微一笑,“汝將徐州當作刀俎魚肉?”

    “卻是此二虎將其當作臥榻之處也。”陳登微微拱手,“江東之主,年不過弱冠,去歲成婚,今正妻已有身孕,其幼弟三者,後繼有人。來日繼承吳侯之位,坐擁江東四郡,可觀南北諸侯征戰,擇良機盡起江東之兵,攻伐荊襄、淮南之地,則大事可成矣。”

    “隻是……此人究竟為龍為蟲……尚需吾親眼目睹後,才有決斷。”陳登歎了口氣,以他徐州陳氏士族之身,坐擁豪富家資,私兵過千,州郡之內亦有威名,卻也隻能在這亂世之中擇主而侍。

    兩人商談妥當後,出門前,陳珪從袖袍下取出一封書信。

    “呂布之命,若是劉奇不願交人,便將此密信交與女子。”

    “信中所言為何?”陳登立即問道。

    “將女子下嫁。”

    “下嫁?”陳登微微一愣,“劉奇之弟,年不過十三,如何嫁之。”

    “莫不是嫁與劉奇?”

    陳珪微微頷首,“江東劉子興,如今已貴為吳侯,大漢征南將軍,坐擁數百萬之民,將兵十萬,君侯,亦不想得罪於他。”

    陳登微微搖頭,“如此,徐州當早日擇主矣。”

    告別父親陳珪,陳登隨行數百人一同來到江邊,擇選十餘艘小舟,載著禮物,便是搖船過江。

    丹徒之外,陳登一行人被軍士攔下,盤問過身份之後,搜查了一遍貨物,便隨即放行。

    途中,他發現護送自己等人的甲士,身上的甲胄都較新,不似北地常年征戰之地的舊甲,且大多軍士手持長戈,腰間亦有短刀。

    “江東兵械,竟是這般富裕?”他微微吃驚,卻不好多問。

    秣陵城,一年有餘的修建,位於秣陵城外的石頭城已經修好,入城之際,他掀開馬車的簾子,看到了群山萬壑之中,位於山頂一處的座座屋舍。

    “那裏,便是淮南、荊襄大儒爭相之地吧。”

    “方山書院,石城鎖龍,此子有此築城之舉在前,江東六項在後,這秣陵城外,不少靠近河流田畝都是新擴,卻緊挨著,用石碑作界,丈量之法,也不知如何做的這般規矩。”

    “且,一路走來,吾便已經是看到不少耕牛,徐州往來商販皆言,如今江東富裕,果不欺吾。”

    入城,陳登得知吳侯劉奇,未曾第一時間接見他,隻是讓他在驛館住下。

    不多時,又有侍者來報,別駕孫邵,將於明日葬禮過後,接見他。

    他念及背負之事,借著替呂布吊唁的名義,最終是在黃昏時分得到了孫邵的接見。

    他帶著兩名隨從,徐徐走到刺史府門前,在堂門外,鎮守此地的軍士便將仆從攔下,他隻能自己入內,來到堂前,看到一群穿著喪服的男女跪拜之所,他腰間的長劍,也是被取走,侍者送來了一條白綾。

    他微微一愣,侍者立即解釋道,此為吳侯詔令,但凡江東之民,不分男女老幼,皆著縞素,祭拜已故刺史大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