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雲龍(上)
字數:4684 加入書籤
突擊審訊“銀影”趙子明,有重大收獲。審訊結果通過保密渠道傳到S市顧菲柔這裏:Q軍校裏,“暗影”安插的人不光有薛林,還有另外一個人。這個人代號“鐵影”,是一個電腦專家。
顧菲柔馬上讓欣妍聯係‘老家’(國安局),得到的最新消息:國防生隊隊長李雲龍已經重新被老部隊調回,參加“獵迷”軍演。
“獵迷”軍演,是一場小規模的軍事演習,重點曆練紅藍兩軍的戰場偵察與反偵察能力。
演習時長:七天七夜。
演習區域:危機四伏的迷山。
演習勝負條件:七天七夜之內,紅軍六人偵察小分隊摧毀迷山上隱藏著的藍軍長波電台,則紅軍勝,否則藍軍勝。
迷山不是一座孤立的山峰,而是一個山群。七天七夜中,要在山群中找到隱藏著的藍軍長波電台,本身就不容易,摧毀它就更不容易了。
長波電台,是指工作在超長波波段,發射超長波為1000Km到100Km,電台工作在甚低頻VLF:3KHZ到30KHZ之間的電台。主要用於海岸、潛艇、遠距離通信,超遠距離的導航。長波電台具有重大的軍事價值。
李雲龍率領的偵察小分隊成員,全都是李雲龍親點的,包括鄭虎、周宇、郭靖、杜拉拉、肖奈。
作戰長鄭虎和航海長周宇,是李雲龍擔任核潛艇艇長時就一直跟著的部署,對李雲龍非常衷心且各有所長。
鄭虎非常能打,而周宇特別擅長導航。在很容易迷失方向的深山,周宇的作用更突出一些。
郭靖、杜拉拉兩人,是李雲龍在“深藍”軍演中認識的人物,都來自報廢的登陸艦“海鷗”號。郭靖以前在拆彈部隊待過,有過排雷經驗。在迷山進行軍事行動,難免會接觸到藍軍提前布置的雷區,排雷尖兵必不可少。
杜拉拉是射擊精英,曾經創下過連開六十槍,槍槍十環的記錄,這一記錄,在整個A軍區都無人能破。迷山軍事行動,狙擊手也是偵察小分隊的必備,狙擊手的角色非杜拉拉莫屬。
肖奈,是李雲龍在Q軍校裏擔任隊長時結識的。作為電腦高手,肖奈幾乎能解決Q軍校裏的任何電腦問題。毫無疑問,李雲龍選擇肖奈,是看中了他的網絡攻擊能力。
顧菲柔通過軍隊中的保衛部門,拿到了李雲龍偵察小分隊的人員名單,懷疑這個肖奈有問題。
但這隻是她的懷疑,並沒有任何的證據支撐。不能說肖奈是電腦高手,就一定是“鐵影”,Q軍校裏還有其他的電腦高手。
於是兵分兩路,一路由欣妍帶隊,在Q軍校裏進行秘密調查,審查所有精通電腦的人;一路由顧菲柔帶隊,深入迷山,盯緊肖奈。
顧菲柔深信:這個“鐵影”,無論隱藏得多深,遲早都會被國安局給挖出來。但是最值得擔心的,是這個“鐵影”狗急跳牆,在被抓前傷害李雲龍。
要知道李雲龍可是我軍非常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不可多得的人才!
比如他在“驚雷”軍演中的出色表現。
“驚雷”軍演是一場大規模的奪島軍事演習。
要知道無論在哪個時期,哪片區域,登陸作戰都是讓軍事指揮官們頭疼的戰役。
盡管紅方已經取得了製海權,但終究難以更進一步。
因為戰爭是複雜的,複雜到了很難預測的程度。藍方在T島布下的石油管道,頃刻間就會讓海水浸染石油,一把火就能燒掉紅方登陸的先頭部隊
即便紅方衝鋒舟冒著火海進攻,藍方在近水布置的巨大的如同刺蝟般的鐵球,其堅硬的針刺也會洞穿快速行進的衝鋒舟,讓舟上的海軍陸戰隊員喪命。如果衝鋒舟慢速行進,則會成為藍軍岸炮的靶子。
紅方想過要炸毀這些鐵球,但是爆炸後留下的巨坑,會讓前進的海軍陸戰隊員苦不堪言。爆炸之後,這些陸戰隊員就要從衝鋒舟上下來,然後進入巨坑,再從巨坑的底部往上爬。帶的武器彈藥多了,爬得太慢,純是藍軍狙擊手的靶子;帶的武器少了,還未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彈藥就消耗完了。
軍事問題:步兵攜帶一個基數的彈藥衝鋒,多長時間,彈藥消耗完畢?如果是半個基數呢?
紅方也想過蛙人襲擾,隻是在鐵球林立的近水,蛙人們也無法通過。畢竟人力是鬥不過這些針刺的。
紅方還想過空降,但在T島內,紅方還沒有絕對的製空權,空降的安全如何確保?
似乎,無解。
如果隻把它看作演習,把士兵看作地圖上的一個個冰冷的記號,那麽重大犧牲也罷,傷亡慘重也罷,隻要不惜代價地進攻,總能把T島打下;可如果把它看作戰爭,把士兵看作生活中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獨生子女遍布的今天,死一萬名士兵,就意味著近六萬名親人痛不欲生。
紅方總指揮、A軍區黨委委員、軍區參謀長李達康站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巨大顯示屏前,遲遲無法下達進攻命令。
“我們的航母在哪裏?”他問。
“在T島東部,負責對綠方的防禦。”作戰處長朱鵬答道。
綠方,是本次軍事演習的第三方。按照演習導演組的設定,綠方模擬的是世界強國M國的海軍,綠方是否參戰,取決於紅方攻占T島的時間,如果紅方能迅速攻取T島,造成既定事實,則綠方不會參戰,如果紅方的登陸作戰遭遇重大挫折,或者在登陸過程中構成了被大規模毀傷的機會,那麽綠方一定會趁火打劫。
為防萬一,紅方的航母編隊前出,卡在綠方到T島的增援航線上。
“看到了嗎,大家都看到了嗎,這就是他們作戰口給的進攻方案,”李達康把手中一遝紙重重地拍在身前的桌子上,指著朱鵬罵道:“你還能不能幹,說,能不能幹?”
屋裏總共有五個人:紅方總指揮李達康、司令部參謀長朱鵬、政治部主任季昌明、後勤部部長龍凱峰、裝備部部長趙強。
李達康指揮紅方軍事演習,是不設副總指揮的,他一向這麽霸道。
“沒辦法啊,李總指揮,”朱鵬一臉苦相:“您又要一天拿下T島,又要控製傷亡率,實在做不到啊!”
“做不到?”李達康紅著臉吼道:“讓你去死,你死不死?你擬製的進攻方案,預計要死那麽多人,你們作戰口都是幹什麽吃的?”
“我這裏有一個方案,”眼見朱鵬陷於苦局,龍凱峰開口道:“是李雲龍提出來的方案。”
李達康一下子瞪大眼睛,“誰?”
“李雲龍。”
當李雲龍這三個字從龍凱峰嘴裏說出來時,李達康的眼中泛出一絲光。李雲龍,他太熟悉這個名字了。那是一個被稱為“不合群”的怪人,個性張揚,為了心中所謂的原則法條竟敢公然頂撞上級;但這個人有辦法,有手段,曆次軍事演習中總能出奇製勝,表現可圈可點。
李達康第一次聽到李雲龍這個名字,還是在Q軍校當校長時。那時的學員李雲龍,竟然在課堂上公然否定軍事教員的講課觀點,且固執己見不悔改,讓軍事教員下不來台。
該軍事教員的講課觀點是這樣論述的:
100名機槍手對戰100名步槍手,雙方初次相遇的距離剛好是機槍的射程,假設機槍射程是步槍的兩倍,則步槍手衝鋒必然全軍覆沒,應該……
而學員李雲龍公然對這種觀點進行反駁,他自己的觀點是:步槍手衝鋒不一定全軍覆沒,甚至有可能全殲機槍手。
李雲龍的理由:
“
100名步槍手發起衝鋒,能否取得最終的勝利,取決於他們的戰鬥意誌。機槍射程是步槍射程的兩倍,則一開始衝鋒時步槍手是有傷亡的,而機槍手毫無傷亡。假設傷亡與距離成線性關聯,即步槍手衝鋒了一半距離時傷亡率為50%,那麽如果剩下的步槍手不懼死亡不懼困難在犧牲一半人的情況下繼續衝鋒,則無論還剩下多少人衝到終點,都將完勝機槍手,因為近距離時機槍已經無用了,而步槍恰好發揮它的點殺威力;可如果剩下的步槍手在遭受到重大傷亡後選擇了潰退,則機槍手勝。前進,還是後退,決定了這場戰爭的勝負。戰鬥意誌強,哪怕隻剩下一個人也繼續前進,則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