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集束炸彈
字數:4465 加入書籤
半小時前。
剛剛用高射炮擊退了藍軍的“犀牛”坦克,李雲龍就決定把部隊前置,攻向藍軍01主峰。
但是兩條腿肯定跑不過四個輪子,如果帶著部隊徒步行軍,等趕到01主峰上,戰鬥早就結束了。
為戰鬥而生的李雲龍,馬上縱兵去搶車。
紅方運輸大隊長吳啟怒道:“我沒接到將車借給你的命令!”
縱兵搶車的李雲龍也急了,直接用槍指著吳啟的頭,“紙上的命令你沒看著,那這槍你總看得著吧,這槍就是命令!”
吳啟還想爭論,被鄭虎一把按在那裏。
“李雲龍,你想幹什麽?”
“我的兵就是幹這個的!”李雲龍道:“戰場瞬息萬變,你卻守著這些個運輸車在後麵畏縮,一旦前線吃緊,怎麽辦?我告訴你吳啟,你到潛艇部隊打聽打聽,不演習的時候我還可以讓讓老同誌,槍聲一響,別怪我翻臉不認人。沒本事打仗,就別在部隊裏混。”
十分鍾之後,李雲龍帶著三輛大卡車,緊急開往01主峰。
李雲龍之所以這麽急著過去,是因為他猜到了紅軍的裝甲集群將會遭到重創,亟需增援。
李雲龍認為,現代戰爭已經不適裝甲集群衝擊,裝甲部隊已經注定是淘汰的兵種了。無論是戰機、導彈、遠程火炮,還是武裝直升機、單兵反裝甲導彈等等,都能對裝甲集群構成嚴重威脅。可以說,在現代戰爭中,重裝甲集群簡直就是敵人待宰的羔羊。
李雲龍一直在思考現代陸軍新的作戰方式了:即依靠陸軍航空兵,空軍,海軍,情報機構等單位,建立以突擊隊形式進攻確定目標的新式陸軍。而趙立春、李達康等領導,到今天還在強調裝甲集群的作用,這種軍事思想已經落後了。
李雲龍強調的是小規模(十到十五人)、高質量(會進行反恐級別的突擊訓練)、高科枝(聯係通訊情報支持到每一個單兵)的數字化作戰單元以及該作戰單元組成的強悍部隊。隻是因為他不在高位上,所以他的這種設想根本就無法實現。
現在,在解決了藍軍犀牛坦克的問題後,李雲龍親率紅軍預備隊趕往東麵,增援紅軍的裝甲集群。
李雲龍的部隊還沒到01主峰,便聽到了藍軍直升機的轟鳴聲。
“娘希匹,”李雲龍罵道:“幹他奶奶的!”
於是便有了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擊落直升機的那一幕。
西麵,李達康親自指揮的紅軍機步兵主力,已經突破了藍軍兩道防線,就要與紅軍的鋼鐵洪流在01主峰附近會師了。
李達康訓練以嚴苛著稱,總是不厭其煩地讓士兵練習。比如射擊時如何掌握有風校對,如橫向和風,射擊不同局裏的目標,彈頭要橫差多少,這都要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掌握規律。再比如,強風從左右兩個方向吹來、或者風勢不同時,如何修正?溫度和陽光強弱不同時,如何校正槍口?對於活動目標的距離遠近、以及目標斜向奔跑時,如何校正槍口?如果沒有大量的反複的練習做基礎,射擊怎麽可能做到穩、準、狠?
李達康對裝備保養的要求也很高。比如槍械保養,他清楚地知道,準星偏差一毫米,在100米的距離上就要偏差14。5厘米,所以他對槍械的保養要求已經達到了雞蛋裏挑骨頭的程度。
嚴苛的軍事訓練與盡善盡美的裝備保養,再配上頑強的戰鬥意誌,紅軍近乎以摧枯拉朽之勢突破了藍軍的第三道防線,近了,更近了,勝利近在咫尺。
如果沒有梅長蘇,紅旗很快就要插上01主峰。如果是那樣,即便藍軍總指揮高育良沒有被“擊斃”或者“活捉”,演習導演組也會判定紅方勝利。
可惜,沒有如果。
01主峰上新設的藍軍臨時指揮所,梅長蘇正在怡然自得地練著書法。他寫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藍軍參謀慌慌張張地進來報告:藍軍三道防線都被紅軍突破。
“意料之中,”梅長蘇繼續寫著書法,不以為然地說:“達康參謀長練兵,還是有一套的。”
“那我們怎麽辦?”
“不急,”梅長蘇手中毛筆一揮,在‘盡’字的最後一筆上重重地點了一下,“隻有菜都齊備了,才能開始動筷。”
五分鍾之後,李達康才接到裝甲部隊被阻滯在將軍嶺的消息。藍軍的電磁壓製力如此之強,這是李達康事先沒有想到的。
藍軍在東邊展開了大規模反擊,西邊卻為何隻是被動防禦?想及此,李達康感到脊背發涼。高育良不應該會輕視西邊啊,如果紅軍從西邊占領01主峰,從上俯攻,很快就會與受困在將軍嶺的部隊連成一體。那樣的話,藍軍絕無勝算。
李達康感覺到有陷井在等著自己,可這陷井是什麽,他怎麽也想不明白。仗打到這個份上,藍軍該出動的兵種基本上都出動了,剛才的第三道防線上藍軍連預備隊都用上了,哪還有一支生力軍?
“不對,”李達康又進行了自我否定,“藍軍預備隊的戰鬥力不應該這麽弱,剛才紅軍麵對的藍軍預備隊似乎是假的。可真正的藍軍預備隊又會在哪裏呢?”
正這時,吳啟才帶著運輸車隊慌忙跟上。
軍事演習剛開始打,戰況不明時,吳啟是不會帶隊上的,否則一旦己方戰敗了,自己也要跟著擔個“敗將”之名,躲在後麵好,即便戰敗,那也是紅軍總指揮的錯,對自己這個運輸大隊長影響不大;軍事演習進行的過程中,戰況膠著時,吳啟也是不會帶隊上的,否則一旦李達康殺紅了眼,讓自己帶隊衝鋒怎麽辦?雖然是軍事演習,但也難免不會受傷,自己還要和平官一直幹下去,身體好才是真的好。
現在藍軍的三道防線已破,軍事演習眼看就要結束了,紅軍的勝利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自己當然趕緊帶隊來搶功了。自己在正團的位置上趴了這麽多年,不趕緊弄點功勞調副師?
吳啟一靠過來,就趕緊在李達康麵前告了李雲龍一狀。他卻沒想到,因為自己的到來,讓梅長蘇的“菜”齊了。
幾架新式的鷹97飛行器突然出現在紅軍部隊的上空。這種飛行器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在雷達上的反射截麵特別小,紅軍的防空部隊根本無法擊落。
鷹97飛行器內裝有航空集束炸彈。該集束炸彈共攜帶小炸彈147顆,分裝在7個隔艙中。小炸彈外緣用鋼帶束住,小炸彈內側配有氣囊。
鷹97飛行器一到達製定位置,燃氣囊迅速充氣,子彈頂鋼帶,使其從薄弱點斷裂,解除約束。在燃氣囊彈力的作用下,147顆小炸彈從不同方向以兩種不同的名義速度拋出,散布均勻,給紅軍造成重大殺傷。
李達康萬萬想不到高育良敢用集束炸彈進行攻擊。軍事演習是要模擬實戰的,而在實戰中,集束炸彈通常是不用的,因為它有兩大危害:1、戰爭期間,它嚴重增加無辜平民傷亡的幾率;2、在戰爭結束後,大量沒有正常爆炸的“子彈”繼續長期威脅生命安全,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恢複。高育良如此在乎政治前途的人,怎麽會用這種集束炸彈?
高育良的確不會用子母炸彈,這種炸彈是梅長蘇用的。
對身患重病的梅長蘇來講,他早就不在乎其他的了。隻要是能打贏,什麽武器都可以用。如果藍軍裝備有化學武器,他也會毫不猶豫地使用。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戰場上什麽最重要?勝利最重要。隻要能取得勝利,什麽辦法都可以想,什麽手段都可以用,什麽武器都可以使。
吳啟的運輸車隊一來,讓本來就不寬裕的進攻通道更顯狹小,如此多的兵力集中在如此狹小的區域裏,不正是用集束炸彈進行大麵積殺傷的絕好機會嗎?現在的紅軍固然占據優勢,但隻要總指揮李達康被“炸死”,戰爭勝利的天平還會移到藍軍這一邊。
果然,集束炸彈一爆炸,大量的紅軍被“殺傷”,連李達康都腿部“中彈”。
演習導演組判定:紅軍總指揮李達康負傷,隻能在擔架上指揮戰鬥。
梅長蘇在“英”字上畫了一個圈,藍軍預備隊凶悍的反擊開始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