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

字數:3348   加入書籤

A+A-


    樊城城頭,楚軍將士拚力阻擋漢軍的全力衝擊,雙方都殺紅了眼。密集的長戟長矛互相捅刺,刀盾兵劍盾手拚死短兵搏殺,城頭屍體已經層層疊疊。

    此時,不知誰先喊了聲“用火龍,用弩槍”,然後這句話被一聲聲呼喝著。一些楚軍兵士跑到架設於城頭的床弩旁,頂替一些中箭陣亡的操弩兵士。沒吃過豬肉豬跑卻是見過的,給床弩上弦上槍,發射出去,普通楚軍兵卒還是能做到的。

    一支支火龍還有弩槍射向聚集於樓車吊板前後的密集人群。阻擋漢軍的楚軍兵士看到此景紛紛向後躲開,但還是有些人被升騰的烈焰燒著衣物,滿地打滾想將火熄滅。

    還居於吊板上的漢軍兵士卻是無處可逃,後麵都是人,向左右躲閃就掉到城下。慘呼聲中,不停有“火人”向城下跳去。一些已衝到城頭的“火人”向楚軍撲去,被長戟戟林“頂”住,癱軟在地上。

    燃燒的油火迅速將樓車的出口封住,樓車下麵入口處的漢軍不知情還往上擠,而上麵的漢軍想退出來,在樓道上擁成一團。

    楚軍看到此舉有效,拚命轉著絞盤,想繼續對樓車中部拋射“火龍”,這種近距離射擊,不存在命中問題。

    當樓車中的漢軍在呼喊嘶吼聲中終於協調一致,往外退出時,又是幾發火龍襲來,射入樓車的樓道中。頓時,烈焰和黑煙,痛苦的嚎叫和皮肉燒焦的氣味彌漫著全場。

    此時,有的楚軍兵士幹脆拿著裝滿火油的陶罐向樓車中的火焰處拋去。火越燒越大了。

    盡管這些樓車都特意經過防火處理,但也不可能經受住烈焰長時間烘烤,一段時間後,樓車烤幹的部分也開始燃燒起來。最終隻留下五具殘骸。裏麵有數百燒焦的漢軍兵卒屍體。

    看到這一幕,劉賈的心頭就像被重錘撞擊了一般。十幾萬大軍頓兵於並非堅城固壘的樊城之下,這就是一種恥辱。

    樊城南麵的水門處,船舶進進出出,一邊給樊城提供著補給,增援,一邊將傷兵,陣亡者遺體撤出城外。

    ……

    廣陵城北麵,漢軍大營。

    “齊王,你可以開始施展拳腳了。按你的要求,朕先行將本部的十萬大軍交付於你親自指揮。待那項羽過江之後,朕和其他各王的兵將都會聽從齊王調令,一舉殲滅項羽。朕相信齊王一定能旗開得勝。”劉邦笑眯眯的對韓信說道。

    韓信施了君臣之禮,回道:“陛下過譽了,臣必當竭盡所能,報效皇恩。這就發起進攻。”

    “等等,朕為了讓上天保佑齊王凱旋,特準備一些人來血祭齊王的軍旗。”劉邦說完,揮揮手。

    軍士們將麵如死灰的項伯和其家眷都架了上來。

    項伯看見劉邦,有了一絲生的希望。大呼:“皇上,老臣何罪之有,老臣可是救過你的命啊。”

    劉邦哼了一聲,罵道:“你敢對老子使詐,害老子丟了巴蜀漢中,千刀萬剮都不解恨。”

    “皇上,老臣冤枉啊,我打探到的確實是如此信息,斷沒有故意欺瞞皇上啊。”

    劉邦不耐煩的揮揮手,軍士們手起刀落,十幾顆腦袋落地。此時一句話才從劉邦口裏吐出來:“老子管你是不是故意的。”

    ……

    天剛剛拂曉,廣陵城外圍壁壘後的楚軍崗哨,突然發現遠方地平線上冒出黑壓壓的人影,人連著人,旗接著旗。不止一麵,除了廣陵城後的大江,四麵八方都有。

    一聲接著一聲的“敵襲”嘶喊,竹哨聲,鼓聲在楚營響成一片。項莊聽到動靜,一個鯉魚打挺已從床上躍起,迅速披掛整齊,也不洗漱,奔向了前陣壁壘。

    十幾萬漢軍從三個方向如同潮水般向廣陵湧來。沿著壁分布的楚軍將士們握緊了手中武器,緊張的盯著洶洶人潮。當衝在最前方的漢軍離營壘隻有五十步時,壁壘後的蹶張踏弩,長稍複合弓將大量箭矢齊射而出。衝在最前方的漢軍兵士挺起盾牌,但是這些拋射的箭矢還是將許多未裝盾牌的漢兵射傷。

    緊接著,分布於三麵的一百多具床弩也開始對著密集的人群發射弩槍和“火龍”。這些雖然不能對漢軍造成實際大麵積殺傷,但威力巨大的弩槍和騰起一蓬蓬烈焰的“火龍”足以震懾漢軍士氣,打亂他們的攻擊節奏。,阻滯他們的衝鋒步伐。

    在承受一定損失後,漢軍終於衝到壕溝前,最前麵的漢軍都背著柴捆或竹捆,紛紛投擲於壕溝之中,而後再向後方跑去,楚軍箭矢依舊沒有停止。這些填溝的漢軍兵士相當部分都中箭傷亡。

    然而參與攻擊的漢軍比較有十幾萬的兵力,很容易就將壕溝填平。在“隆隆”特有節奏的鼓聲中,背柴準備填壕的漢軍兵士不再前衝,有序的紛紛退去。

    接著又是一大波漢軍從四麵八方襲來,頂著楚軍的亂箭,衝過壕溝,攀爬高達兩米壁壘。剛露出頭顱或胸膛,就被成排的戟刃所捅殺。後麵的漢軍繼續源源不斷,不惜代價的向前衝鋒。

    如果漢軍的攻擊就這麽簡單,那韓信就不是韓信。此時在廣陵城江段的上遊五裏處,五千百裏挑一的先鋒死士正做著攻擊準備。

    這三千死士除了精壯,悍勇外,還有個特點--就是水性好,至少不怕水。此刻他們每人都扛著一個洗澡用的大木桶。校官一聲令下,他們排著隊,將木桶放入江水之中,而後人乘坐上去,劃動著特製的短槳,向下遊的廣陵江岸漂去。

    這個方法,韓信當年在北伐時東渡黃河用過。雖然這種方法過不了寬闊且流急的長江,但順江漂到廣陵岸邊毫無問題。

    很快,幾十艘在此巡邏的楚軍艦船發現了他們,這些艦船分屬虎賁震澤水師以及廣陵本地水師。有蜈蚣艦也有艨艟,還有走舸。

    箭矢,標槍紛紛向這些大木桶招呼過去。這種狀態下,這些漢軍兵卒毫無反抗能力。

    許多漢軍兵卒正奮力揮槳,突然腦袋一歪,癱軟在桶中,頭顱上多了根箭矢或標槍,順著江水向下遊漂去。

    有的漢軍兵卒則是被戟刃一刀劈開脖頸,腦袋掛在桶沿上,隻有點皮肉還與身體相連。這戟刃來自靠攏的走舸上的楚軍兵士。(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