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錢塘黑影

字數:3182   加入書籤

A+A-


    待嶽飛,馮大龐各自在供詞上簽字畫押完後。萬俟卨心想今天已收獲不小了,這案子牽連甚廣,即使嶽飛如此配合,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結的。況且自己若要從這案子中謀取最大的個人經濟政治利益,則需要好好思量謀劃一番。於是他開口對嶽飛說道:

    “嶽飛,今日你所供述的案情牽涉廣泛,事關重大。本官會盡快向朝廷上報上達天聽。若得到落實,興許還能讓你將功補過。你這等謀反大罪,活是不可能活了,但興許能落得個全屍,免予滿門抄斬的聖上恩賜。現在先將你押回獄中,待來日再審。”說罷,萬俟卨一拍驚堂木,高唱一聲:“退堂!”。

    ……

    臨安城中,在通往相府的道路上,一頂八人抬官轎在數數十名戍衛衙役的護衛下向秦檜的府邸行去,道路兩旁的行人商販們紛紛避讓。

    轎中的萬俟卨還在回味著白天的審訊,開始他總覺得這事有點什麽蹊蹺,這嶽飛也太配合了,完全出乎他意料,完全不是他以往感受到的那個嶽飛。但無論他從哪個方麵考慮,都推導不出嶽飛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最後,萬俟卨說服自己【這人哪,知人知麵不知心。這嶽飛也就是表麵上牛逼哄哄,實際上就是個軟骨頭。還不是懼怕受皮肉之苦,又自知無論如何辯解也在劫難逃,所以才一一按照朝廷的意思招來,而且還咬出這麽多人來。】

    他正想著,一行人等就已到了相府門前。遞上門貼後,相府的門丁將他們迎入府中。秦檜早已端坐在廳堂之中,等待萬俟卨的稟報。

    萬俟卨一見到秦檜就畢恭畢敬的行了一個大禮,說道:“學生見過相爺。”實際上,這萬俟卨根本不是秦檜的學生,隻是攀炎附勢而已。

    近日來完成宋金和議,又將嶽飛這個眼中釘拔除。這讓秦檜心情大好,對下屬說話也和藹可親起來,他對萬俟卨說道:“俟卨,不必多禮。嶽飛那案子審理的怎麽樣了啊?”

    “啟稟相爺,那賊胚子在學生聆訊之下,已經如實全招了。”萬俟卨依舊畢恭畢敬的回稟道。

    秦檜聽完,得意的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俟卨,果然有你一套,這麽快就將那嶽飛馴服了。若是換做旁人,不知要多花費多少時日。說不定,朝廷還得在根據不足的情況下將他斬了,那樣就難服天下人之心啊。俟卨,你這可是立大功一件啊。”

    “嗯…其實…啊”萬俟卨哼哈了兩句,將到嘴邊的話又生生的咽了回去。其實他本想說自己沒花費什麽力氣,嶽飛就一切都招了,但轉念一想若這樣自己的功勞豈不是成色減弱不少?所以這話到了嘴巴卻沒說出來。

    秦檜卻看出端倪,麵容頓時一變,肅穆說道:“看你欲言又止的樣子,可還另有隱情?”

    萬俟卨腦子一轉,馬上反應過來,應道:“不敢欺瞞相爺,此案確實還另有牽涉。在學生嚴審之下,那賊胚又供出一份名單來。”接著,他將嶽飛的供述原原本本的說予秦檜,並將嶽飛親自簽押的供詞呈遞給秦檜。

    秦檜認認真真看了起來,沒發一言。卻是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捋著胡須,在堂中來回踱了幾趟,最後才說:“名單上這些人,雖然他們大都已被朝廷削去了兵權。但是牽連太廣,在軍中脈絡甚深。況且有些人已為我們所用,比如張俊。所以我們也不能輕易動他們,還得從長計議。此事你切莫對外聲張,等老夫知會聖上後,再做定奪。”

    末了秦檜又說:“俟卨啊,老夫還是小看了你,能讓嶽飛做出如此供述,可見你的手段了得。那嶽飛想必現在體無完膚了。”萬俟卨沒有正麵回應,隻是打著哈哈敷衍應對。

    ……

    兩個多時辰後,喧囂熱鬧的臨安市井漸漸安靜下去,滿城的似海繁燈也一盞接著一盞的熄了。最後隻剩下幾條煙花柳巷,青樓賭館依舊燈火通明和喧囂。

    這是一座有三四十萬人口,麵積卻僅有六七十平方裏的城池,其中南端大內皇城的麵積又占了一小半。依此計算其人口密度相當驚人。

    這個時刻,誰也沒注意到,臨安城南的錢塘江上浮現出層層疊疊的黑影。那是二十艘大型維京戰船和三艘槳帆戰艦,從被嶽飛命名為崇明島的那個浮海洲出發,鼓帆搖槳,直接穿過後來成為上海市區的華亭海,進入杭州灣,向西駛入錢塘江水道。

    以往,在宋金交戰時,錢塘江水麵上還有宋軍水師的日常巡邏。但金兵除了渡河渡江的需要,幾乎沒有用水道進行進軍和進攻的習慣。因此那種巡邏也僅僅是為了以防萬一。現如今,南宋朝廷已和金國議和,餘杭一帶又沒有什麽海賊海寇,這種水麵巡邏除了白天例行公事的在錢塘江水道中往返一趟外,晚上的班次就取消了。

    這種情況下,一支悄悄潛入錢塘江的船隊自然是毫無阻礙的抵至錢塘江北岸的臨安城下。二十艘大型維京戰船陸續靠岸,分批卸載下大量兵士和戰馬,甚至部分維京水手也上了岸。那些戰馬都被用棉花包裹了四蹄,戴了馬嚼子。

    這些登陸的兵士並沒有停留集結在一起,而是上岸後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分批按照計劃向臨安城摸去。

    而後這些維京戰船和三艘蜈蚣艦向錢塘江對岸撤去,隱沒在一片蘆葦蕩中。

    臨安城的所有城門早已關閉,但城頭巡邏的戍卒比宋金戰爭時期少了許多,平均每百米也就兩三個兵卒在當值巡邏。

    崇新門是位於臨安城東城牆中段的一個城門,此時兩名戍卒正肩並肩的挑著燈籠在城頭不緊不慢的巡走著。這種枯燥的來回行走太乏味,兩人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起來。

    “今這天咱這麽冷?秋天還沒過呢。”

    “那是你吃少了。”

    “哎,這大半夜的,你一說到吃,俺肚子就餓了。現在要是有碗麵,再加點蔥花,肉絲….”

    他話還說完就一頭栽到地上,手中燈籠摔出老遠,燒了起來。同伴埋怨道:“就惦記著吃,路都走不穩。”等將手中燈籠伸過去後,才發現對方身上插著一根三尺長的“短矛”。還沒等他驚呼,噗一聲,另一支同樣的“短矛”瞬間也插入了他的腦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