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徐晃入帳(求推薦票,求收藏)

字數:4940   加入書籤

A+A-


    0020、徐晃入帳

    雙眼緊閉?

    還能準確無誤的格擋!?

    徐晃對此倍感吃驚。

    但,仍舊不敢相信。

    不消三個呼吸,隨著徐晃愈發加快斧技,卻反被劉辯極為輕鬆的格擋開。

    此時,徐晃心下駭然,愈發心驚,甚至懷疑看到的一切。

    同一秒,劉辯手中散發無盡寒氣的槍頭,不偏不倚的抵在徐晃的咽喉。

    徐晃幾欲反擊,卻礙於喉嚨被槍頭抵著,促使瞳孔不由得放大,滿麵震驚的看向劉辯。

    “你、究竟是何人?”徐晃再度發問。

    徐晃對自身的武力非常自信,且,深信董卓麾下沒人是他的對手。

    即便對戰段煨麾下的那位大將,也隻是多番打成平手,難分勝負。

    於是,徐晃開始懷疑劉辯的身份。

    殊不知,劉辯礙於徐晃斧技強悍,凜冽非常。

    於是想到國術太極“兩儀生四象”,是以耳聽八方,辨位禦敵。

    這,便是太極終極奧義,以慢打快,四兩撥千斤!

    同時,劉辯仿佛宗師張三豐附體,做到天地同化,萬物皆破。

    “你本為河東小吏,食漢室俸祿,竟投靠白波軍楊奉,可知罪?”劉辯話音未落,緩慢的睜開了雙眼。

    劉辯知道,曆史上的徐晃忠於漢室,隻是迫不得已才會投靠白波軍楊奉。

    隻是,劉辯正是清楚對方本為漢臣,卻不明白為何會投敵。

    徐晃聞言,剛好對上那雙仿佛來自冰川之上的冷眸。

    旋即,徐晃的身子竟不受控製的打起冷顫。

    那是一雙怎樣的眼眸啊?

    竟令人產生如此寒意!

    當即,徐晃不由得緊-咬牙根,盡可能的控製倍感驚駭的心神,“漢室腐朽,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加上大旱、顆粒不收,賦稅竟然也不減,如此官宦理應除之!!”

    徐晃所言在理,畢竟靈帝在位期間,官宦就已經爭鬥不休,天下大旱更是顆粒不收,從而導致黃巾起義。

    至於徐晃歸順楊奉,顯而易見,為的是推翻官僚。

    “如你所言,漢室腐朽,風雨飄搖,縱使本帝歸來,恐怕也是愛莫能助。”劉辯收槍,歎息道。

    劉辯歸來,若站在自身的立場,守護唐姬之餘,除掉董卓這個大魔王。

    可若站在王侯的角度,幾乎很難挽回漢末危局,畢竟黃巾起義加快了漢室與百姓之間的分離,各地諸侯更是趁機籠絡人心,增強自身實力,謀求一個遠大前程。

    再有,縱使劉辯有心挽救大漢,可手上沒有足夠的兵馬,一切終將是妄談。

    此時,徐晃麵對收槍的劉辯很是疑惑,竟然沒有殺了自己!?

    另外,在劉辯的話音中,使得徐晃更加懷疑對方的身份,儼然不是董卓的麾下。

    “你究竟是誰?”徐晃再問。

    “本帝,乃當朝弘農王。”劉辯直言道。

    “弘……”徐晃聽到那個封號,不由得瞳孔微張,滿麵震驚。

    弘農王?

    竟然是廢帝,弘農王劉辯?

    徐晃心驚之餘,不由得想起半個月前的傳言——

    董卓派遣女婿李儒前往弘農,準備秘密鴆殺“廢帝”弘農王,結果,不僅李儒被割掉雙耳,帶去的十餘位西涼鐵騎皆被打殘!

    前幾日,中郎將牛輔麾下的校尉李傕,再度前往弘農殺害“廢帝”,結果,不僅李傕被殺,麾下一百五十位西涼鐵騎幾乎全軍覆沒!!

    徐晃雖是河東小吏,可卻聽說過關於“廢帝”的一些事,完全不敢相信是廢帝所謂,反倒認為是龍禁尉張遼的傑作。

    如今,徐晃親自在“廢帝”手中一連過招,再加上近日胡才及麾下一連被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廢帝”。

    “當真是廢……弘農王?”徐晃試問。

    “張遼!!”劉辯放聲呼喊。

    刹那間,陷入廝殺的張遼不明所以,不多時便渾身浴血衝殺而出,一臉凶狠之相的看向滿臉懵逼的徐晃,“陛下!”

    “你是並州張遼,張文遠?”徐晃吃驚道。

    徐晃並不認識張遼,卻知道他是廢帝身邊的龍禁尉,董卓的鷹犬。

    如今,徐晃看見眼前之人竟是張遼,便不得不相信方才對戰之人,乃是當朝“廢帝”弘農王,劉辯!

    “罪將徐晃,拜見陛下!”當即,徐晃毫不猶豫的屈膝跪拜。

    張遼對此很是不解,凶狠之相盡消,極為疑惑的看向陛下劉辯。

    “讓他們住手。”劉辯吩咐道,轉眼看向跪地的徐晃。

    頃刻間,張遼雖滿心不解,卻仍舊遵從陛下的命令,繼而重返混亂的戰場,製止雙方對戰。

    “何罪之有?”劉辯問。

    “罪將本為小吏,食漢室俸祿,不該做出背主之事,還請陛下降罪。”徐晃拱手作揖,言辭誠懇道。

    徐晃雖然知道眼前之人是劉辯,也知道他的厲害之處,但並不能說明就怕了他。

    然,徐晃之所以承認自身罪過,並且屈膝下跪,正是清楚陛下為何來此。

    徐晃也有得到風聲,董卓準備撤離洛陽,遷都長安。

    劉辯與董卓勢同水火,顯然是來阻止他的惡行。

    徐晃雖為推翻官僚而棄官,說到底是為了百姓的利益。

    眼下董卓亂政,危害的不僅是漢室,更多的則是整個天下的百姓。

    廢帝出現在此,往小了說是報私仇,往大了說則是為了洛陽百姓、官員,甚至漢室根基。

    徐晃是明事理、曉是非之人,孰輕孰重,自然能夠分清。

    “本帝知道,你雖棄漢官而投敵,說到底是為了百姓的利益,何罪之有?”劉辯反問。

    徐晃聞言很是不解。

    廢帝可是漢室王侯,怎麽會支持投敵?

    難道說,陛下也想整治這個腐朽的漢室?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徐晃心說。

    殊不知,劉辯隻是讚同他為了百姓而出頭,並不是支持他背棄漢室。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個道理,劉辯比此時期的任何一個人都懂。

    江山社稷,若失去百姓們的擁護,如決堤的江河,勢將寸土不在。

    “徐晃願留在陛下-身邊,為複興漢室江山而戰!”徐晃鄭重道。

    劉辯深知徐晃忠勇,也著實惜才不忍殺他。

    眼下,徐晃竟心生降服之意?

    “公明能有此意,本帝深感欣慰,免禮!”劉辯道。

    “謝陛下,徐晃必肝腦塗地,死而後已。”徐晃話音落下,一連三叩首。

    ……

    就在這時,楊修再度湊上近前,作揖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隻是……此處人多,栗米已經見底。”

    徐晃聞言,已知其意,是以拱手道:“糧草之事包在徐晃身上,還請陛下放心!”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