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投資

字數:2328   加入書籤

A+A-




    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曾有人斷言:誰擁有了九龍倉,誰就掌握了香港絕大部分的貨物裝卸、儲運和過海輪渡。此言的確不虛,當時九龍倉的產業包括九龍尖沙咀、新界、港島上的大部分碼頭、倉庫,還擁有酒店、大廈、有軌電車等優質產業。九龍倉的資源豐厚程度,在當時,讓港島所有商賈垂涎欲滴,不過葉歡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玩不轉這麽大跨度這麽多的項目,所以葉歡的目標就是在包船王收購九龍倉的時候掙點小錢錢。整個九龍倉收購戰中,收益最高的也就是決定勝負的那2000萬股了,葉歡的囤貨目標也就是2000萬股九龍倉股票。

    1973年至1974年期間,九龍倉為籌集發展海洋中心及海港城的龐大資金,先後多次發行新股及送紅股,令公司股數從990萬股急升至8,501萬股;1975年5月及1976年10月,九龍倉再發行1.2億港元的8厘息可兌股債券及2億港元7.5厘息附有認股證債券,結果不少九龍倉股東拋售股票籌集資金收購債券,令股價偏低,股票大量流人散戶之中。是九龍倉興建的商廈,以出租用途為主,現金回流極慢,盈利增長低,這亦是造成九龍倉股價偏低的一個重要因素。1978年初,九龍倉的股價最低見11.8港元。知道未來九龍倉股價情況的葉歡分散戶頭暗中收購股票,由於時間很是充足,葉歡就把收購價定在13元左右,掛單慢慢收購。

    江河日下怡和係已逾百年曆史的“九龍倉”,本是一家徹頭徹尾的英資企業,由凱瑟克家族的“保羅·渣打”爵士在1886年創立,資本結構上又隸屬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係”,與香港置地並稱為“怡和雙翼”。怡和的掌門人同時又兼任九龍倉董事局,可見九龍倉在怡和係的舉足輕重。然而,作為英資的怡和係對中國府卻心存芥蒂,在“九七過渡”問題上始終抱有悲觀態度,改而努力開拓海外市場,在香港的勢力範圍日漸衰微。到1976年12月底,怡和隻持有約5%的九龍倉股份,和3%的香港置地股份,達到曆史最低比率。在怡和係的執掌下,九龍倉雖先後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廈等著名物業,但在經營方式上卻不足稱道。他們固守著用自有資金興建樓宇的理念,隻租不售,造成資金回流緩慢,使得集團陷入財危機。為解危機,大量出售債券套取現金,又使得集團債台高築,信譽下降,股票貶值,將自己一步步逼向絕境。然而,另有華商才俊卻看中了九龍倉的前景……

    最先瞄上九龍倉的是李超人,早年,九龍倉貨倉遷出的舊址將成為九龍地王,而九龍倉股票卻被一直被市麵低估,若合理開發前景必定輝煌。嗅覺靈敏的李超人當然也看在眼裏,他曾多次構想,若由他主持九龍倉舊址的地產開發,絕不至於陷於如此困境。實際上,李超人真正發跡靠的就是地產股市,他之所以看好九龍倉的股票,正是因為該集團不善經營造成股價偏低。精於地產股票的李超人算過一筆細賬: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九龍倉股市價在13-14港元之間。九龍倉發行股票不到1億股,就是說它的股票總市值還不到14億港元。九龍倉處於九龍最繁華的黃金地段,按當時同一地區地拍賣落槌價,每平方英尺以6000-7000港元計算,九倉股票的實際價值應為每股50港元。九龍倉舊址地盤若加以合理發展,價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於時價的5倍價錢買下九倉股也是合算的。一貫被稱為怡和兩翼的九龍倉和香港置地在控股結構上並非平等關係,怡和控股置地,置地控股九龍倉,香港置地實際擁有九龍倉不到20%的股權。可是就在李超人收購了不到2000萬股股票時候,嗅覺敏銳的職業炒家介入,一時間,大戶小戶紛紛出馬,加上股市流言四起,到1978年3月,九龍倉股價急速竄到每股46元的曆史最高水平。這時不隻是怡和部署了反收購,就連匯豐銀行也加入了反對者之中,這強大的反對陣營和急劇推高的收購成本嚇倒了李超人,在匯豐銀行的斡旋下他放棄了收購九龍倉,還好有包船王接手他的股份,最終李超人小賺一筆全身而退。

    就連在1971年就被接納成為匯豐銀行董事會裏過去從未有過的第一位華人董事的包船王,在華人商界,論實力,論與銀行業的關係,能與怡和抗衡的,非他莫屬,可他收購九龍倉也是一波三折,最終雖然船王成功奪得九龍倉,但也損失頗重,大傷元氣。

    從這也能夠看出英資對華資的排斥,葉歡雖然有收購英資產業的想法,可是他不想陷入無休止的扯皮之中,所以他現在隻是分散持股優質英資產業的股權,靜等李超人和包船王的收購行動,一旦他們收購成功,葉歡也會接著動手的。比如葉歡最想要的麗的電視台,葉歡如果現在提出收購,估計會遭遇李超人一樣的待遇,說不定還不如李超人呢,畢竟電視台還是有它的敏感性的。葉歡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力降低麗的電視台在港英當局眼中的分量,並且盡量拉攏電視台中的人才,同時還要壓縮麗的電視台的盈利,使它成為它的母公司麗的呼聲眼中的雞肋,減低電視台的交易阻力。這個時期的葉歡有了初步的積累,但是因為敵手強大,不得不蟄伏,一旦有人帶頭,葉歡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捕捉他早已瞄準的獵物。

    葉歡做完這些布置,就把眼光投向了他關注良久的傳媒業。電視台現在無能為力,不過報紙這些紙媒還是有機會的,香江別的不多,報紙不少,這次危機中香江股民大多損失慘重,葉歡可不相信香江這麽多報社的老板都沒有炒股。(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