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長平新解

字數:2771   加入書籤

A+A-




    拜出色的記憶力所賜,葉歡很快把錢穆先生的著作通讀了一遍。錢穆先生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在大陸、香港、台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代表作有《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曆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

    葉歡雖然對錢穆先生信奉的儒學有不同意見,但是很是敬佩他在曆史研究方麵的成果和功力。不管是中外人物,都很注重從曆史中吸收經驗,葉歡在一些毒雞湯裏看到拿破侖經常閱讀古代名將傳記,學習他們的經驗,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也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中國是一個注重曆史的國家,國人有從曆史經驗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傳統,再加上葉歡的規劃需要借重台北故宮,所以葉歡對經營和錢穆先生的關係更加上心。

    正好6月至8月是香江學校的暑假,要去v4就要抓緊時間了。既然北麵的事情無法解決,負麵情緒也發泄了,葉歡準備抓緊時間研讀錢穆先生的大作,提升自己的水平,爭取一次通過。葉歡知道1968年,錢穆先生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7月遷至外雙溪蔣中正所贈庭園小樓“素書樓”。要知道凱申物流的創始人很是看重錢穆先生,雖然他已經不在了,相信錢穆先生在v4的社會地位也不會低,他那樣的大家也不會接受葉歡這個無名小卒的一再叨擾。三顧茅廬這一套在錢穆先生那肯定行不通的,以為錢先生根本就沒有住在茅廬中。

    時間有限,葉歡覺得他不一定能夠全部了解錢穆先生的學術思想,但是他要爭取做到熟知。和v4那邊的交流很順利,錢穆先生同意葉歡的拜見,雖然現在葉歡寫的也都是武俠小說。可是葉歡不願意以武俠小說作者的身份去見錢穆先生,畢竟來自“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那時候各種觀點在網絡上流傳、碰撞,雖然大多是嘩眾取寵,但有的也能夠從以前被人忽視的角度裏發現一些被人忽視的問題,從其他的視角來解釋一些以前不能讓人解釋的問題。

    有了這種想法後,葉歡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裏,一邊閱讀錢先生的著作,一邊思索曆史上的爭議人物。功夫不負苦心人,這個人還真被他找到了,說起來很有意思,就是背負“紙上談兵”罵名2000多年的馬服子趙括。正好這一段時間葉歡在港大旁聽經濟學和法學,葉歡發現當年趙括的一些行為從軍事上解釋不通,可是從經濟上應該很好解釋。

    於是葉歡就利用見麵前的這一段時間來趕自己的新發現,也就是葉歡將要帶給錢穆先生斧正的手信——《從經濟角度看秦趙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sx省晉城gp市西北)一帶同趙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軍獲勝進占長平,並且坑殺趙國40萬降兵。此戰,是秦、趙之間的戰略決戰。戰爭中,趙王在戰爭指導上,昧於秦強趙弱的基本形勢,急於求勝,錯誤地堅持進攻戰略。中秦國離間之計,棄用名將廉頗,而起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趙括遵照趙王意圖,急於求勝,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采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獲得戰爭的勝利。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

    葉歡梳理了一番長平之戰的史料,他總結說,長平之戰是由一係列的意外引發的雙方逐漸添油而成的大戰。葉歡分析,中國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很少有跨年戰事,而且還是影響農時的國戰,而長平之戰前後持續了兩年。根據史料分析,長平之戰的主戰場在趙上黨,前期前鋒戰的時候,廉頗已經丟失了不少險地。至少在趙括接手之前,秦國沒上白起的情況下廉頗都是是屢戰屢敗的,也是敗軍失地,雖然沒有實地考察,也可以知道趙軍的形勢並不好。

    從秦趙兩國的經濟實力對比就可以發現,當時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秦國占有當時糧食主要產區巴蜀和關中還有楚國的漢江平原,而趙國隻占有一部分華北平原,其他轄地多處於山區。從糧食生產能力上來說,趙國遠不及秦國,而趙國補給長平戰場又需要翻越道路難行的太行山,而秦國則沒有這個難題,他們可以借助水運,所以,兩軍對峙對趙國經濟壓力比較大。趙國經過趙武靈王改革,軍隊是以騎兵為主力,騎兵本來就不適於防守,而且戰馬的維護成本比步兵高得多。所以,趙國在經濟實力不如秦國的情況下,在維持成本遠比秦國高的情況下和秦國對峙,葉歡不認為趙國能夠一直支持下去。所以他認為,無論秦國是否實行反間計,趙國都是會換將的。趙括選擇進攻也不會是水平有問題,因為他從趙國來,他知道趙國的情況,所以他是帶著任務到長平的,他的任務就是進攻。

    還有一個就是趙王換將人選上麵也表現了這一點,雖然那個時間趙國名將凋零,人才青黃不接,但是以趙家和王室的關係,他不會不清楚趙括的情況。人都是有專精的,而趙家從趙奢時代就表現的是進攻能力,以中國的傳統來說,趙括學習到的也是進攻了。趙王可以不清楚趙括的能力,但他不可能不清楚趙家的情況,也許趙括能力不足,可趙王選他就是讓他去進攻的,他到了長平也隻能進攻了。

    葉歡總結,從長平之戰擴大後,趙國的失敗就是注定了的,曆來打仗都是打財政,趙國經濟實力不如秦國,它的國家財政不支持它在不利態勢的情況下和秦國對峙。秦趙長平之戰是趙括在趙軍士氣低落,選擇有限的情況下趙王的一場豪賭,趙括絕對沒有傳說的那樣不堪。

    葉歡從秦趙兩國人口,農業產出,軍隊組成,戰場環境等方方麵麵論證了,趙括在長平之戰中隻能改變廉頗的部署選擇進攻,而且他在文中開了個玩笑,說趙括紙上談兵,可是並沒有文物和文字資料證實在趙括那個時代有紙這個東東。時間很趕,很多史料葉歡也顧不上搜集,在可能會有很多bug的情況下葉歡寫下這篇結合他的新見解的為趙括為趙王翻案的文章。(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