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動工

字數:3577   加入書籤

A+A-




    從白頭村這一路到縣城,杜曉瑜從丁裏正嘴裏知道了不少信息。

    原來,大魏賦稅並不重,基本就是每畝田一鬥米上下的水平,又因為總人口少,國土麵積遼闊,導致房價普遍偏低。

    丁裏正的小舅子家在縣城,前年因為婆娘病重急需用錢,無奈把房子給賣了,兩間正房,四間廂房,兩間門麵,總的賣了43兩銀子,醫治好了婆娘的病以後,丁裏正的小舅子又花12兩銀子買了一座小院,裏麵是一間正房兩間廂房一間廚房一個豬圈。

    杜曉瑜問了問那房子的具體麵積,然後默默地算了算。

    這一算,把自個算得目瞪口呆,大魏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後世的500元人民幣上下,按照這個標準去算,這裏的房價就差不多在200到300元人民幣一平方左右,在縣城做長工的工人一年能掙八九兩銀子,可見隻要省著點,兩年就能買一套還算可以的房子,要是多攢幾年攢個幾十兩,那就能買到樓房甚至是小型一點的四合院。

    想想她穿越前住的那地段,四萬多一個平方,杜曉瑜頓時覺得自己真是無比幸運,竟然穿越到了一個無需為房價發愁的國家。

    到了縣城,丁裏正直接帶著杜曉瑜往買建材的街道去。

    這裏就等同於後世的建材城,一整條街都是賣建房材料的鋪子。

    丁裏正挑了一家鋪子裝修不錯的,兩人走了進去。

    裏麵的夥計一見有客人,十分恭敬地過來打招呼,“兩位客官,要買建房的材料嗎?”

    “我們想看看青磚。”丁裏正道。

    夥計道:“我們家的青磚隻有樣品留在鋪子裏,我這就帶你們去看,若是客官決定要了,我跟著就會聯係東家讓下麵的人開始燒。”

    杜曉瑜挑眉,“你們家的青磚是自己燒的?”

    “對,是自己燒的,質量絕對是整條街上最好的,價錢也算公道。”夥計點點頭,一麵說一麵帶著杜曉瑜和丁裏正去往後院庫房。

    的確有不少青磚樣品堆在庫房裏。

    杜曉瑜不太會看這個,暗中給丁裏正使了個眼色。

    丁裏正會意,拿起兩塊磚來仔細看了看。

    夥計問:“客官覺得如何?”

    丁裏正道:“你既然敢拍著胸脯說你們家的青磚是整條街上質量最好的,那你敢不敢讓我去比對比對?”

    夥計坦然笑道:“當然,客官大可以拿著一塊青磚去別家比對,我們家是老本行了,東家祖上傳承下來的手藝,錯不了,不都說人叫人聲聲不語,貨叫人一呼百應嗎?要沒有那質量,咱也不敢誇下這海口自打臉麵不是。”

    “哈哈哈,爽快!”丁裏正大笑起來,把青磚放下,直接道:“就衝你這番話,我們也不去別家看了,就要你們家的貨,不過我可有話說在前頭,要是價錢不公道的話,咱可是轉身就要走的。”

    夥計笑嗬嗬地道:“客官既然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那我也不跟你遛彎子,上好的,別家一文錢三塊,我們家的,一文錢兩塊,次一點的,別家一文錢五六塊,我們家三塊,下等的,別人家一文錢七八塊,我們家一文錢四塊。”

    丁裏正瞪眼,“就這價錢,你還好意思說公道?”

    夥計道:“客官稍安勿躁,我們家的青磚一直是照這個價賣的,縣城裏有不少的貴人,他們建房也都是首選我們家的貨,不是人家錢多了沒地兒花,主要還是看質量,您要不出去打聽打聽,我們家這質量的青磚賣這個價,已經很良心了。”

    杜曉瑜沒見過其他鋪子的貨如何,不過她覺得這夥計既然敢誇下如此海口,那就證明他對他們家青磚的質量是完全敢打包票的,見丁裏正還要討價還價,杜曉瑜先一步開口道:“這位大哥,我們不講價也成,一會兒你能不能從總價上給我們減一減?”

    夥計道:“姑娘,你這是為難我了,從總價上減,我頂多給你抹去零頭,至於更多的,我這個小夥計也做不了主啊!”

    丁裏正小聲道:“要不算了吧丫頭,咱們再去別處看看。”

    杜曉瑜點點頭,兩人出了鋪子去往別家,把整條街賣建材的鋪子逛了個遍,最後發現不管是青磚、瓦片還是木料,誰家也比不上剛才看的那家,難怪價錢會比別家貴上那麽多,質量的確是過硬。

    歎了一口氣,杜曉瑜道:“丁伯伯,咱們折回去買吧!”

    丁裏正有些不讚同地道:“其實我看著別家的也不錯,咱們那地兒,建個普通一點的磚瓦房就行了,整那麽老貴的,實在不劃算。”

    杜曉瑜笑道:“若是建個一般的,那我還不如請人建個夯土房,可我既然決定了要建磚瓦房,材料就得往好了挑,否則弄個不上不下的,住著也不舒坦。”

    丁裏正說不過杜曉瑜,最後隻得陪著她折回去先前那家,把地皮的尺寸和牆體以及房型告訴了夥計,夥計拿起算盤扒拉幾下,很快就給杜曉瑜算出大致要用的材料數量範圍,杜曉瑜付了十兩銀子的訂金,這才安心地跟著丁裏正走出來。

    原本她是打算按照之前說的,蓋一間堂屋,兩間臥房,圍個小院子就行了,可是來的途中突然得知房價並不高,她又改主意了,想要建一座小型的四合院,反正那塊地皮夠大,蓋一座小的四合院綽綽有餘。

    杜曉瑜是這麽想的,丁裏正一家待她恩重如山,到時候房子建好,她可以把他們一家接過去住,她給丁裏正兩口子養老,反正她也不知道自己爹娘是誰,就把丁裏正一家當成親人,熱熱鬧鬧的那才叫家。

    操心完材料,差不多就可以動工了,胡氏幫杜曉瑜聯係的工人都是村子裏的,木匠和瓦匠是丁裏正請的,是隔壁村的人,考慮到來回跑不方便,就給安排在村裏住下,丁裏正家住了杜曉瑜、團子和傅涼梟,沒法安置,就給安置到了其中一個工人的家裏,也隻是提供個睡覺的地方而已,招工的時候就說好了的,一天供兩頓飯。

    杜曉瑜不想讓那些人來丁裏正家哄鬧,就讓他們在那塊地的旁邊搭了一個臨時的棚子,裏麵搭了灶台,杜曉瑜趁著趕集日去鎮上買了一套廚具和大量食材,她不擅長大鍋飯,請了二丫娘和陳二狗家的兩個婦人去做飯。

    聽說做一天飯能得二十個銅板,那二人高興壞了。

    ------題外話------

    文裏麵的房價是以明末房價作為參照的,並非作者君憑空想象^_^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