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059
字數:6047 加入書籤
123 知青辦, 全名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辦公室, 負責管理、分配和監督插隊知青的一切事務,甚至關係到知青最後能否返城的問題。
在陳中華他們多年老知青的心目中, 知青辦手握他們現在的身家性命和未來命運,猶如壓在身上的一座巍峨大山,讓人不得不心存敬畏。
青山大隊的驢車半路遇上了長河大隊的牛車,上麵載著他們村的幾個知青,王曉紅就在其中。
兩車一起走, 知青們相互打過招呼說說笑笑的很歡樂,王曉紅和林文清的關係在兩個隊裏基本都知道了, 就有人開始拿他們打趣,說讓他們坐一輛車上去, 別遙遙相望成了那隔著銀河的牛郎織女星。
王曉紅在眾人的調侃下,臉紅紅而爽朗地一甩辮子跳下牛車,果斷上了驢車坐在林文清的旁邊,惹來大家一陣大笑。
林文清掏出一本主席詩詞,同王曉紅頭對著頭小聲討論朗誦, 一時間組成二人小世界,讓旁人插不進去。
劉愛英罕見的沉默, 沒有參與到知青們的談話之中,她看了看兩車人喜氣洋洋難得出來放風的模樣, 悄悄靠近江秋月小聲問, “江同誌, 這趟去縣裏知青辦……”
“沒事, 有時候女知青難免會吃虧,多注意點。“江秋月捂住嘴咳了咳,輕聲回道。
她們的談話淹沒在眾人朗誦主席詩歌的聲音中,沒有人注意到。
越往縣城走,遇到的知青隊伍越多,光是柳家灣容納的知青人數就不少,更不用蘭縣的地域裏類似柳家灣的地方有好幾個,還有其他的鄉鎮。
由於動身的早,他們到達知青辦的時候日頭剛升起,而知青辦的院門前已經站了許多趕到的知青,男男女女都有。
驢車把人送到就回去了,等傍晚再來接他們,這是政委當時跟柳建國商量好的。
知青辦所在的地方比供銷社糧站等好多了,位置處於縣城繁華的地段,卻不是臨界的房子,而是帶有獨棟小樓的院子。院門是鐵質鏤空的鋼筋門,透過縫隙可以看見裏麵的兩排高大的白楊樹,白楊樹後麵坐落著一幢三層樓房,紅磚做牆,預製水泥板做頂,比之兩旁的磚混結構房屋,頂頂氣派了。
大門沒開,門旁的小屋子裏有人值守,悠閑的坐在裏麵喝茶吸旱煙,對站在門口等待的知青們眼都不挑一下。
門口的知青根據插隊的大隊不同分成一群一群的,青山大隊和長河大隊由於林文清王曉紅兩個的事,兩個大隊的知青圍到一塊找個地方歇腳。
沒有人知道這次突然被召集過來到底為了什麽,打的名頭是組織知青們在農閑時侯學習革命思想,不忘老一輩的吃苦精神。
難道是有知青犯了什麽事,所以要敲打所有的知青老實點?
眾人心中猜測不斷,開始打量在場見過的沒見過的知青們。
等了半晌,直到很久沒有知青再到了,大鐵門哢擦一聲打開,小屋子的人出來說讓他們進去。
知青們三三兩兩走進去,順著那人指的方向從白楊樹中間穿過,直走到樓下的花壇。
江秋月隨著眾人進去,混在人堆裏,不動聲色地觀察這個地方,三層小樓看起來莊重肅穆,樓下布置了一個大花壇,兩邊和院牆下都種有花叢,可見這裏主人的格調。
不過現在應該說是前主人了,據政委透露的消息,往年知青辦管事的那個前幾日已經調離,而新來的主任一到就搞了這麽個大動作,讓所有知青大費周章趕過來‘朝拜’他,估計不會是什麽好鳥。
江秋月始終半低著頭隱在男知青之後,劉愛英拉過趙美麗緊緊跟在一邊,王曉紅和林文清正膩歪著,跑到前麵跟男知青一塊走。
相比其他大隊嘰嘰喳喳討論個不停的知青,他們低調安靜地混在其中不引人注意。
到樓下後,一個穿中山裝帶金絲眼鏡的中年男人正等在那裏,說是要給他們上思想課的老師,領著眾人去上二樓的教室。
不過,隻有女知青去二樓上課,男知青被單獨分出來放在一樓的教室裏,由另外一個老師教導。
二樓的教室空間有點類似後世小學課堂的布置,前方是講台黑板,後邊是一排排的長桌長凳,前後左右牆壁上都用紅字寫著大字,內容是偉人語錄。
江秋月選了一個中間靠牆的位置坐下,劉愛英要跟著過來一起坐,被她死死拉著的趙美麗不願意擠到一張桌子上去,掙開了她的手轉身繞到前麵一排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在江秋月前麵。
劉愛英無法,自己坐到江秋月身邊去。王曉紅跟他們隊的女知青不熟,就跟過來坐到劉愛英旁邊。
類似於她們這樣,一個隊的女知青或者相熟的找位置坐一塊,不到片刻,上麵的那位老師敲了敲講桌,下方坐好的眾人立即安靜下來。
自稱老師的人介紹他姓陳,是知青辦的一位幹事,以後她們可以稱他為陳老師,然後他從講桌下麵掏出一本紅寶書攤開,說開始給她們上思想課。
江秋月:“……“默默拿出了帆布包裏的紅寶書。
女知青中帶這本書的人不少,一時間大家都拿出來放到桌上,目光期待的看向講台上的陳老師,以為他會以紅寶書為題抒發一番引人深思感人肺腑的情懷。
陳老師見此微笑,金絲眼鏡片上閃過一道明光,先誇獎大家的思想覺悟高,然後翻開紅寶書的扉頁,開始教大家一句一句讀上麵的主席語錄。
就像曾經老師教小學生念課文一樣,老師念一句,學生跟著念一句,至於什麽感人肺腑個人情懷的,不存在的。
劉愛英被這一手操作弄得愣了許久,反應過來後擦了一把虛汗,看了江秋月一眼,輕輕鬆了口氣。
江秋月把書放到長桌中間,三人共用。趙美麗坐在前麵顧不到,人家沒說什麽借看的話,她就不管了。
上午過的很平靜,她們就在背誦主席語錄中度過,中間休息過十幾分鍾,陳老師曾離開教室一段時間,之後又回來接著給她們上課。
等到中午時分,陳老師停下教學,扶了下眼鏡框,對她們說一樓有小食堂,可以拿糧票和錢去吃午飯。
女知青中準備了幹糧的人不多,即使有幹糧也想去小食堂看看,討口熱水喝,所以聽陳老師說完,下課後,女知青三兩相伴都往樓下去。
“江同誌,咱們去嗎?”劉愛英有些餓了,想著如果飯菜不貴就買一點墊墊肚子。
去,怎麽不去?江秋月起身跟劉愛英一起下樓。
趙美麗剛才已經跟在大部隊後麵走了,王曉紅早就飛下去找林文清去了,剩下江秋月兩個走在最後麵。
江秋月從帆布包裏掏出一個油紙包,對劉愛英說她帶了玉米餅子,柳二媳婦的手藝。
臨河村的人眾所周知,柳二媳婦有一手能把玉米餅子烙成堪比白麵餅子香味的好手藝,劉愛英一聽趕緊說借她一張半張的填填肚子當午飯,回去拿土豆餅還她。
江秋月拿出的夠兩三個人的量,不容她多說就應下了。
她們到了食堂後,見到了陳中華他們,聽說男知青那邊同樣是念了一上午的主席語錄,挺無語的,不知道知青辦的人到底想做什麽。
小食堂的飯菜不算貴,□□票和一兩毛錢就能吃飽了,窩窩頭白菜湯高粱米飯等吃食,準備的挺充足的。
林文清跑去打了一份,回來同王曉紅一起吃,他們時不時撒狗糧的舉動經過一上午的時間,基本見到的人都知道兩人在搞對象了,由於都是知青,沒有人多說什麽。
男知青們基本都想不到帶幹糧的,隻好花糧票和錢去買,肉痛的回來吃幹吃淨。
趙美麗在他們聚到一塊後坐過來了,飯是趙向東幫她打的。
劉愛英有了玉米餅子,不願意再多花糧票,花了一分錢打上一碗溫糖水,就著餅子吃。
女知青不管帶沒帶飯的都願意花上一分錢喝一碗糖水解渴,江秋月啃著玉米餅,喝的是水壺裏的涼白開,沒有動劉愛英幫她買的那碗糖水。
最後,糖水被林文清笑嘻嘻地伸手奪去喝了,差點挨了劉愛英的拳頭,被王曉紅賠罪地拉住,說要賠她一分錢,劉愛英沒要。
下午繼續上課,還是那個陳老師,講的是革命先烈的偉大事跡,剛開始女知青們聽的聚精會神,不時發出景仰的唏噓聲,慢慢的變得安靜了。
或許是天氣太熱,台上老師的講課聲一直保持在那種平淡的語調,變成了無趣的催眠曲。
在這樣的氛圍中,台下的女知青中有人打起了瞌睡,漸漸趴到了桌子上,隨後又趴下了幾個人。
陳老師沒有叫醒她們,繼續平淡地講以往那些革命曆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困睡起來。
江秋月看了眼身旁兩個忍不住快要睡過去的人,餘光掃了掃台上,手搭在桌子下麵從包裏掏出一瓶薄荷油,挑出一點抹在劉愛英的手腕脈搏處。
冰涼的感覺讓劉愛英從昏昏欲睡的狀態中醒過來,之後又在江秋月的示意下在太陽穴和耳後抹了薄荷油提神醒腦,王曉紅同樣被她弄醒來一遍。
一旦醒過神,教室內的詭異氛圍輕易就能察覺到了,近半數人陷入昏睡而上方的老師卻沒半點動靜。
這不像是一個老師上課時遇見這樣情況的正常表現,還是教她們上課隻是一場敷衍?
江秋月低著頭,盡量不往台上看,不過在眼光掃過窗戶的時候,卻發現外麵正站著一個大肚子禿頂的矮胖男人,在觀察教室裏的女知青們,模糊的臉上笑容和藹可親的過分。
讓江秋月驚訝的是男人身邊的那人,身穿深藍色布拉吉長裙,養的白白胖胖皮膚細膩,頭發盤成發髻帶著銀飾,一臉媚意婉轉動人,正是李永紅。
江秋月終於確定,交公糧那天她沒有看錯人。
李永紅笑意盈盈的跟那個男人同時看向教室內,對上江秋月的目光後像陌生人一樣直接略過去。
劉愛英注意到江秋月的動作,順著視線同樣發現了李永紅,震驚地長大了嘴巴,剛想說什麽,被江秋月在桌子底下掐了一把,立馬閉緊嘴巴不出聲了,直覺情況不對。
咣當一聲,不知道是誰的飯缸子落在地上,發出很大的響聲,除了那些昏昏然還在迷糊著的女知青茫茫然地醒過神來了,其他趴在桌上的人一動不動。
江秋月暗暗掃過全場,再去看向窗外,那個禿頂男人已經不在了,李永紅走前看了一眼同樣趴在桌上的趙美麗,張嘴無聲地對她說了一句話。
“別再喝糖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