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164
字數:6452 加入書籤
彭父彭母到家後, 經過老爺子的準許,就此在家裏呆著了。
老爺子讓江秋月收拾出兩間東廂的客房出來, 讓大人小孩先住著,稍後又派警衛員去取回了他們放在華僑賓館的行李。
身份問題是個麻煩, 好在彭父他們幾個人經過了政審審核。
隻要再把兩個孩子的戶口上到彭家戶口本上,放棄外國的國籍, 這樣就能順利恢複清白的京都城居民身份。
不過,彭父彭母想官複原職,進政府部門工作是不可能的了。
隻能先搞定了身份,拿到糧本再圖後事。
有老爺子的關係在, 以上的運作很快很順利。
隻是老爺子認為不是啥光彩的事, 都是悄悄地辦理的,沒通知親戚朋友們, 隻有小巷子裏的鄰居們看到彭家有新麵孔出入,有人認出了,大家才大致知道了點情況。
而後在彭父彭母回來的第三天, 彭家戶口本上就多了四口人。
“這是給你們四個辦下來的糧本, 既然回來了, 國內不比國外, 好好安分守己, 不然看老子打斷你們的狗腿!” 老爺子那天回來,氣哼哼地把小本本扔給彭父。
“讓爸費心了。”彭父摸著鼻子訕訕地笑了笑。
這幾天被自家老子動不動就訓來訓去的, 感覺在小輩們麵前都沒啥威嚴可講了。
不過老爺子說的對, 國內確實不比國外的環境, 光這吃飯的事都玩出了花樣,沒口糧供應隻能餓肚子,糧本就是命啊。
他謹慎地小心拿著糧本翻了翻,神情鄭重。
兩個小孩子的糧食供應量就是按照正常小孩的發放,以他們平時的飯量,差不多能裹溫飽。
但是兩個大人的,在彭父看來,卻是沒眼看了。
“大人的怎麽這麽少?”彭父詫異地問道。
憑他這兩天來對家裏夥食的了解,挺豐富的啊,遠遠不止糧本上供應的這麽點。
雖說自家老爺子有特供,大兒子是個連長總會比普通人多上一些,但這也差太多了吧。
彭父乍舌,覺得他和妻子要是憑著糧本上這些東西生活,估計得天天餓肚子不可,這根本讓人吃不飽的好吧。
彭母聽後連孫子都顧不上稀罕了,連忙過來把糧本奪過去看了看,上麵的配額在她看來都不夠他們半個月吃喝的。
“爸,這、這是不是記錯了?”彭母接受不能。
老爺子斜了他們一眼,沒個好臉,冷哼道,“一群吃白食的,沒有工作,不做貢獻,國家還願意養著你們就不錯了,嫌棄少就別吃了。”
彭父彭母相視一眼,自覺理虧,立馬啞巴了,說不出什麽反駁的話來。
畢竟老爺子說的是事實,由於他倆沒什麽工作,糧本上隻有基本居民的配額,再多就沒有了。
可這麽少,哪裏夠吃的啊,難道要他們餓肚子嗎?
彭父彭母隻能暗含期待地看向老爺子。
“唉,兒女都是債,先從我的口糧中給你們補貼一二,等你們有事幹了再說。”老爺子唉聲歎氣地說,下一秒又罵道,“不然,你們敢蹲家裏當蛀蟲,老子就能把你們掃地出門!”
彭父被訓的擦了把冷汗,連連保證會盡快找到一份工作養家糊口,靠他爹養活一家老小,他也很沒麵子的。
彭母躲在丈夫後麵,不敢跟脾氣大的公公直麵對上,心裏暗暗思忖自己可以做什麽。
她自認也算是個新時代的女性,婦女能頂半邊天,知道在家裏哄孩子當老媽子是沒有前途的,有工作有本事才不會被夫家人看輕,才能在家裏有話語權。
彭敬業和江秋月晚上回來後知道了這事,夫妻倆商量過後,表示也拿出一部分配額先補貼給兩個弟弟妹妹,...老爺子那份就給彭父彭母了。
當然了,拿出的那些東西是從彭敬業的供給中劃出來的。
江秋月還是一個學生,即使她有大學生補助,還能賺錢,彭敬業也不會拿她的私房額外去幫助兩個弟妹。
其實這在江秋月看來都沒什麽分別,以往家裏吃飯基本都在一塊,一家人日常三餐消耗的基本都是他們爺孫倆的特供,再加上江秋月時不時往家裏弄點雜七雜八的,生活水平還是很不錯的。
沒孩子之前,江秋月那點補助都由她自己個兒收著,除了在學校吃飯外,在家裏不用她上交什麽夥食費,那爺孫倆的配額足夠把她的吃喝拉撒都包圓了。
所以,江秋月的私房真攢的不少,還有餘力接濟娘家兩個兄弟,老爺子都沒說啥,那點東西他們家還看不上。
有了孩子後,孩子們的糧本本立馬就辦下來了,牛奶紅糖什麽的嬰幼兒吃食,國家都有供應,江秋月自己有奶粉和各種鋪食添上,小衣裳自己做的隻多不少,根本不多費什麽花銷。
另外老爺子和彭敬業對於四個小包子那是可勁兒的好,江秋月想到的沒想到的,他們平時都給補上,甚至提前準備好。
對於江秋月來說,養活孩子真不是個事兒。
但在彭母看來,兒媳婦同樣是個不掙口糧吃家裏的,不比她光榮多少。
彭敬業把對弟妹的補貼說成是他們兩個一起出的,免得她們婆媳之間出嫌隙。
才過兩天,他已經在江秋月的點撥下看出來了,剛回來的媽對自家媳婦頗有微詞,這大概就是媳婦口中說的從古自今就存在的婆媳矛盾啥的。
說來他當然跟自家老婆孩子親,出點血平衡一下家庭關係,夫妻倆沒什麽意見。
有彭敬業的維護和支持,江秋月態度很端正,遇到彭母偶爾的所謂□□媳婦什麽的,聽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作為媳婦,她給婆婆麵子,但作為孩子媽,江秋月對於彭母的指手畫腳左耳進右耳出,聽聽就算了。
剛開始三天,家裏就是在這樣子微妙的和諧中過來的,要不是江秋月白天去學校幫忙,待家裏的時間少,恐怕婆媳之間早晚要爆發矛盾。
不過經過口糧補貼一事,彭父彭母對此難免心虛氣短。
畢竟吃人嘴短,彭母過後不敢再對江秋月養孩子的方式多說什麽,她心裏虛,在兒媳婦麵前腰杆兒挺不直。
而彭父作為男人,養家是他的責任所在,他自知這樣下去不是回事,經過和老爺子商議,打算先去學校謀個老師的職位。
老爺子支持他這番自食其力的想法,特意找了相熟的人給他寫了推薦信,方便他增加幾分把握。
於是秋日裏,新學期剛開始之際,彭父拿著一份教育界大佬的推薦信,去京都師範大學去應聘,據說還要參加考試麵試政審之類的流程。
說來這是彭父考察過後選的比較好進去的領域了,畢竟現在高考剛恢複沒幾年,國家在教育方麵百廢待興,教師資源奇缺,他若是有真材實料,當個老師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他以前做的都是文職,讓他跟著老爺子去部隊走後門當小幹事,他沒臉去,寧願換個地方搞文學工作。
當天,彭父走後,彭母帶著孩子們在家裏翹首以盼,期待丈夫能謀個體麵的差事,不然他們在家裏可真尷尬。
老爺子雖然嘴上嫌棄,但也是關注著這事的結果,回來後一直坐在院裏陪小包子們玩,眼睛時不時看向院門。
等到晚飯前,彭父搭著彭敬業的車終於回來了。
“怎麽樣,過了沒有?”彭母急忙迎上去問道。
彭父從車上下來,初秋的天氣裏擦了把額頭的汗,想來壓力也不小。
他先去喝了杯茶水,...對老爺子點點頭,這才告訴彭母應聘的結果。
“學校那邊過了,剩下的就是政審環節,老校長說一周後若無意外就能發聘書。”彭父說著語氣中難得有幾分興奮,一掃回家後幾日來的沉悶。
彭母頓時喜笑顏開,特意看了眼老爺子。
老爺子穩坐如泰山,和彭父說了幾句勉勵的話,看上去對這樣的結果沒什麽高興不高興的,平靜的很。
彭敬業舒了口氣,扯開領扣,脫下軍裝外套交給江秋月,說道今晚加幾個菜,好歹一起慶祝一下。
江秋月沒什麽異議,去廚房吩咐了,順便給自己謀點福利,把他們倆喜歡的菜加上。
彭敬業這邊抱起一個小包子舉了舉,惹得小孩子咯咯直笑。
老爺子立馬被引走了注意力,對彭父那點事就不再管了。
那老話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作為老子他給了兒子一條出路,剩下的就看兒子自己的本事。
有本事做出點成績就吃香喝辣,沒本事就領份工資喝清湯寡水吧。
老爺子一向想得開。
彭父挺滿意的,有了工作,口糧份額相應的提高了等級,雖然還遠遠沒有家裏另外兩個男人掙得多,但是總算不是窩家裏吃白飯的人了,臉麵上多少好看一些。
彭母歡喜之後,麵上又有點掛不住。
當初出國前她和彭父都是政府部門裏的幹部,再加上老爺子的地位,他們兩個當時享受到的待遇遠不止現在可比的。
如今在國外待了十來年,灰溜溜地回來,本來感覺就很麵上無光了。
現在丈夫走出去謀到了還算體麵的職位,而她卻仍然是個家裏蹲的,沒有一點話語權,自我感覺落差很大。
彭母也想學彭父找個崗位做,私底下悄悄盤算著。
某天吃飯時,她在飯桌上當場向老爺子提出了想法,私以為當著一家子的麵,老爺子應是不會拒絕她想要上進的請求。
“爸,你看我在家閑著沒事幹浪費糧食,也學立黨到大學裏當個老師行不?為國家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彭母試探地問道,最後那一句說的抑揚頓挫,以表決心。
彭父吃飯的動作停了下來,等著老爺子什麽反應。
彭敬業和江秋月對此沒啥反對的,如常地照顧著桌上的弟弟妹妹吃飯。
能讓彭母找個事做也好,閑在家裏時間久了也不好,感覺早晚出問題。
“我可以舍了老臉給你弄來推薦信,但是學校那邊能不能過可要看你自己個兒。”老爺子瞥了兒媳婦一眼,最後說道。
彭母目的達到,激動了小一會兒,在彭父的提示下,反應過來趕緊給老爺子夾菜添湯,殷勤伺候了片刻。
飯後,彭母在江秋月麵前都下意識地挺直了身板兒。
江秋月無語,還沒影兒的事,得瑟個啥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