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驢鳴和勸諫

字數:3221   加入書籤

A+A-


    江嶽剛剛說到一半,突然傳來一陣潮水般的哄堂大笑,笑聲中,分明還有一個人正在學驢叫。

    大堂上,宴會已經進入高潮。

    曹丞相和前排的文士謀臣以詩為枚,正在行酒令。

    他們的要求非常嚴格,不但要作詩,而且還得以漢樂府的曲調唱出來,這些文士謀臣不怕作詩,唱歌卻並非人人擅長,軍師祭酒王粲尤其不擅此道,他天生五音缺了四音,一張口就不停的往上拔調門,聲音悠長洪亮,卻完全聽不出曲調,倒像一隻公驢在啊啊大叫,引得文武百官一陣陣的哄笑。

    “哈哈哈,仲宣(王粲字仲宣)所歌真乃金石之音,繞梁三日而不絕,當浮一大白。”曹丞相開懷大笑,一邊調侃王粲,一邊揮手命侍者上前,為王粲的酒杯斟滿美酒,王粲這樣的唱歌水平,詩做得再好也糟蹋了,理應被罰酒一杯。

    王粲舉起耳杯,一本正經的說道:“某自幼好驢鳴,今日特以驢鳴為諸公助興,諸公何不同飲一杯?”

    他這樣坦然自黑,又引來一陣大笑,眾人紛紛舉起酒杯,陪他一飲而盡。

    接下來,酒令輪到年輕版的郭嘉。

    滿堂歡歌笑語中,年輕版的郭嘉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好像有什麽心事,看到酒令傳到自己麵前,連忙推辭。

    “某才疏學淺,做不出詩,嗯,我自罰一杯好了。”

    “哎——”曹丞相笑道:“奉孝素有急才,怎會做不出好詩?況且我等今日歡聚於此,哪怕一時難得佳作,也應與諸公同樂,奉孝不必推辭了。”

    一人向隅,滿坐不歡,郭嘉作為主賓,不肯參與酒令,既是一件煞風景的事情,又顯得無禮而傲慢,但是曹丞相極為喜愛郭嘉,並未生氣,還盡量給他打圓場。

    王粲放下耳杯,也湊趣道:“奉孝急切間若是作不出詩,大可效仿愚兄,以驢鳴過關。”

    眾人再一次哄堂大笑,郭嘉卻沒有半點笑容,推桌案站了起來。

    他來到曹丞相麵前,行禮說道:“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曹丞相臉上的笑容不減,眼中卻多了幾分審視:“嗬嗬嗬,奉孝有話直說。”

    “蒙丞相錯愛,重用嘉為掾吏,理應殫精竭慮為丞相效勞,可是異域戰事未定,數十萬百姓困於小沛,恰逢營中時疫流行,已有數千人橫死,我等在此夜夜笙歌,嘉實在心中難安……”

    對郭嘉來說,做一首應景詩不要太簡單,但是他既然歸順曹丞相,就想做出一番事業,不願唯唯諾諾的做個弄臣,雖然明知這種場合大放厥詞不合適,卻想趁此機會看看曹丞相的心胸氣度,是不是一個值得效命的明主。

    哪壺不開提哪壺!

    他早就聽說,曹丞相定下了四件大事,其中又以“遷民”是重中之重的第一件大事,可是郭嘉來自另外一個三國位麵,對此多有非議,今天當著文武百官提出來,倒要看看曹丞相怎麽回答。

    “我等今日難得歡聚,隻管飲酒作詩,不談政事。”曹丞相收起笑容。

    “關於‘遷民’之策,嘉有一言勸諫明公!”郭嘉毫不退讓,大聲說道:“遷民雖可補充本地丁口,卻會引得異域民不聊生,乃是勞民傷財之舉,請丞相收回成命,盡快廢止‘遷民’之策……”

    年輕版的郭嘉來自另外一個時空,和那些移民同根同源,對他們非常同情,也對曹丞相大舉移民的動機充滿懷疑,如果曹丞相攻打異域就是為了掠奪人口和財富,又與洪水猛獸何異?

    郭嘉早就憋了一肚子的話,今天終於一吐為快,當眾對曹丞相提出勸諫,暫緩“遷民”,對已經送到小沛的移民妥善安置等等。

    “放肆!遷民乃是國之大事,豈容你在此指摘咆哮,還不退下!”曹丞相冷冷斥責。

    郭嘉見識不凡,言語犀利,正好戳到了曹丞相的痛處。

    “遷民”就是割別人的肉,補自己的瘡,沒有考慮老百姓的意願,隻考慮自己的利益,曹丞相一直擔心因此招來非議,沒想到那些漢官還沒發聲,最為器重的郭嘉卻首先跳了出來。

    曹丞相也知道那些移民離鄉背井,被強行送到小沛的過程中受了很多虐待,這種見不得光的事情本來應該忌諱莫深的,郭嘉卻當眾提出來,豈不是在打他曹丞相的臉?更可氣的是,郭嘉說他夜夜笙歌,百姓卻在受苦受難,無意中把他說成了桀紂之君一樣的人物,這種話如果傳出去,被那些忠於漢獻帝的漢官抓住小辮子,立刻又會吵成一團。

    “丞相哪怕將我亂棒打出相府,也要容我把話說完,乾坤門連通異域,天下皆為丞相子民,豈能厚此薄彼?小沛既然爆發時疫,就應設法救治百姓,豈能閉門鎖關,任憑數十萬移民自生自滅,不管他們的死活……”

    “你想被亂棒打出去?哼哼,沒那麽容易。來人呐,給我把這個狂徒拿下!”

    曹丞相再也忍耐不住,終於翻臉。

    古人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果然誠不我欺也,這個來自異域的郭嘉如此桀驁不馴,曹丞相今天晚上已經給了他好幾次機會,可他還是不依不饒的步步緊逼,不好好修理一番,此人絕不可用。

    這個時候,兩旁的文官武將上來勸一勸,郭嘉再認個錯,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可是作陪的荀攸、董昭、華歆和夏侯惇、曹洪等等,這些能在曹丞相麵前說得上話的文武大員,竟然沒人替郭嘉出頭——郭嘉出自寒門,行事放浪不羈,本來人緣就不好,年輕版的郭嘉又來自另一個三國位麵,前些日子還是俘虜,卻在曹丞相麵前極盡恩寵,這些文武大員豈能為他出頭。

    (郭嘉和世家名士不對付,並非半渡杜撰,比如三國誌就記載,陳群曾經告過郭嘉好幾次黑狀,可是曹操就是喜歡郭嘉,一直告不倒他——“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