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音樂之城

字數:3445   加入書籤

A+A-


    由於下午還需要錄歌,所以大家都沒有喝酒。蕭雲海也沒客氣,敞開了肚子一陣狂吃。不到半小時,就吃了四碗米飯和最起碼四斤的肉食,弄得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陳慶清看著蕭雲海又拿起一大碗米飯,打趣兒道:“小蕭,你幾天沒吃飯了?有這麽餓嗎?”

    蕭雲海一邊吃,一邊說道:“我們練武之人飯量要比普通人大一些。我還算輕的,我家鄉的幾位師兄,他們一天能吃兩頭牛。”

    “你還是功夫高手呀?你是練什麽功夫的?”黃佩奇驚訝的問道。

    “就我這兩下子,哪裏稱得上高手二字。我自小跟著我外公練習形意拳和太極拳,其他的拳法也稍有涉獵,差不多有十二年了吧。”

    “看來,你外公是位了不得的民間奇人呀。”

    眾人吃完飯,便驅車向音樂之城行去。

    這音樂之城建立於1972年,起初隻是一間錄音棚的名字,但卻是當時設備最為先進的錄音棚。還未宣傳,就火遍了整個北京城。許多明星以能夠進入這個錄音棚為榮,可惜條件有限,一次隻能接待五人。

    隨著很多明星大腕的專輯在市場上大賣,音樂之城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矚目,很多著名音樂人奠定自己無上崇高地位的專輯都出自於此。

    這也使得音樂之城一舉成為了華夏最富盛名的錄音棚,無數懷著夢想的音樂人都蜂擁而來,前來這裏朝聖。

    進入八、九十年代之後,音樂載體日新月異,從黑膠唱片到磁帶再到光碟,錄音棚的地位自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科技的發展迫使著錄音棚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設備,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始終保持著歌手對其的青睞。

    在這一點上,音樂之城一直保持著極強的同步率,而且在此基礎上,不斷的發展壯大,如今,在各個一線城市都出現了他們的連鎖。

    幾人來到音樂之城的大廳裏,陳慶清打了一個電話,很快一個五十多歲,身穿西裝的中年人急匆匆的跑了出來,後麵跟著上午見到的趙老師,那中年人先是和韓石磊、黃佩奇打了一個招呼,然後向陳慶清問道:“老陳,誰是那兩首歌的創作者?”

    陳慶清指了指蕭雲海,然後對蕭雲海說道:“這個家夥叫孟飛,是音樂之城最頂級的錄音師,我作電視劇配樂一般都是找他。”

    蕭雲海連忙叫了一聲孟老師。

    孟飛先是從上到下打量了一番,然後伸出大拇指,說道:“小子,你太牛了。這兩首歌實在是太棒了。走,咱們去錄歌。”

    跟隨著孟飛乘坐電梯,到了最高層,又拐了幾個彎,就來到了一個標牌上寫著1501號的錄音室門前,孟飛按響了門口的門鈴,錄音室的隔音門很快就打了開來,開門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拖著很長的頭發,要不是他那魁梧的身軀讓人無法誤會的話,蕭雲海甚至以為他是女人。

    看到是孟飛,那人將額頭上蓋住的長卷發向後麵一捋,蕭雲海看到了那中年男子的臉,麵色帶著一些滄桑,還有一些執著,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搖滾達人啊。

    “嘿,你們來了,快進來。老孟,伴奏已經做好了,可以錄歌了。”

    孟飛點點頭,說道:“好的。”

    蕭雲海一邊走進錄音棚,一邊四處打量。眼前這個錄音棚麵積不大,窗戶用卷簾遮檔住了,使得錄音棚看起來有些昏暗,不過錄音棚裏麵的設備應有盡有。

    “八通道環繞聲錄音話筒。”

    “超級豪華母版cd刻錄機。”

    好家夥,都是這個世界的高級貨。粗略的估計了一下,這個錄音棚裏麵光是設備就至少花了上千萬,其中還不包括裏麵的軟件設施和房子本身需要支付的費用。

    這樣看起來,這個錄音棚應該是頂級錄音棚了。

    在這個世界上,錄音棚有很多檔次。

    從理論上來說,具備錄音效果的都算是錄音棚,像歌廳和家裏在理論上也算是錄音棚,不過這種錄音棚是不入流的,雜音重、錄音效果不好,錄出來的歌曲在家裏聽聽或者上傳到網絡上給歌迷聽還行,可如果要拿去做實體專輯放在各大渠道上販賣,就有些貽笑大方了。

    除此之外,就是各大唱片公司擁有的低中高檔錄音棚了,這些錄音棚有好有壞,主要是看唱片公司是否舍得投入。

    然後就是像音樂之城這樣的獨立的頂級錄音棚,許多頂級歌手和小天王級別的歌手都會選擇在頂級錄音棚錄製自己的歌曲。

    不為別的,就為了身份。

    而頂級錄音棚之上就是白金錄音棚了。

    蕭雲海查過,這個時空華夏一共有三個白金錄音棚,分別在台島、港島和音樂之城,他們隻為那些真正站在金字塔最高層的天皇巨星錄歌,絕對是實力和身份的象征。

    蕭雲海暗道:“看來,自己是沾了光了,竟然能夠在這種頂級錄音棚錄歌。”

    孟飛很快便將準備工作做好了,看著蕭雲海和韓石磊問道:“你們誰先來?”

    韓石磊和蕭雲海相視一眼,韓石磊說道:“還是小蕭先來吧,我先熟悉一下歌曲。”

    蕭雲海點點頭,說道:“好,沒問題。”

    蕭雲海走進隔離室,深呼吸了一口氣,然後開始試了一下嗓子,這個方法是蕭雲海在前世養成的習慣。聲音從低音慢慢上升轉過高音,一步步的推進,最終達到最巔峰的狀態,這就是所說的開嗓子。。

    完畢之後,蕭雲海將麥克風拿到了嘴邊,朝著孟飛做了一個手勢,表示自己這邊已經準備完畢。

    孟飛會意,對著耳麥裏麵說到:“好,既然準備好了,那我們就先試一次。”

    孟飛按下開始鍵,蕭雲海的耳麥裏很快就傳來了伴奏聲,果然樂隊做出來的伴奏比起軟件做出的伴奏,在音質上要更加的清亮、通透,富有人文情懷。這讓蕭雲海更加的有感覺。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WWW.101novel.com)